北美館2022年度個展公開徵件,最終選出四位藝術創作者及其展覽計畫:王耀億《最後一人、越南士兵、遊客、阿遠、獵人和遊手好閒者》、施懿珊《數位孿生技術下的未來判罰形式》、張永達《Without Composing》、饒加恩《勞道爾收藏》。本次四檔個展,將在2023年下半年於北美館三樓展出。
王耀億《最後一人、越南士兵、遊客、阿遠、獵人和遊手好閒者》
以六件主題錄像敘述因冷戰離散與全球化中移動的家族史,讓擱淺於戰爭回憶、國家圖幟、臺灣新電影等集體潛意識和個人記憶,成為建構自我認同的關鍵。藝術家也嘗試實驗同為創作者與被攝者的兩面一體,讓自我肉身成為交織虛構與非虛構敘事的連接點。
施懿珊《數位孿生技術下的未來判罰形式》
藉由一套架空於近未來的判罰程序、與機器共治的介面、藝術行為和藝術行動參與,進行相關議題的探討。數位孿生多用於工業流程,透過整合回饋資料,以及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軟體等,建立一個數位化類比系統,與現實世界有所關聯。每一座依託數位孿生技術的未來監獄,會映照真實世界內通過社交媒介所曾存在之「惡」,來進行判罰。
張永達《Without Composing》
一般而言,每一個作品細節都是創作者意識的延伸,本展覽探問何為真正隨機的本質?透過嘗試轉移和開放藝術家對於作品的絕對控制權,釋出部分掌控給予來自宇宙、環境中的無形放射性粒子,在物理世界中以無法預測、隨機的方式運動、衰變然後消逝,形成了一種人工智慧和電腦程式的隨機系統所無法比擬的真正隨機。
饒加恩《勞道爾收藏》
藝術家搜尋1910年日本政府帶著排灣族人前往英國展示的歷史事件,進而與「人類動物園」文獻收藏者克雷蒙‧勞道爾(Clemens Radauer)聯絡,將他的部分收藏運至臺灣,並以文獻的旅程作為一件作品,重建關於影像、展示機制與發言權的敘事架構;在這次的展覽中,饒加恩將延續與勞道爾的合作,從臺灣的帝國遺留物出發,並使之與今日的日常相互對話。
文字整理|Lucinda Chen
資料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