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Gucci為首的品牌宣告不再跟隨傳統春夏、秋冬的時尚季度,原本一年發布6∼8季的高速節奏,也轉為一年兩季。我們專訪選品店初衣食午採購經理Licia、時尚KOL Scarlett aka公主,探討品牌不追隨季度的成因脈絡,以及對設計風格的影響。
時尚產業的時間表是繁忙的,由5∼6月的早春系列揭開序幕,接著春夏系列於9∼10月登場,12∼1月是早秋系列,隔年2∼3月則發布秋冬系列。在這4個傳統季度下,規模較大的品牌還會增加高級訂製服,或是針對特定節慶與季節推出膠囊、渡假、郵輪等系列,一年最多出到6∼8季。
每一季中,有些品牌又會分成不同出貨時間(delivery),例如春夏系列分成3個delivery,每個都是不同故事,但都隸屬同一季。不同季度與不同品牌的操作方法,對時尚產業工作者來說,形成了繁瑣又極速運轉的工作節奏。在選品店初衣食午擔任採購經理的Licia說,在疫情前,一年要出差4次,通常落在1、3、6、9月;一次出差1∼2個禮拜,一天要看7∼8個品牌,一週累計40∼50個品牌,回台灣後得在10天內交單。
「出差是很緊繃的,社群上常常看到光鮮亮麗的買手,但那只是其中一面。其實不是每個採購都會去看秀,更多時候是直接進showroom,那裡才可以看布料等細節,一個小時就要解決所有事。只要在時裝週看到提著大包小包、在路上攔不到計程車的人,大概就知道是同業。」
擁有20年時尚採購和品牌管理經驗的Scarlett,任職於Ralph Lauren時出差最頻繁,Ralph Lauren光是女裝就分成Purple Label、Black Label、Blue Label共3個系列,其中主打休閒實穿款的Blue Label為銷售主力,光是Blue Label單季她就得出差採購3次,因為3次各是不同delivery。
也因為delivery規劃密集,她往往是很臨時地收到品牌通知,立刻飛15個小時到當地待1∼2天,在showroom現場或回程班機上提交訂單。
無季度的核心在於不追求流行
這樣規律的快節奏在2020年開始有了鬆動,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公開表示將不再跟隨傳統季度,每年僅發表兩個系列,也不會再使用春夏、秋冬的分類方法。
此宣言一出,Saint Laurent、Giorgio Armani等品牌紛紛跟進。疫情固然是關鍵原因,實體時裝週辦不成,品牌紛紛轉往線上自行發布,時間上就更彈性,但Licia和Scarlett都認為這樣「不追隨季度」的思維早有端倪。
她們都表示,雖然早春、春夏、早秋、秋冬為時尚界傳統的4個季度,但規模較小的品牌,一年本來就只有春夏、秋冬兩季甚至一季,而這些品牌多半不會高度跟隨季節、節慶或市場流行,反而更專注品牌自身特色。
Licia認為,「不追求流行」和「永續性」將在這波季度鬆綁下持續被重視,像是男裝品牌BODE一直以「古董再造、新舊交替」建立品牌精神,法國女裝品牌Marine Serre則和政府合作,定期回收舊衣、工廠剩餘布料,拆解、重組後成為永續美感兼具的服飾。「很多設計師品牌很早就以無流行性限制為理念,只是因為市場較小眾影響力不大,但隨著Gucci等品牌開始大聲疾呼,會慢慢改變大環境思維。」
而傳統季度下,一季新系列發表,約要6個月後才能在市面上買到,這樣的時間節奏也逐漸被打破。Licia說,大約在2016年逐漸興起「即看即買」(Buy Now, Wear Now),消費者無需等待直接就能在店裡買到。
不過仔細評估這樣的商業模式,服裝不是只有設計,後續的生產線、運送等都需要時間,秀一結束後新品就立刻陳列在門市,依常規是無法做到。「對消費者呈現的是即看即買,但對買手或店家來說,時間是被顛倒調配。」
她解釋,過往是採購先看秀再下單,即看即買則是把作業時間往前推,先對採購展示、讓採購先行下單,秀只是最後的呈現。
慢時尚的發展脈絡觀察
Scarlett則提到,早在10幾年前去米蘭採購時,有些大集團下的品牌,開始用「Pre-Collection」來稱呼早春、早秋,春夏、秋冬則是「Main Collection」,「系列是以功能來分別,而不是季度,這是集團為了創造更高利潤的策略。」
她解釋,以生產線來看,一次採買同樣布料越多,單價會越低、品質也越穩定,比起過往不同季度各自採購布料,以Pre-Collection和Main Collection的概念統一採買,能更有效控制成本和品質。以字面上來看,Main是主要、Pre只是預告,因此採購預算多數都放在Main Collection。
但她慢慢發現,Pre-Collection出貨時間較早,在店內銷售的時間也較長,為了增加銷售機會,設計款式會更接近消費者需求,經典款和實穿款比例高;相反,Main Collection發布時間更接近時裝週,出貨時間較晚,在店內銷售時間也較短,雖然是更高級精緻的秀款,卻也離日常穿搭需求較遠。
「後來發現,Pre-Collection實際帶來的業績比較好,我們也慢慢調整預算,大約是Pre-Collection占70%、Main Collection30%。」雖然Pre-Collection和Main Collection的誕生脈絡,完全不同於2020年因為疫情導致的季度鬆綁,但卻順水推舟地讓「慢時尚」逐漸流行。
她認為慢時尚的精髓並不在速度上的慢,而是擁有更多保存價值、更好的質感,可以在更多場合和時間穿著,這樣的設計理念和Pre-Collection不謀而合。「這是我自己的觀察,Pre-Collection和慢時尚發展存在因果關係。
快或慢都是一種消費選擇
當品牌不再追隨季度,採購的時間步調也有了改變,「以前是百米短跑,現在變成馬拉松。」Licia說,疫情下不能出國,作業全部轉為線上,品牌發表時間和結單日期各不相同,買貨期變成1∼1個半月。
這樣的工作模式從2020年一直持續到今年6月,實體時裝週才有比較大規模的回歸。她說,「以前所有品牌都想快速跟上所有資訊,品牌的精神、定位、做工,多少都因為追逐快速而有些影響。但疫情下不得不慢下來,品牌發現其實損失也不多,反而有機會做一些本來不會做的嘗試。」
不禁好奇以往高度重視時效性的時尚,現今是否有了改變?Scarlett認為這得視品牌特質而定,有些品牌的消費者本來就喜歡追求新潮,但有些品牌的消費者則否,那就不需要再被時效性困擾,專注走自己的路就好。
Licia也說,「喜歡時效的消費者永遠都在,潮牌、識別度高的品牌還是需要餵養這一群人。現在越來越多品牌慢下來,做出不追隨季度與流行的嘗試,就是讓消費者、品牌、商家有更多選擇。」當時尚不再一味高速疾駛,我們也得以在慢速與變速中看見更多風景。
覃正萱(Scarlett aka公主)
累積近20年台灣精品/零售市場品牌管理、採購經驗,及中國市場設計師品牌買手的歷練,對大中華精品市場有深度了解。2013年罹患二期乳癌放棄已簽約的LVMH Group中國區資深採購職務,但熱愛時尚的靈魂沒有消失,轉而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及Instagram。曾以KOL/自媒體身分至米蘭及巴黎參加2020 Fashion Week。 Princessdoughnutd
李欣芳(Licia Lee)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及英國中央聖馬丁女裝設計系畢業,現任「初衣食午」採購經理一職。英國畢業回台灣後,從設計創作者轉向至Fashion Buyer的角色。擔任選品店買手已將近有10年的經驗,結合自身求學時期培養的設計美學視角,以及時裝產業的商業思維模式,選集世界各國知名品牌,為選品店打造出獨具風格的一面。
文|張以潔 攝影|Simon171、Sarah Blais、Carlijn Jacobs
圖片提供|onefifteen初衣食午、Scarlett aka公主、Gucci、Longchamp、Dior、MIU MIU
想知道更多與時尚相關的精彩專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2/9月號《跨時代的靈感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