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兩年一度的在地盛典「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2022年以《透明大百科GLASSPEDIA》為題,於9月9日至9月25日登場。本展取玻璃「透明」物理特性,並將視角聚焦於玻璃本身,透過四大主題展館與活動——主題館〈透明大百科〉、工藝館〈透明博物館〉、5G科技藝術裝置〈透明苑〉以及週末限定的〈透明市集〉,囊括玻璃科普知識、工藝技術以及在生活中的多元應用,引領觀眾看見玻璃的豐富樣貌,也閱讀近百年台灣與世界玻璃產業的亮點。
《透明大百科》由無氏製作負責人吳孝儒擔任專案總策劃、W春池計畫創辦人吳庭安擔任總策展顧問,首次集結台灣與國際知名玻璃企業、藝術工作者及策展團隊跨界合作,以近百件玻璃展品/藝品,帶觀者從微觀到巨觀,從手工藝製品到工業產品,從工業時代跨入網際網路時代,探索玻璃在日常裡的各種可能性。
主題館〈玻璃大百科〉從工藝、產業、生活應用面向談玻璃
主題館以互動環節開場,入口處設置由三虎映製所與當若藝術科技攜手設計的LED互動牆,讓觀眾在走入展館的瞬間,便能在螢幕上看見自己的形象被分解成玻璃分子,還能擺動身軀與影像產生互動,呼應展覽主視覺中密集的「Si」與「O」網點。
正式看展之前,可以先打開展覽文宣掃描LINE QR code,觀展期間只要輸入對應代碼,即可收到策展團隊準備的語音、文字訊息與影片,每則語音將由擬人化的玻璃為觀眾導覽,盼能創造「玻璃向人們自我介紹」的觀展體驗。
觀展動線分為6個區域,分別由資訊設計團隊RE:LAB為玻璃梳理出的「精準、包容、流動、絢麗、厚實、安定」6大特質,作為這本「透明大百科」的索引,更首度邀請玻璃品牌台灣康寧、台玻企業、華夏玻璃、琉園、東光玻璃等同台參展。
全館6區中,「透明+精」展區以全球歷史最為悠久的玻璃品牌康寧為主角,看以玻璃熔融技術(fusion process)製造,並裝載於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上的纖薄玻璃,如何改寫人類歷史、開創科技新紀元;接著,「透明+形」展區則展陳琉園玻璃與向罕設計合作作品,其結合脫蠟鑄造琉璃工藝、仿生流體等技術,打造出融合有機紋理、流動漸層色彩的透明雕塑。
20噸重絕美循環玻璃山景
主題館中央,以近20噸重的循環玻璃、人工堆疊出一座絕美玻璃山景,這是由彡苗空間實驗呈現的「移山計畫」,重現一般人難以見到的玻璃分解原型;一旁播放的影片中,則有春池玻璃工廠畫面,一座座玻璃山是工廠中的日常光景。
玻璃山周圍,則是近百件玻璃製品,兩相對照,觀眾得以從被打碎的「玻璃原貌」循序漸進地看到最終產出的「玻璃成品」,而若想了解各展品背後意義,只要在〈透明大百科〉官方LINE中輸入對應代號即可獲得相關資訊。
〈透明博物館〉呈現玻璃工藝,集結金玻獎精彩作品、國際設計師原作
〈透明博物館〉由台灣設計師連線策劃,以玻璃製作「過程」為策展核心,藉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節點,打造出三大展區。以入口廊道「勿忘榮光」為開端,述說台灣六、七零年代新竹玻璃產業榮景,當時大至工廠、小至家戶皆會從事玻璃代工,地面上成線的玻璃燈光裝置帶有過往代工品「聖誕掛燈」的意象,而特別選擇設置21個,則呼應後續展區中展出的21件金玻獎得獎作品。
「金玻光芒」展區展出本屆金玻獎單一媒材、複合媒材、應用設計三大類別精彩作品,包含各類首獎莊雅雯〈破蛹〉、廖文敬〈風之聲〉以及楊水源〈half full half empty〉等作,體現玻璃工藝之美。
最後,「當代透明生活」展區搜羅橫跨10個國家、超過40種玻璃設計品,展出國外設計師原作,參展品牌包含台灣「琉園」、德國「ClassiCon」與「Pulpo」、愛爾蘭「J.HILL's Standard」、捷克「Lasvit」、泰國「ThaiTechnoGlassGroupPLC」、丹麥「HAY」等,期望跳脫純粹玻璃工藝技藝的展現,以設計、行銷、品牌、產業推廣等不同視角,展演國際舞台上玻璃工藝如何融入當代生活,向台灣玻璃產業拋出新觀點。
其中,台灣琉園與英國設計師Michael Young共同製作的系列作品,雖為11年前的創作,現在看依然精彩;要知道,2011年時3D列印尚未盛行,要將精確的六角幾何形狀透過琉璃翻印出來並不容易,而儘管琉璃在亞洲十分流行,但要如何翻轉材質的傳統印象、注入當代美學是一大考驗,此系列作品是值得參考的示範。
現場亦有廣為人知的丹麥家居品牌「HAY」專屬展區,相較於現場其他工藝品牌,HAY在價格、工藝呈現上皆相對親民,但它為何賣得好?如何在全世界打出知名度?背後有行銷策略、品牌力等工藝技術以外的因素影響,這是策展團隊想透過HAY展區引導的思考方向。
〈透明苑〉以300顆手工吹製玻璃為載體,帶來精彩聲光展演
往返主題館、透明博物館之間,會經過由偶然設計與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合作呈現的〈透明苑〉藝術裝置,其結合在地工藝師手工吹製的三百顆玻璃,以及為活動量身打造的玻璃感樂曲,在活動期間傍晚5~8點整點時刻,帶來仿若煙火秀的玻璃燈光展演。此外,裝置更結合5G科技,讓觀眾可透過專屬APP互動介面,對著手機吹氣吹製出專屬自己的玻璃形狀。
策展團隊談《透明大百科》
開幕時,吳孝儒提到玻璃與新竹之間連結是很特殊的:「很少有一座城市,會不停著墨於同一材質,更邀集設計師、藝術家、工藝師辦展,做了將近30年。」足見兩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吳庭安也補充:「過去新竹家家戶戶都會代工聖誕掛燈,1960年代時,新竹玻璃代工佔全球80%,但那時沒有將設計帶入、只做代工,後來中國、東南亞市場開放後,新竹玻璃產業慢慢走下坡。」因此,他期盼藉由展覽中藝術、設計、科技的介入,為新竹玻璃產業帶來新的觀點,也為未來開創嶄新可能性。
除了想向玻璃產業拋出新觀點,《透明大百科》也想提醒觀眾玻璃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看看手邊的手機、平板、電腦等,如果少了玻璃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貌?因此,展覽主軸從「以最小的玻璃單位為核心,輻射出生活的百態」出發,如同由無氏製作操刀的活動主視覺設計概念,以一個個微小網點象徵玻璃原料—矽砂「SiO2」,並由網點「Si」與「O」由疏至密排列成立體玻璃器物,呈現翻閱百科全書的動態感,讓生硬的化學符號轉化為生活熟悉的夥伴,找回「透明之於生活的存在感」。
2022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透明大百科GLASSPEDIA》
活動時間|2022年9月9日~9月25日
活動地點|風livehouse、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新竹公園
開放時間|平日09:00~17:00、假日09:00~20:00
門票資訊|全票50元、優惠票30元(新竹市民、年滿65歲以上及6歲以下、身心障礙者等為免費入場)
資料、圖片|新竹市政府、無氏製作
部分攝影|izzie p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