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夏天有一百種方式,結束夏天可不能馬虎以對!
隨著打開圍牆兩週年,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進駐臺北市中心邁入第五年,各種實驗、創意、挑戰從未停歇,除了引進大量藝術工作者挑戰空間地域的各種可能,更從未放棄深入鄰里居民的日常空間,認識他們、開啟對話、更活力十足帶領居民開啟創作的無限可能。一年一次的「玩聚場夏日藝術節(Play Arts Festival)」就是C-LAB登門拜訪地方居民的伴手禮,試圖為夏日的尾巴劃下完美的句點。
2022玩聚場夏日藝術節即將在9月3日、4日於C-LAB全區熱鬧上演,以「人情百百搭」為主題,一系列互動式藝術計畫為橋樑,創造表演藝術的無限可能,邀請大小朋友一同前來享受美好的週末。
擾動鄰居心中的藝術節想像
隨著2020年正式打開圍牆,這座位於市中心的文化實驗場就漸漸成為台北市民傍晚散步、遛狗,與朋友相會的熱門會面點。不僅有大片草地、各色歷史建物,週末還能漫步到鄰近的玉市、花市,享受悠閒的都會時光。玩聚場夏日藝術節自然也沒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從第三年起開始將藝術節的範疇擴展到園區各個角落,類型也打破常見的單向式展覽或演出,大量邀請藝術家走入鄰近社區,與居民展開交流,透過「人情」牽起的手,讓發生在這座場域的藝術展演更有人味。
回顧近年的藝術展演活動,各種類型的互動與嘗試百花齊放,「還有沒有更多可能性?」玩聚場製作組拋出這個提問,開始將範圍向外拓寬。除了鼓勵藝術家擾動空間慣性,也試著從兒童的視角,理解他們觀看藝術節的角度與重心。
首波計畫邀請了擅長策劃民眾參與式藝術的貢幼穎與楊志雅,兩人在5、6月就開始蹲點隔壁高架橋下的建國假日玉市,與攤販建立交情;除了交換宇宙礦石的能量祕密,也聆聽攤商的副業重心,以及珍視的心靈支柱。透過長時間的拜訪與話家常,收攏成一組「鄰居下訂單」演出計畫,拼湊素人攤主心目中藝術節的模樣。
親子節目一直是玩聚場的重要任務,去年開啟的「小孩看出去」直播計畫邀請3-10歲的小孩,在活動期間配戴 Go Pro 攝影機,由一名職稱為「小孩旁邊的大人」工作人員陪伴,記錄下兒童視角的藝術節。不管是踮腳尖也看不到的市集桌面,還是一等20分鐘不肯離開的棉花糖攤位,兒童看待藝術節的視角太過迷人,也讓大人們得以重新思考,所謂的「兒童適宜活動」是不是真的完全適合兒童本人?如果不是,大人又該怎麼做?
今年的親子節目徹底打破「活動托兒所」的常態思維,父母必須一同加入、學習在家都能創造演出的神奇魔法。囝仔人團隊帶來了精采的光影及物件呈現,將夏日水果變成遊戲主題;夾腳拖劇團則以「母語寶寶聽故事」提升大人說故事的技巧。可別以為小孩都沒在聽,好好說、換個方式說、試試用母語說,就有機會成為孩子心目中的一千零一夜。
來市集,買一場娛樂身心的表演
表演自然是玩聚場夏日藝術節的重點,編舞家余彥芳帶領的《任選三樣》計畫,找來三位舞蹈創作者,選定數個散佈於C-LAB四周的角落,他們將以肢體和環境、空間與歷史對話,為漫步園區的觀眾製造驚喜的巧遇。
同時間發生在主要幹道的「多重主修藝術市集」,從去年起就將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副業納入市集買賣範疇,挖掘他們表演以外的第二項、甚至第三項斜槓專長,透過市集的方式,與往來觀眾展開互動。當然,買一場表演也可以。不管是漾著Sangria水果酒氣息的「我們的第一支舞」;還是一邊解讀盧恩符文、一邊開啟私密小劇場的「你包裡的物件記事」;表演藝術工作者西娜娜甚至還會搬來大量世界樂器,現場廣邀即興合奏。除了生理的吃喝玩樂,心靈也能在市集獲得酒足飯飽。
選自己喜歡的方式暢玩藝術節
觀賞藝術節有無數種方式,玩聚場一直以來都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因此在策展計畫的選擇上,往往以互動式展演為主軸,讓大家自由選擇以「參與者」或「旁觀者」的視角來參與這場藝術節,視角各有千秋、體驗也各有所好,只要歡喜,每個人都能創造自己與藝術節的美妙連結與回憶。
「欸,C-LAB見啊!」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個夏末如果還沒有計畫,不如與三五好友相約C-LAB相會。一個藝術節有無數種體驗,每個朋友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適圈。不管是跟著藝術家的腳步玩到一身汗,或是迎著晚風與好友哼唱的「玩聚場X野鵝快跑—夏日別跑」音樂節,玩聚場夏日藝術節是市民不能錯過的週末派對,就算只是路過10分鐘,說不定就不小心成為說故事大王!
時間:9/3(六)—9/4(日)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文 | Stella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