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布與服裝,是人們用來蔽體保暖的物件、個人風格與個性的呈現,也成為不少藝術家手中的創作媒介。正如來自挪威、擁有服裝設計背景的藝術家卡里.安妮.赫勒伯格.巴赫里(Kari Anne Helleberg Bahr),作品常融合服裝工藝,利用舊衣、碎布與殘片織品等元素,透過解構、縫合與再造技法,探討社會集體的限制、期待、秩序、孤立等議題,以藝術與中性色調偷渡沉重卻人人都能產生共鳴的命題。即日起至2022年12月11日,巴赫里亞洲首個展《縫合 Sew Up》於Bluerider ART台北・敦仁與仁愛雙館聯合展出。
對布料的著迷源自裁縫師母親
巴赫里對織品的著迷,源自於以裁縫師為業的母親,童年時因家境並不富裕,她的母親常以舊衣物等容易取得的布料進行設計,那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對巴赫里來說是啟蒙;而驟逝的父親令她陷入孤立沈默、自我懷疑,感覺身體被牢籠所困,唯有透過將碎片舊布、織補縫合再創造的過程,才找到可以發聲的方式。
當衣服不只是蔽體、樹立外在形象的物件
母親對她是媒材的啟發,而父親意象則反覆出現在她的創作內容中,「我運用衣服和布料做為溝通的語言,解放它們包裝身體的功能。」巴赫里曾說,衣物作為遮蔽身體的物件,與個人肌膚有著最親密的接觸,一旦新衣穿過之後,就不再是全新狀態,個人的心智狀態與情緒,都會在衣物上留下時間痕跡,它是自我私密的對話,同時也是個人對外標誌著自我於社會中的形象。
巴赫里善用手工縫製方式,與收集來的織布長時間相處,發掘纖維的細節,通過天然的棉、麻、毛料材質,選擇白色或中性色彩呈現,讓自己與觀者不被色彩所誘發的愉悅、悲傷情緒干擾,進而跳脫自我設限的困境,創造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她以織線創作,探討當下社會群體的限制、秩序、期待、孤立等議題,藉由現成物的混亂、瑕疵、腐朽、不完美的重新詮釋再造,提供觀者立於「客觀」位置反思「自我」記憶經驗的契機。
《縫合》6件亮點作品一覽!
步入《縫合》展場,會發現巴赫里打破布料予人柔軟的印象,讓媒材呈現僵硬、立體的姿態,它們或成為排排站的人形、或化身像睡袋也像蠶繭的形態;保持柔軟原貌的針織物,則被裝載在長方形櫃子中,好似被畫線束縛。
藝術家透過一連串柔軟/生硬、軟糯/僵直的鮮明對比,描繪各種生活上常見的個人與群體議題,比方說作為本次展覽主視覺背景的〈Everyday〉一作中,巴赫里在布料內塞入棉花,做出立體、紮實且僵硬的人形,小人們穿著設計款式相似的服裝,守秩序地排隊前行;巴赫里藉此重現上班日時穿戴整齊的人們,隱喻個體習慣遵循社會既有的秩序與模式,讓自己不違背社會期待的景況,述說關於擔心失敗及脫離主流社會的心理恐懼,如失去工作、被周圍的人冷落等等。
另一件暗示人們傾向達成社會期待的作品為〈General People〉,巴赫里以穿上各種不同服裝、排排站的小人形們,呼應現實社會中各形各色、從事不同職業的人,說明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會長出各自的模樣。有趣的是,藝術家特別讓其中一個人形「反著站」,並根據過往展覽觀眾的反饋觀察到,許多觀眾會很想趕快將它「轉正」,或想這是作品本來的模樣?還是被其他觀眾「用亂」了?巴赫里在可愛的造型背後注入隱含質疑的反差,將〈General People〉設計為一場迷你的心理測驗,讓觀眾在展間中領悟社會上「隱藏的秩序性」,是展覽中非常有意思的小彩蛋。
另一方面,大尺度作品〈Garment Bags〉由80件衣架衣袋組合,向著同一個方向整齊排列,隱喻人們對於什麼時期應該做什麼事有著共同的觀點,進而觸發某種期待亦是限制,表現其實人都害怕被孤立,因而遵守內心可能不完全接受且認同的秩序。
同樣的意涵,也可見於展館末端的〈Fall〉當中,作品中以數個穿著襯衫的人形組成,勾起人們對襯衫等同制服、白領階級、有話語權的群體的連結印象,並藉人形墜落、崩塌的畫面意象,反思資本主義下的社會系統,當今社會的成功好似有著模板,且有一定的生命模式和階段,身在其中的人們不免思考,要是我沒有在這個系統裡、跟著「正軌」行走,那我是不是就崩壞了?是否就是失敗?當一個人難以承受,便會崩潰瓦解。
另外,以皮帶匯織成圓、呈現巢狀的作品〈Nest〉,闡述家人之間緊緊維繫、難以切割的關係,有時如束縛般令人喘不過氣;透過紅白條紋人形呈現的〈Circus〉,以童年記憶中父親工作時著裝的小丑裝為靈感,同時也有馬戲團帳篷的意象,勾起人前歡樂人後悲苦、笑中帶淚的共感經驗。
對靈魂深處的關懷
綜觀二十世紀的織品藝術(Textile Art),藝術家時常運用纖維的韌性、織物連結身體的親密感,來表現自身的情感與立場,並與傳統的編織工藝做出區隔,像是2021年來台舉辦大型個展的日本當代藝術家塩田千春,擅長以毛線及現成物組成的裝置藝術,帶領觀眾體驗人生的旅途,並將死亡的恐懼完整記錄下來。
不過,巴赫里的作品有別於將編織作為個人生命經驗的再現,而以舊布痕跡、手工縫線等具象徵意義的文化符碼與創作手法,闡述社會共同體價值觀對單一個體的影響,舉凡個人與家人、好友與親密伴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羈絆,以及僵化的社會秩序與期待、普世價值觀如何撼動一人精神與心緒。
巴赫里以織品藝術作為說故事的媒介,表面上操作舊衣、碎布、殘片織品等混亂元素,實則深入解剖衣物痕跡的記憶溫度,以及內心世界所隱藏的心理狀態,透過創作呈現喜怒哀樂情緒的人性微縮,她的藝術是批判性的和解,同時也是對於靈魂深處的關懷。
《縫合 Sew up》卡里.安妮.赫勒伯格.巴赫里 Kari Anne Helleberg Bahri 亞洲首個展
展期|2022年10月8日~2022年12月11日
門票|免費參觀
地點與時間|
► 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F)
週二~週日 10:00~19:00
► Bluerider ART 台北.仁愛(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25-1號10樓)
週二至週日 09:00~18:00
資料、圖片|Bluerider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