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止盡的對話,亞洲海域島嶼上的港口城市透過海洋的流轉,交織著各種不同的生命脈動與連結。
同在這片季風吹拂的太平洋上,我們是否曾從海洋視角了解台灣這座島嶼及周邊海島國家的歷史?2022年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基隆市文化局,攜手合方創意策展團隊,二度串連起百年古城基隆、檳城、馬尼拉三座島嶼港口城市,自9月30日至10月10日假剛修復完成的「基隆要塞司令部軍補庫房」舉辦《島嶼對話:基隆‧檳城‧馬尼拉—漫步時空遺跡的想像》展覽活動。
|
面對海洋,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歷史感?
馬尼拉、基隆、檳城三座亞洲港口城市,在 16-18 世紀之間,先後成為西方強權獲取資源的據點與軍事基地。爾後歷經二次大戰,殖民政權、貿易網絡、軍事防禦等角色移轉,長期以來已然建構起一條由日本海、東海、南海、菲律賓海至印度洋海上 絲路,至今仍是各國經貿往來的重要通路。三城在殖民勢力與海洋貿易的影響之下,逐漸發展成獨特而多元的城市樣貌。時至今日,仍隨處可見殖民時期留下的建築遺跡,這些橫跨時空的載體,也成為現代人追溯歷史文化的有利線索。
延伸2021年《流轉的島嶼記憶》共讀計畫,閱讀三座港口城市的歷史片段與當代發展。2022年我們把已經累積的共讀,延展為更立體的「文化資產的閱讀與走讀」。今年以「古蹟」為焦點,以最直觀穿越時空的有形文化資產為主軸,跨越不同維度,從閱讀延展至走讀,透過主題選書、城市漫步、交流講座與展覽等規劃,串連起三個城市面對古蹟空間永續發展的思考與實踐,喚起文化資產保存的積極價值,帶動古蹟再生與活化的想像。
穿越時空的遺跡再現-閱讀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點亮人們對歷史遺留痕跡的想像,珍惜文化沉澱後的紋理。這些年,檳城、馬尼拉與基隆,不遺餘力保存與活化三港都的歷史與文化遺跡,創造了豐沛的文創能量,也為當地觀光帶來活躍的觀光風潮。其中「建築」猶如歷史的沉積岩,是人類文明留存歷久彌新的見證。砲台碉堡等建物,是戰爭與強權板塊移轉的足證;教堂聖殿,是宗教信仰傳播的痕跡,讓 人得以窺見空間藝術與人文印記;而港口建築更是航海貿易與庶民生活的時空 再現。這些空間遺跡的存在就如同一本古籍,等待現代人去閱讀。
旅程從海開始,展覽設計以「島」與「海洋」為意象,觀展者有如一艘航向未知大海的船舶漫遊流動其中,發掘每座展桌島嶼的奧秘。展桌以三座港口城市的歷史演進、文資保存、共同課題、創意活化規劃成「地圖島航」、「港都考古」、「海城祈願」及「島嶼共好」四主題。主題選書從地圖開啟旅程,探索基隆、檳城、馬尼拉,三個面海古城所共有的關於軍事、海洋漁業、商貿、信仰等文史記憶,透過歷史空間得以梳理港口城市的文化身世,找出三城的歷史文化關聯性,輔以瓶中信、古地圖、Podcast、動態影像記錄、窗櫺互動區的創意規劃,訴說島嶼與海港的故事。
翻轉舊城的有機對話
歷史空間總能帶給當代人許多思考的沈澱或想像的啟動,也是許多藝文工作者創意靈光的來源。從文資空間翻轉、活化或永續經營的案例中,都能觀察到公部門單位、文史工作者與藝術社群合作的用心與創意。
於文化資產的走讀,由在地文史團體「雞籠卡米諾」領隊,聚焦於和平島與正濱漁港周邊區域,帶領民眾穿梭基隆文史空間,認識各種能量的流動。當我們漫步至漁會正濱大樓、教堂遺址、基隆要塞等港岸遺跡,也將目光遠眺至檳城與馬尼拉,彼此照映從大航海時期在此三島所建構的歷史時空。三座城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也共同面臨城市發展與有形文化資產保存的競合。
為了拆解基隆、檳城及馬尼拉曾經交織的過去與現況,同時深化交流,以3場主題講座「不完全真實」、「無邊界海洋」、「未來考古」,特邀馬來西亞及菲律賓海外學者,與台灣文史工作者、獨立策展人、歷史專業學者一起對話,從藝術創作、港口的歷史地理、文資保存活化等切面,講述大航海時代下島嶼風起雲湧的今昔,並共思文化資產的永續發展。
《島嶼對話》展覽活動希冀引領觀者藉由不同領域的當代文化視角/元素,重新觀看港灣城市揉合而出的歷史文化,也將持續透過對話互動,深化三座城市的連結。敬邀您一起加入我們的島嶼對話,觀想共同的未來。
《島嶼對話:基隆‧檳城‧馬尼拉—漫步時空遺跡的想像》
展覽資訊: https://reurl.cc/leOoqQ
展期|2022/9/30(五)-10/10(一) 10:00 - 17:00
地點|基隆要塞司令部軍補庫房 ‧ 基隆市中正區祥豐街46號
指導單位 | 文化部
主辦單位 | 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基隆市文化局
策展單位 | 合方創意
文史走讀 | 雞籠卡米諾
影像製作 | 未來影像
研發協力 | SEA plate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