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高雄的產業,多數人首先聯想到「製造」,台灣工業重鎮的定位更是與高雄深深相扣。不過當深入談製造,若非產業相關人士,腦中浮現的畫面也許是工廠林立、貨櫃堆疊、卡車駛過或生產線上的作業員,但製造與工業真的僅止於此嗎?2022台灣設計展在高雄,其中產業館《MAKE PRO創造之城-高雄》由設計師林唯哲率領的選選研團隊策展、極製設計所操刀空間,透過「MAKE PRO」這個虛擬的高雄製造業品牌,整合20間在地製造廠,並藉對應生產部、商品部、研發部與企業文化的4大展區,展現高雄產業從「製造」走向「創造」的強大能量。
深掘刻板印象之外的高雄製造
高雄以工業起家,從日治時期被規劃為工業製造重點城市、高雄港隨之崛起,再到戰後台灣的十大建設,百年來的發展埋下高雄與工業的深厚連結,如今小港一帶的造船與鋼鐵業、楠梓加工區的輕工業、仁大工業區的石化工業等,都仍運作不歇。
這場深掘高雄製造與工業的展覽,正好由高雄出身的林唯哲擔任策展人,他提到許多人對工業帶「粗活」或「污染」等刻板印象,然而在催生《MAKE PRO創造之城-高雄》的過程中,策展團隊隨著高雄各家製造廠老闆與從業人員的引領,獲得了重新認識輕工業、製造業與重工業的機會,「工廠的真實景象是一般人生活中難以看到的,所以我們很難感覺產業的轉變和優化。」林唯哲點出。
極製設計所將展場打造為製造廠
為了消弭觀眾與製造現場的距離感,展場並未以過多創意包裝,「如實呈現就很精彩。」林唯哲這麼說,於是極製設計所將工廠的鐵屑、礦砂、廢鐵塊搬到現場,將其堆疊成山,而展場中的座椅是工程中常見的六米鋼樑,邀請觀者們在製造廠中深探屬於高雄產業的故事。
透過4大展區深入認識高雄製造業
01 透明工廠——生產部
製造業包含大量的傳統產業,而在田調過程中,策展團隊發現——越是傳產,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但因多數屬於原料製造,當物品到我們手中時已看不到原料本來的樣子,所以我們才覺得製造業與自己無關,這也是為何製造業是如此樸實無華卻又重要的原因。
「製造」顧名思義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們在日常中使用著各式產品,但很少思考它如何而來,原料是如何轉變成規格化材料,材料又是如何轉變成產品?因此,第一展區「透明工廠」呼應工廠中的生產部,這裡是工業製造的源頭,是所有物品被製造的第一階段,也是大眾對於高雄製造業的第一印象。
02 設計加值所——商品部
當人有需求便有了製造的行為,因此製造的根本是滿足機能的。同性質的物品在被製作出來時大多有著相同的功能,而設計則是用來「優化」物品的重要關鍵。不管是追求更好的機能、更出色的效果、更美的形體、或是更好的價格等,設計都是促使商品不斷改良的推手,也是創新的必要手段。
製造業並非一成不變,它其實以不同的方式在改變著。傳產在滿足原料的需求後,便開始著眼於效益提升、品質優化、環境重視、能源保護等,每一步的改變都在既有的模式中尋求一點的「創新」,只是速度相對地緩慢。
03 雄式辦桌——企業文化
離我們的生活很近的、唾手可得的民生物品也是製造的一環。這些物品許多是為了滿足情感面的需求,比如食物,我們想吃什麼,或某些時機點我們就會要吃什麼;又如器物,我們想讓生活多一些風格而想使用特定的物品等,我們透過民生的製造,豐富了日常生活中情感的需求。
04 未來實驗室——研發部
製造雖然滿足了生活的需求,但許多製造者是不安於現狀的,就因為這些製造者對未來抱持許多想像,所以有了「創造」。「為什麼沒有這樣的產品?」「有這個東西的話就更好了」,雖然通往未來的道路未必明朗,但許多新的、未來的生活,都在誤打誤撞的好奇中被實現出來。
而隨著時代趨勢的牽引,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研發的「新創」思維也馬不停蹄的在高雄發生。從規格品到⾼值化⼯業,追求產業附加價值到智慧研發,從無到有的過程即是「創」的體現。
從製造到創造
策展團隊期盼能藉由這個展覽,分享他們在高雄製造產業中所感受到的改變、所看見的未來,以及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們所形塑的城市氛圍,正如展覽引言中虛擬品牌MAKE PRO創辦人所言:「我們從前就在製造,製造你們生活中所有物品的原料,大至國家建設、小到食衣住行育樂,我們都有做,就算是傳產中的傳產,也在追求那0.1分的創新。而我們現在也投注研發創造,開創市場不容易,無中生有更難,從0到1的研發力,是因為我們對未來生活有著無限期待。默默的走、步步的走,帶著高雄產業從製造晉升創造。」
2022台灣設計展《MAKE PRO創造之城-高雄》
展期|2022年10月7日~10月23日
地點|高雄蓬萊商港區 設計中島 棧7庫
資料、圖片|選選研、台灣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