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新進典藏作品展」於2022年8月13日登場,其以2015至2022年北美館新進典藏作品為主要範疇,選件展出 38 位不同世代藝術家的油畫、水墨、版畫、攝影、錄像、裝置、動力雕塑等近90組作品,創作年代跨距達百餘年,其中有近一半作品首度於北美館展出。
北美館自開館來,所藏作品迄今已逾5300餘件。除了居國內美術館之冠的日治時期臺、府展經典作品,亦長期研究並關注資深與中生代藝術家發展,以及入藏青年創作者作品,期望能與時俱進地回應臺灣當代藝術發展,支持藝術家在創作上的耕耘,並藉由典藏品展覽、出版及相關教育推廣活動開啟更多對於作品的關注、研究與對話。
四大子題邀請觀者在藝術中旅行
「旅途:新進典藏作品展」以「旅途」為題,指向人們觸發敏銳感知並重新審視與覺察的旅行經驗、藝術家藉創作踏上的未知旅程,以及美術館與典藏作品之間邂逅的歷程。展覽作品以四個子題為觀賞索引,邀請觀者想像自己是一位旅行者,隨著藝術家的目光轉換視角、觸發想像,激盪對作品的多重觀看與思考。
第一個子題「旅者的凝望」展示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如何將旅途所到之處、所見之景轉換成為畫作;「別樣的時光」則是探索時間本質,或在流動影像中觸發對時間的覺察;「人間注目」從旅者的角度觀看人群也回望自身,展出藝術家的自我描繪,以及對人的凝視與關懷之作;最後「回看日常」帶領觀者把旅途的想像從遠行拉回日常,包括藝術家對環境的覺察、當代生活的城市漫遊、線上數位旅行、生命旅程的探索,以及民間信仰、文化交融的旅途。
回望百年藝術史,必看精選作品
本展包含許多齊整本館原有典藏之重要作品,如臺灣第一代西畫家啟蒙老師石川欽一郎的《天津佛國租界》、《英國泰晤士河》、《江上》、《朝鮮內金剛長安寺》等多件珍貴水彩風景畫,睽違36年再度公開展示;藝術家王信曾短暫於霧社擔任教師,對原住民面臨差別待遇與偏見的處境多所關切,赴日攻讀攝影後獲報導攝影啟發,後返臺拍攝《訪霧社》,以其特有之低角度運鏡取景與敘事風格,將自己對賽德克族部落生活的理解影像化。
展覽亦含括數件臺灣資深與中生代藝術家的作品,例如顧福生《何以奔逃》、郭振昌《薛西弗斯和他的氣球-1》《從何開始之三》、李安成《無題山水》系列等。值得關注的是,李明則的《葫蘆問》寬近六公尺,命題來自臺灣早期以八仙、生肖等為棋位的螺旋狀棋盤遊戲,藝術家將原層層遞進的螺旋構圖拆解為大小不等、相互牽連的圓,勾勒出日常記憶的返照與生命輪迴的隱喻,並以觀世音為核心開展出民間信仰、神話傳說及其生活中神祇與人物夾雜並存的畫面。
除了平面作品,展覽中亦可見館方近年對於裝置、錄像與計畫型作品的收藏。徐瑞憲的《童河》以瓷燒製成的64艘船,隨著機械運動的聲響節奏緩慢錯落地擺動,再現藝術家於河邊放玩紙船的童年記憶;王福瑞《電磁音景》為數個輕盈鋁框組構而成的互動聲音裝置,觀眾必須手持一個裝置靠近鋁框滑移,才能聆聽到以特殊錄製技術轉換流竄電磁波而成的聲音,為臺北城市各處音景的重新詮釋;王雅慧《旅行者》將錄像打在層疊斜倚的木板、貼著紙片的玻璃板上,使不同層次的虛實物件在光下顯形又彼此交疊遮蔽,形成一個時間、影像和物件的流動空間;李明學《溢出的記憶》將賣場中各種不同品牌、包裝類似的同項商品分別放在兩個層架中,令人乍看以為是相同商品重複出現,藉此探討視覺消費符號遺留的慣習。
旅途:新進典藏作品展
展覽期間|2022年8月13日至11月6日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1A、1B展覽室
文字整理|Lucinda Chen
資料提供|北美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