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珠寶史的CHANEL「Bijoux de Diamants鑽石珠寶」系列!回望晦暗1932年中的熠熠星光

CHANEL_Bijoux de Diamants鑽石珠寶系列_01

想了解各式思潮交鋒的1932年,還得先將時光倒轉於此前無邊的晦暗時期。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華爾街股市砰然崩盤,導致一連串災難性的骨牌效應。在這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股災影響下,全球頓時陷入絕望的蕭條陰霾裡。隨著失業率上升、通貨膨脹、經濟低迷,社會氛圍逐漸變得令人窒息,一次世界大戰後乍現的繁華若夢,徒留紙醉金迷後的蒼涼斑駁。

在群星熠熠的時代裡,交迸出無限動人作品

然而,偉大的靈魂,總是懂得在低谷處仰望星空,而這些人耀眼的才華與靈光,更如點點星光般,逐漸匯聚成照亮暗夜的燦然。正如星體之間可能有著光年之距,這些熠熠星光也來自不同領域,像是藝術、建築等各界翹楚,前承裝飾藝術(Art Deco)、後繼現代主義 (Modernism),他們曾在裝飾主義影響下,擷取新藝術廣泛使用有機形式、曲線、自然植物為靈感,此後也注入更多現代主義觀點,摒棄繁複綴飾,而以功能性開創了劃時代的審美新視野。

也因此,走入1932年的時代場景,我們可以看見,文化革新翻湧在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只建築師捨棄歌德式、新古典主義建築中的經典元素,而以幾何線條重新定義建築;藝術家們也從過去的敘事傳統,轉為透過抽象的色彩、線條,探究事物及藝術的本質;而在文壇上,包含現代主義文學、超現實主義文學等各種流派更是方興未艾。

CHANEL_Bijoux de Diamants鑽石珠寶系列_05
香奈兒女士被無數才華洋溢的人們所圍繞,在熱絡來往中為彼此激迸無限靈感。

身處在這充滿戲劇性的時代氛圍下,香奈兒女士不僅是時尚領域的關鍵人物,更因身處於時代核心,身邊圍繞的友人無不才華橫溢,而其位於康朋街31號的公寓則是冠蓋雲集的藝文匯聚之地,包含現代藝術代表人物畢卡索 (Pablo Picasso)、法國知名外交官暨作家保羅・莫朗(Paul Morand)、詩人、劇作家兼導演尚・考克多 (Jean Cocteau)、作曲家埃里克・薩蒂(Eric Satie)等,皆為香奈兒女士的座上賓,不只讓「康朋街31號」成為巴黎藝文圈的縮影,在談笑與激辯之間交迸出的熠熠光華,更為時代留下無數動人作品。「香奈兒表面上透過璀璨的華麗造型資助藝術家的才華,實際上陪伴著我們一路醞釀催生,並且從不願意我們主動把這些善舉公諸於世,她在這華麗的社交場中保持了最高貴的沈默。」尚・考克多如此形容香奈兒女士與天才們的相知相惜。

不只是時尚權威,更風靡巴黎藝文圈

雖說香奈兒女士對於與藝文摯友們交流的細節,選擇優雅低調;她與朋友們的密切來往,仍流露於一件件風靡時代的書籍與作品中。像是作為法國現代文體開創者的保羅・莫朗,不只是香奈兒女士的密友,也主筆《L'Allure de Chanel》一書,讓人看見香奈兒女士風靡世界的魅力;同樣曾與香奈兒女士往來,還有時尚攝影先驅曼・雷(Man Ray)。這位橫跨電影、攝影、 文學、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也曾以其驚艷時尚界的攝影天賦,親自為香奈兒女士留下標誌性的黑白個人攝影作品,完美勾勒出其優雅魅力與叛逆不羈完美的性格張力,如今看來依舊是攝影史上的經典作品。不只如此,作為其摯友的尚・考克多更曾為香奈兒女士在1932年時舉辦的「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發表會手寫媒體資料文件,這份在時尚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新聞稿,如今則為巴黎市歷史圖書館 ( Bibliothèque Historique de la Ville de Paris) 資料庫裡的珍貴館藏。

CHANEL_Bijoux de Diamants鑽石珠寶系列_03
(左)由嘉柏麗·香奈兒於1932年原創設計首個頂級珠寶「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媒體新聞資料封面;(右)嘉柏麗·香奈兒於1932年為首個頂級珠寶「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原創新聞稿撰寫文案。 

然而,尚・考克多的手寫文稿僅是「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的創舉之一,作為史上第一個頂級珠寶「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香奈兒創作出的珠寶作品在光彩奪目之餘,更有著撼動時代的革命性意義。

用鑽石設計,開啟身體關係的新革命

原來,「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誕生的契機,來自於倫敦鑽石集團 (London Diamond Corporation)的邀請。當時倫敦鑽石集團為了替鑽石市場恢復往昔榮景,特意邀請時尚界傳奇人物香奈兒女士操刀新系列,作為鑽石產業的強心劑。

CHANEL_Bijoux de Diamants鑽石珠寶系列_04
(左)顛覆時代的「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曾登上法版Vogue雜誌媒體文章。(右)開放式設計為「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賦予革命性意義。

「忘卻危機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雙眼盡情欣賞美好的新事物,我們品牌工匠與女性從未停止揭露驚喜。」香奈兒女士如此說道,也在「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中,開創鑽石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設計。除了以鑽石為素材,以現代主義的簡練手法,詮釋彗星、月亮、太陽等天文意象,再搭配緞帶、流蘇、羽毛等服裝設計元素,襯托出鑽石的流麗,她的另一個開創之舉,則在於以鑽石重新建立珠寶與身體的關係。不同於過往珠寶常見的扣環設計,香奈兒女士大膽捨棄扣環,讓作品具備可調整性,「我討厭珠寶的扣環!所以我捨棄扣環,讓我的珠寶作品能夠自由變換造型。」香奈兒女士如此說道。而除了為作品賦予更多的變化之外,捨棄扣環的做法,也讓珠寶更能貼合肌膚,並為女性賦予前所未有的自由度。

CHANEL_Bijoux de Diamants鑽石珠寶系列_02
由嘉柏麗·香奈兒於1932年所創作呈現的「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影片的畫面。

而這領先時代的作法,不只讓「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成為女性自主獨立的宣言,也在市場上獲得空前的熱烈反應。即便其餘珠寶業者有意阻撓「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系列發表,最終香奈兒女士仍創造出珠寶史上的奇蹟,甚至在系列發表短短兩天內,便讓鑽石公司股票飆升,讓香奈兒女士不只是珠寶的創造者,在那熠熠不凡的大時代裡,她的才華橫溢、勇敢叛逆,更使得她本身就是宇宙裡那最閃亮的星體,至今仍持續輝映。

文|郭慧

圖片提供|CHANEL 

▸ 探索更多CHANEL頂級珠寶跨越90年的創作靈光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新館翩然降臨巴黎皇家宮殿廣場 不只歡慶40 週年,更開啟藝術新紀元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Debuts New Landmark for Its 40th Anniversary

對於藝術迷而言,巴黎拉斯帕伊大道(Boulevard Raspail)上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長期以來都是光之城裡最閃耀的星芒。近期卡地亞更宣告在屹立拉斯帕伊大道30載後,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於2025 年遷入位於巴黎皇家宮殿廣場上的奧斯曼式古蹟建築,並與操刀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建築的法國建築巨擘尚‧ 努維爾(Jean Nouvel)再度攜手,為百年歷史建築、走過40 年時光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交織出震撼人心的嶄新敘事。

圖片提供| Cartier
建築大師 Jean Nouvel 二度操刀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建築。

正如所有超群的創意,總是源於深厚的文化根基,揭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新紀元之際,也得追溯至一切美好誕生之前。

為藝術家打造一處私密自由的創作樂園

故事起源於1980 年代初期,當時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創始董事阿蘭多米尼克佩蘭(Alain Dominique Perrin)任職卡地亞國際總裁,正苦惱於珠寶、鐘錶創意工坊的橫溢才華經常遭到不肖份子仿作,也同時發現許多藝術家們都飽受抄襲困擾。於是,以律師之力守護藝術家的名聲與創意,便成為促成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誕生的第一個念頭。

圖片提供| Cartier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於2025 年遷入位於巴黎皇家宮殿廣場上的百年奧斯曼式古蹟建築。

然而,在Alain 與摯友雕塑家塞薩巴達奇尼(César Baldaccini)深聊之後,卻發現同樣深受抄襲所擾的他,認為相較於法律資源,藝術家們更加渴求的是創作資源與展示空間。這次談話奠定了如今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基礎,基金會也在1984 年時以「打造私密且自由的創作展覽空間」為使命,落腳茹伊昂若薩斯(Jouy-en-Josas,法國凡爾賽區市鎮)的蒙賽爾(Montcel)莊園,透過策展與駐村計畫,打造出展演並培育當代藝術人才的樂園。

圖片提供| Cartier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於2025 年遷入位於巴黎皇家宮殿廣場上的百年奧斯曼式古蹟建築。

在通透的當代建築裡,開啟基金會的點滴積累

而在落腳Montcel 莊園多時後,基金會也在10 週年之際迎來第一個轉捩—1994 年時,Alain 邀請建築名家Jean Nouvel 設計的新館終於落成,以精緻鋼構與玻璃帷幕交織成一面自由通透的畫布。「玻璃牆面和無軌畫框?這對展覽佈置和作品展示而言,可是天方夜譚。但Jean Nouvel 表明這正是這棟建築物的新穎之處:能夠隨著每次展覽改頭換面,為展場空間開拓截然不同的可能性。Jean 說得沒錯,他是貨真價實的遠見之士。」Alain 如此說道。

圖片提供| Cartier
圖片提供| Cartier
1994 年時,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正式落腳由建築大師Jean Nouvel 操刀的場館,這幢帶有通透視覺的建築也逐漸成為巴黎藝術地標。

在這處清透的空間裡頭,藝術家的創意更得以自由揮灑,基金會也在40 年點滴積累下,珍藏由超過500 位美國攝影大師、歐洲藝術新星創作的近4,500 件作品,主題涵蓋非洲畫作、日式建築、義式設計與美洲原住民繪畫等,更推出一檔檔主題多元的重量級藝術展會,像是在雕塑家César 逝世十週年時,舉辦《César: An Anthology by Jean Nouvel》特展,爬梳這位雕塑家的極致靈光;也曾舉辦時尚設計師高提耶尚- 保羅高緹耶( Jean Paul Gaultier)個展 《麵包服飾》(Pain Couture),與14 位法國最佳工匠獎得主(France’s finest craftspeople)及三位學徒攜手,創作出完美融會烘焙與時裝專業的「有效期」洋裝;國際知名爆破藝術家蔡國強作品也曾多次在基金會中展出,2016 年更為基金會《壯麗動物交響樂》(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展覽創作作品《白聲》(White Tone)。一檔檔超乎想像的展覽與計畫,也讓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不只是法國首間專為當代藝術設立的企業基金會,更是當之無愧的全球藝術地標。

圖片提供| Cartier
剛果共和國藝術家 Chéri Samba 曾於 Jouy-en-Josas 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駐館。© Chéri Samba 攝影師 © André Morain, Paris
圖片提供| Cartier
阿根廷藝術家 Guillermo Kuitca 與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合作密切,圖為其作品David’s Living Room Revisited, 2014 Collections FC (2018) © Guillermo Kuitca. 攝影師 © Olivier Ouadah
圖片提供| Cartier
澳洲雕塑家 Ron Mueck 作品曾於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展出。圖為其作品 Couple Under an Umbrella,2013 年。 © Ron Mueck,攝影師 © Axel Dahl

在巴黎的心臟地帶,以第三篇章迎接嶄新時代

然而,正如藝術追尋永不止息,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對於極致的追求也是步履不停。於是,其在40 週年之際,正式宣告將於2025 年搬遷至位於巴黎皇家宮殿廣場上的新館。新館建築帶有標誌性的奧斯曼風格,原為拿破崙三世的巴黎改造計畫一環,此後先後作為巴黎羅浮宮大酒店、羅浮宮百貨公司及羅浮宮古董商場,如今則在 Jean Nouvel改造下,以大片落地玻璃打破壁面限制,與周遭的聖奧諾雷市郊路(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里沃利路(Rue de Rivolié)和巴黎皇家宮殿廣場巧妙對話,為裡頭的觀眾、外面的行人帶來超乎想像的新視角。而當人們將視角轉向室內,高達6,500 平方公尺的展覽區域裡那5 座可移動的平台,更創造出多變的展示介面,讓人無比期待這片空間將孵化出怎樣的展覽趣味。

圖片提供| Cartier
澳洲設計師 Marc Newson 於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玩轉繽紛色塊,打造《Bucky, from Chemistry to Design》裝置藝術。
圖片提供| Cartier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曾舉辦《Beauté Congo 1926-2015 Congo Kitoko》展覽,展現剛果驚人的藝術創意與活力。© Pierre Bodo 攝影 © Luc Boegly

與此同時,巴黎皇家宮殿廣場的新館也將設立落地櫥窗裝置藝術,在7 公尺落地櫥窗展示包括Jean Nouvel、安妮華達(Agnès Varda)、北野武、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等近30 位曾與基金會合作的藝術名家肖像。這不只是對於往昔的最高致敬,也是開啟新篇章的絕佳方法,更讓人更加好奇,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如何匯聚著眾人的期待,在第三篇章中開啟嶄新明亮的未來。

文| 郭慧 圖片提供| Cartier

在歲末之際的佳節旋律裡 用卡地亞為所有美好畫龍點睛 Cartier, A Finishing Touch to a Beautiful Winter

隨著氣溫漸冷,彷彿暗示著人們冬季即將來臨,讓我們戴著卡地亞的風格逸品,在年末佳節裡,踩著熟悉的佳節旋律,搖擺出愜意自適的自己。每個不經意的揚手與回眸,都因為身上的那一抹無與倫比,顯得更加畫龍點睛。

圖片提供| Cartier

最寒冷的冬季,卻蘊藏著一年之中最令人期盼的歡慶,這或許是來自宇宙的邀請,讓人們以愛與律動,為自己與親愛的人傳遞最溫暖的熱力。像是今年迎來100 週年的Trinity 系列,以玫瑰金、黃K 金和白K 金的三環繾綣,象徵著友誼、愛情以及忠誠的相依相偎;更開創出創新枕形造型,讓不同性格的人們以頸上、指間那或雋永或創新的姿態,述說著動人的情誼當如Trinity 般,成為永恆的印記。

圖片提供| Cartier

以Santos de Cartier 敬友情

同樣致敬友情的還有腕上的Santos de Cartier。原來,這只腕錶源於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為摯友飛行員阿爾伯特山度士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 打造出能一邊手握飛機操縱桿,一邊讀時的時計,讓他免於飛行時使用懷錶的不便。帶著簡約有型的輪廓與優雅吸睛的藍寶石錶冠,Santos de Cartier 不僅完美結合風格與情誼,更是古今中外品味人士鍾愛的一品。

圖片提供| Cartier

看見Tank 系列曖曖含光的魅力

而在Santos de Cartier 之外,錶耳垂直如履帶的Tank 系列腕錶也備受歡迎。從1917 年誕生至今,這經典方形錶殼始終以內斂之姿奪得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英國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等風格名流的心,在這雪白冬日裡,更散發出曖曖含光的魅力。

圖片提供| Cartier

以絲巾為冬季穿搭施展風格魔法

若是想在方圓之中,注入一點絲柔的感性,那麼卡地亞完美駕馭飽和色彩與繁複構圖的方巾與細長絲巾,更是年末穿搭時必不可少的明媚風景。無論是身姿靈動的美洲豹,又或是帶有心型鑰匙等紋樣的圖面,都以或矜貴或俏皮的模樣,成為佳節穿搭時的點睛之筆,與項鍊、戒指、手環、腕錶等更能交織出剛柔並濟的極致風韻。

圖片提供| Cartier

在銀裝素裹的冬季,歡慶的樂章在耳畔奏起,閃爍燈火中,卡地亞的每一件作品,彷彿與季節共鳴,為節日增添無可取代的風格身影。讓我們以這些經典之作妝點自己,與親愛的人們共同留下最美的記憶,在未來的許多個冬日裡,依舊閃耀不停。

文| 郭慧 圖片提供| Car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