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回應機械文明與媒體議題的不同創作形式中,「超寫實主義」(Hyperrealism)繪畫展現出與藝術家身體和視覺經驗頗深的連結,在身體經驗上,創作者猶如照相機等器械般描繪出的寫實性圖像,在視覺經驗上思索了「模擬的東西在現實中永不存在」的哲學想像。而這樣的創作形式自1970年代的西方發展迄今,在台灣亦出現一條獨特的發展脈絡,迄今也是許多青年藝術家們實踐的創作方法。而對藝術家魏子喻而言,他一方面承繼超寫實的創作技法,描繪當代動漫文化下的產物,另一方面卻以極為貼近真實的筆觸描繪幻想中的異象空間,將各種動漫人物換置於自我的內心世界,進而轉化為某種私人情感,成就出更細膩微觀的自我檢視。而九月份將於日帝藝術發表的展覽「意識轉移IV」中,則是近期魏子喻將這創作脈絡與理念,用以詮釋影像科技的方法,近一步凸顯繪畫、虛擬環境與公仔角色(キャラクター,簡稱キャラ,Kyara)間的獨特關係。
在傳播怪傑麥克魯漢的想像當中,新媒體會以舊媒體為內容,聚合出更強大的訊息能量刺激著觀者,例如文字不斷地出現在後續的印刷、電視當中,更有「電影是文字的變體」的說法,影像技術也持續從靜態走向動態,甚至虛擬現實。而觀察現今的媒體社會,更是持續地順著他的預言前進,網路媒體涵括了文字、圖片、聲音和動態影像,隨之而起的社群媒介更將傳統媒體曩括其中,某種程度甚至形成舊媒體產製的內容,有時需要仰賴社群操作才能推介出去的狀態,在反壟斷與公平交易的原則下,兩者之間甚至引發了利益分配的激烈爭議。而在這樣媒介激烈聚合的時代背景,超寫實主義畫家們的創作方法則是顯得反其道而行:他們試著透過最初始的媒介與技法去詮釋與模擬了嶄新的影像科技,過去是平面攝影,當下則可能是任何的數位擬態空間的切片,而魏子喻的作品或許是有趣的範例之一。
魏子喻今年九月份發表的作品,在我的觀察,應是キャラ主題的集大成,2014年前後,他陸續發表《in glass》系列,描繪著各種常見日本卡通或各類角色公仔的寫實繪畫,以圓形魚缸構建出類似太空艙的異質空間,讓這些虛擬角色漂浮其中,彷彿在這些角色各自的劇情空間之外,有個統整一切的符號宇宙,默默地主宰所有的論述脈絡。在這之後,魏子喻開始了他研究3D平面圖像的創作過程,他先透過繪畫描繪出紅藍色差殘影交疊的圖像,之後觀者戴上紅藍鏡片的3D眼鏡,畫面上的圖像,便會因為視覺落差而產生立體感,在這樣的實踐之下,我們便可以清楚看見,藝術家並非單純將自己的身體視為實踐與再現超寫實圖像的媒介,甚而透過繪畫這一向被視為傳統的媒材,堆疊出了視覺科技的想像,進而讓「超寫實」得以脫離單純描繪表象的窠臼。
這樣擬仿虛擬真實影像的超寫實主義(Hyperrealism)畫作,其「Hyper」的意涵被更加凸顯。在繪畫技術之外,則是引用了日本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人類補完計劃」的概念,認為人類若要能夠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心之壁,實現人類的最終進化。這背後也有一個隱藏目的,就是企圖通過人類的滅亡來進行贖罪,而最終其身軀將會化作生命最原始形式的水源,最終化為一片「LCL之海」。而在魏子喻的安排之下,這次的繪畫幾乎都以一片血色的大海為主題,將這來自動漫哲學的想像付諸實現。而有趣的是,他在這系列中將許多過去曾引用過的動漫人物,置入並漂浮於這片既隱喻生命終結,也是起始的「LCL之海」並且在其中,誕生了一個由藝術家自創,靈感來自於《機動戰士鋼彈》夏亞一角的嶄新人物。夏亞在這個故事中,是來於殖民地星球,希望反客為主,入主母國星球的角色,魏子喻取用他的頭盔,以嬰兒的形式重新創建出一個新角色,象徵大規模死亡後,重生的新物種,並且配合繪畫,製作並展出公仔雕塑,透過動漫產業消費商品形式,回應當下的商業藝術機制。
綜觀以上,魏子喻這次的展出作品,一方面透過繪畫虛擬3D影像技術,另一方面卻也透過各種動漫內容情節的拼貼與重構,隱喻新舊媒體間的互動關係。若說「LCL之海」,展現了人類重回生命之泉的原始狀態,那麼藝術家這一系列的藝術實踐,其實也説明了繪畫為一切虛擬影像科技根本的源頭,超寫實繪畫理念中心的「模擬的東西在現實中永不存在」事實上也在這過程中,被明確地表現出來。
【 展覽資訊 】
展覽日期:9/1(四)~9/24(六)
展覽地點:日帝藝術中心
展覽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承德路七段286號3樓
開放時間:12:30 ~ 18:30 週日、週一休館
停車資訊:立農公園停車場
來電請洽:02-2820-1558
文字 | 陳飛豪
攝影 | 簡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