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在校園中度過的時間,佔據日常生活一大部分,因此校園環境中的大設計、小細節,都對孩子的美感養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由教育部發起、設研院執行的「學美‧美學」計畫,媒合設計團隊與各級學校,共同推動美感校園進程;其中,屏東縣泰武國小「木工教室」由彡苗空間實驗進行改造,改善原先照明、通風、收納問題,整合教室內外色彩調性,為學生們打造更適合做木工、展示作品的學習空間「lalangan-雕刻映畫屋」。
飽含排灣文化的校園環境
屏東泰武國小座落大武山山腳,校園環境飽含排灣文化,訴說著排灣族起源故事的馬賽克圖騰、部落長老前來協力完成的石板屋、點綴校園各角落的琉璃珠與彩色壁畫等,強烈體現校園與當地民族文化之間的深刻連結。
彡苗打開教室視覺軸線、重整色彩調性
本次彡苗進場改造的標的為木工教室,設計團隊針對原先環境梳理出4大問題,分別是通風不佳、工作檯不利學童操作、缺乏倉儲空間與展示功能、木工教學氛圍不足,並著手進行改造。
為了重整教室整體視覺效果,彡苗將室內拉窗改為折窗,當窗戶全開時,得以打開嶄新視覺軸線,讓教室內向外望的視野更開闊,並重新配置空間照明、以循環電扇替代吊扇,改善空氣對流亦提升視覺整體性。針對室外,則將門廊柱體改為與對側石板屋、其他校園建物更為和諧的深灰色調,讓木工教室與校園景觀更為貼合。
改善物品堆放狀況,讓教室焦點回歸創作活動
為了改善過往作品、材料堆放桌面與地上,導致教室略顯凌亂的狀況,彡苗著手為教室創造更多收納空間,像是訂製方便移動的工具推車,以收納未完成作品與雕刻用具,同時保留物件移動彈性。
此外,彡苗也將收納櫃上抬至接近天花處,為學童保留最大的使用空間,而在收納櫃下緣,具備展示木雕的精巧空間,當孩子們的木工作品一字排開,猶如收錄著排灣族故事的珍貴膠卷影格,既為空間創造有趣的視覺效果,也與教室中用心做木工的小小身影相呼應,巧妙讓教室中的焦點,重回到孩子們的創作及活動上。
另一大改造重點,就是為教室訂製全新木雕桌,加大桌面並保留木工桌既有的實木擋塊,藉由重新打磨、修整,進化為可依使用需求拆卸或調整的彈性工具桌。彡苗期盼透過這些改變,讓改造後的木工教室更貼近泰武國小師生需求,陪伴他們持續以雙手雕刻,將故事綿延傳承。
資料|彡苗空間實驗、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彡苗空間實驗(攝影:@yoyo__studio)、台灣設計研究院
文字整理|izzie p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