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2022台灣設計展,高雄以策展的方式打開了許多文史現場,讓喜愛相關議題的民眾能前來一探究竟;也是測水溫,以展覽內容與參觀人流的表現,作為日後常態開放營運上的參考。而實際走一遭,更感驚喜的是在地團隊的策展成果,他們情感真摯,手法巧妙,精彩地演繹了這些老地方的場所精神。
中都窯廠:在《高雄yáo》,當一回時空旅人
在城市展區中,中都唐榮磚窯廠是備受矚目的文史現場,此地歷經近90年的磚造工業變遷,不但是高雄首座磚仔窯,也是全台灣現存最完整的磚窯工業建築群,於2005年被列為國定古蹟。為呈現其精彩,高雄文化局邀請在地團隊「一起設計」的辜達齊與邱承漢策展《高雄yáo》。
不過,窯廠已無法製作磚瓦,如何令人體驗、感受製窯這件事?
偌大的展區可分為紅磚事務所(昔日窯廠辦公室)與磚窯廠兩個區塊,在紅磚事務所裡,除了陳列敘事清晰的文史資料,策展人更以近5,000個回收磚、LED燈光條、紅色玻璃貼膜、煙霧與特調香氛等元素,創造一個沉浸式體驗的窯。
「最好的體驗時間是下午3至4點,陽光直射進房間,這座窯變得很立體,如果冷氣不強,煙霧會聚集在空間下方,氣氛會更沉靜。」辜達齊坦言,佈展的期待,就是希望觀眾不要帶著距離感,閱讀這段歷史。
同樣的企圖,也展現在磚窯廠區內最古老的「霍夫曼窯」。
這個環形的窯體空間被一分為二個半圓,一半展出攝影師盧昱瑞拍攝窯廠勞動者的透明照片;另一半保持淨空。戶外的光線溫柔而公平地流轉在兩個半圓裡;在相似而蒼老的空間裡,感覺自己正行走在兩個時空之間,彼此對照,也彼此回望。比起鉅細靡遺的文史知識,這種感受可能更是觀展難忘的醍醐味。
鹽一市場:把老件變成亮點,活出青銀共市的自在悠閒
今年2月動工修繕,於9月21日正式完工啟用的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簡稱鹽一市場),也是展場之一。修繕後的照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眾人熱議市場的脫胎換骨,邱承漢與辜達齊同樣參與了鹽一市場的轉變。
邱承漢的另一個身分是文化體驗公司「叁捌地方生活」的創辦人,2017年他眼見市場逐漸沒落,攤位減少,於是帶著團隊進駐管理,推動青銀共市,找來辜達齊運用設計手法改善環境,招募青年攤主;還辦了以物易物、快閃市集,甚至是電音派對等活動。
新舊世代融合的效應因此逐步擴散至周邊街區,老攤、老商號仍在,不同的是多了年輕店家與客群。如今到此閒逛,感受到的是青銀共市的自在生活感,而非新舊之間扞格不入。
2021年一月天花板受潮坍塌,成為市場進一步蛻變的契機。經高雄市府會同學者專家勘查,發現天花板上方實是歷史悠久的山形屋木構屋頂,於是展開兩階段優化。第一階段委託林光浩建築師修繕木構造;第二階段由邱承漢、辜達齊等人統籌策劃市場的照明改善、環境整理與視覺識別。
優化並非打掉重練,而是把老件變成亮點,還結合物料再運用與環境整理等概念。
例如將天花板打開,木構屋頂重現建築原貌之美,也使空間挑高,提升舒適感,還引入了光與風,改善市場過往的陰暗、潮濕;修繕屋頂換下的木料,改造為打亮屋頂的燈具;妝點植栽區的地燈,使用公路局閒置的路燈燈頭;市場立面下方的燈槽,收納了雜亂電線,夜裡還能照亮立面,讓建物輪廓變清晰。
市場的視覺識別,也取材自木構造屋頂的形狀,以及鄰近壽山的地理位置,以山的意象作為標誌。此外,大量保留磨石子材質的攤台、小廣場休息處以白瓷磚作為主要視覺元素等等,諸多舉措都顯現著此案對於歷史傳承的自我期許。
「老事物都有它們原有的智慧與價值,我們應該重新去正視。」辜達齊強調,讓老事物的價值被看見,就是本案的一大重點,但優化是長期工程,現在仍只是開端。
西子灣隧道:不須製造奇觀,就能令觀眾感同身受
而位於中山大學,於日本時代建造的西子灣隧道,是本次設計展中最神秘的展場。總長近400公尺的這段通道,若只是陳列戰時歷史,對於軍武迷以外的觀眾而言,便會索然無味。但兩位熟悉在地文史脈絡的兩位策展人,「日青創藝」創辦人洪榆橙與中山大學社會系兼任講師李怡志,善用隧道本身的特種條件,將「潛伏」的本質引申鋪排為多層次的體驗。
位於海邊的隧道,要從位於登山街60巷一帶走起。秘境就藏於日常中,還未進入隧道,獵奇感已油然而生;進入第一道防爆門,滯悶的溼氣悄然包覆,受迫的體感更是不請自來。
隨著腳步深入,藝術家陳昱榮以警報聲、鳴笛聲、爆炸聲、電訊聲等各種聲響構成的聲音場域,迴盪在整個廊道內,一再地提醒,此處曾囤放彈藥,擴建避難設施的歷史。除了聲音,文件與物件的布置,例如高雄第一任市長的「壽山洞防空證」,以及民防單位使用過的舊擔架與醫藥箱,也將生硬的歷史轉化為隱隱然的威脅感。
隧道裡還記載了居民趣事,像是過去隧道口的眷村民眾,曾在颱風天時帶著棉被,把木床搬進隧道裡躲避風雨;附近的孩童更曾把壽山周邊隧道當成祕密基地,喜歡舉火把入內探險。
末段展區是符合當下情境的「防災議題」,有實用的遇戰、避難知識圖文整理;也有重新設計的防災包。太過玩弄時事梗了?其實隧道並不似夢境虛幻,「相關單位都在盤點防空避難設施,這裡有可能再度成為正式的避難處。」李怡志苦笑道。體驗過這座隧道,才懂歷史從來無法被拋諸腦後,那其實是我們的現實,而我們也正在創造未來的歷史。
文|賴韋廷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展
高雄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