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園設計師的京都名庭導覽》一書的作家烏賀陽百合,遊歷25個國家後,回到家鄉指導庭園造景與園藝設計,並舉辦京都庭園旅遊團,為海內外觀光客介紹日本庭園的魅力。而本篇文章講述烏賀陽百合帶領遊客遊覽京都東福寺的「小市松庭園」時,遇到兩名外國人望著庭園落淚的故事,並以此向大家介紹,這座由昭和園藝大師重森三玲打造的庭園,是為何讓歷經滄桑的人,見了也會忍不住垂淚。
➤➤文末新書活動:跟著大師的腳步,在裏山遇見京都絕景庭園(feat.吳書原、陳元慶)
望著庭園落淚的兩名外國人
你曾經望著庭園流淚嗎?為外國遊客導覽庭園至今,我遇過兩個望著庭園泛淚的人。她們參觀的剛好是同一座庭園,叫「小市松庭園」,是京都東福寺的北庭,以美麗的石塊與青苔構成的市松圖案(棋盤狀格紋)聞名。兩個望著庭園泛淚的人,分別是年紀約莫40-50歲,來自英國與丹麥的女士。
英國女士拉拔兩個孩子長大,正要享清福時,卻面臨離婚與重大手術的困境。她是個熱情大方的人,屬於標準的「愛聊天的英國大嬸」,然而一看見這座庭園,她的眼淚竟當場撲簌簌地掉了下來。我問她為什麼要哭,她說:「看著這座庭園,就覺得它彷彿在安慰我『這一路走來,妳並沒有錯』,我感到如釋重負,眼眶就紅了……」
另一名是來自丹麥的時尚單身女性,四十歲後再度進入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成為兒童心理醫生。她父親早亡,一直以來都是她在陪伴母親。望著這座庭園,她也淚眼汪汪起來。原因同樣是「我覺得肩上的擔子都卸下了,多年來的辛苦總算值得了……」或許這是走過人生五十載,嘗遍酸甜苦辣後才能領悟的心境吧。倘若「痛苦」、「悲傷」的經歷,最後會讓人具備一顆「與美深深共鳴的心」,那麼飽經風霜倒也值得。
昭和年代的園藝大師
這座令人泛淚的東福寺庭園,由昭和園藝大師重森三玲於1939年所打造。當時三玲43歲,這是他除了自家以外第一個設計的作品。年輕時的他在美術大學攻讀日本畫,26歲時原本想創立文化大學院,卻因為關東大地震而放棄。30幾歲時想要推廣新興插花,但宗師(家元)制度根深蒂固,令他遭遇了重重阻礙。
1934年的室戶颱風導致京都許多庭園成為荒廢的狀態。為了修繕復原,他親自走訪日本各地多達五百處的庭園實地觀測,還出版了共26冊的《日本庭園史圖鑑》。東福寺的和尚因此委託三玲擔任庭園設計師。三玲也不負所托,令此庭成了他的畢生代表作。
三玲的作品備受世人喜愛。年過中旬才初次創作庭園,可謂大器晚成。後來他又設計了超過兩百座庭園,但過程並非一路順遂,而是歷經了許多迂迴曲折的人生關卡。他晚年曾說:「我已經造不出超越東福寺庭園的作品了。」或許是因為他當年已將全副熱情都傾注在東福寺庭園了吧。即便時隔超過七十年,重森三玲的熱情仍透過庭園表露無遺,也難怪歷經滄桑的人見了會忍不住垂淚。
東福寺的方丈庭園
東福寺是鎌倉時代所建的臨濟宗東福寺派的總寺院。環繞東福寺本院方丈間的四座庭園,皆出自重森三玲之手。廣大的方丈建築在東西南北各設置了庭園,因為佛教「八相成道」之法義,而稱為「八相之庭」。2014年列為國家指定名勝後,改名「國家指定名勝 東福寺本坊庭園」。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走廊右側的東庭。排列成杓子狀的七塊石柱代表北斗七星,後面兩排參差的灌木籬笆象徵著銀河。這些石頭圓柱原本用於東司(洗手間)。之所以排成杓狀,據說帶有禪僧以杓舀水潔淨身心的涵義,從這裡便能感受到重森三玲的巧思。
方丈庭園最有看頭的就是連綿起伏的石組了。長達六公尺的細長石塊橫放、嶙峋的石頭豎起,創造出其他庭園罕見的狂放景觀,象徵長生不老仙人居住的世界,將矗立於驚濤駭浪中的蓬萊山塑造得維妙維肖,展現出濃濃的神仙思想。代表京都五山的假山,也讓這座庭園更妙趣橫生。
重森三玲雖然是一位前衛的作庭家,但他具備豐富的實地測量經驗,對數據瞭若指掌,深知以什麼樣的距離布置庭園會最美。他的設計全都是基於實測數據與遊覽庭園的經驗而來,絕非毫無章法亂擺一通,這也是他對先人庭園致敬的方式。
建築後方,就是令人落淚的北庭「小市松庭園」。石塊與青苔相映成趣,愈往遠方石塊愈少,逐漸消失。一說這象徵著佛教誕於西方、遠播至東方,另一說認為這是三玲在展現他心愛的楓紅散落於青苔時的美景。
此庭使用的石塊原本鋪設於敕使門到方丈房之間,三玲將之回收後賦予了它們新面貌,透露出藉由老建材,將先人歷史融匯於庭園的巧思。棋盤狀的石塊逐漸朝遠方消失,美得令人嘆息,看再久也不膩。如此巧奪天工的設計,只有對距離感的掌握恰到好處的三玲才做得到。
我還不曾望著這座庭園流淚,或許是人生閱歷不夠,尚未達到那種境界吧。但願有天當我望著這座庭園,回顧自己的人生,也會落下感動的淚水。
❏ 新書活動 立即報名
《庭園設計師的京都名庭導覽:薈萃日式文化與美學的絕景庭園散步》──跟著大師的腳步,在裏山遇見京都絕景庭園(feat.吳書原、陳元慶)
La Vie邀請太研規劃設計吳書原總監、一攬芳華陳元慶造庭師,藉由《庭園設計師的京都名庭導覽》一書,帶我們細看日式庭園石塊與植物的象徵、一景一隅的巧思,並分享坐落於陽明山山腳下,一座日式庭園的誕生。 本次活動將揭開裏山的不同面貌,提供導覽平時不對外開放的空間「裏山 茶室」、「吳書原老師私人花園」,由兩位設計師解說空間的設計巧思,並透過室內的不同觀賞視角,深刻感受日式庭園的禪意與哲學。
活動時間:2022/11/05(六) 14:00-16:00
活動地點:裏山(台北市士林區平菁街112號對面)
開放人數:40人
活動費用:新台幣350元
活動報名及詳情敬請至活動頁面 (點此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