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展!響應社群新趨勢、環境永續與學術流行對話等關鍵議題

2022ART TAIPEI台北藝博_01

ART TAIPEI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集結了138家展商,89家台灣畫廊、38家海外畫廊,跨越8個國家地區(台灣、日本、韓國、香港/中國、新加坡、法國、美國、英國),10/21-10/24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ART TAIPEI 2022結合現今社群趨勢,以尊重生態環境,邁向綠色展會的永續目標前進,台北藝博作為亞太地區29年連續舉辦的重要藝術博覽會,肩負台灣藝術文化主體向國外發聲的責任,亦表現出亞太區域收藏家結構的動態。

ART TAIPEI 2022 展場俯視
ART TAIPEI 2022 10/21-10/24於世貿一館開展。

雙語線上展廳|新世代藏家的社群風潮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大範圍改變了世界的經濟結構與藝術市場趨勢,大量新的買家進入藝術市場,方興未艾;新世代的藏家特別重視資訊的應用與社群的互動,造成與資深藏家不同的市場區隔。出生於科技起飛年頭的Y世代與首批數位原生族群的Z世代,是活躍在當代藝術市場的主角。在資訊應用方面,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習慣在網路上尋找一切的答案,尤其以疫情肆虐之時冒出頭的線上展廳,讓新興藏家以各種線上的方式接觸並消費藝術。

雷相畫廊_黃柏勳_無邊城市_壓克力顏料、畫布145x145cm_2022
雷相畫廊,黃柏勳,《無邊城市》,壓克力彩,145x145cm,2022。

今年ART TAIPEI仍然推出雙語種線上展廳,英語線上展廳持續與全世界最大藝術品電商Artsy合作,中文線上展廳則由全台灣最大藝文入口網站非池中建置,並在預展前搶先推出,成為新世代藏家優先鎖定藏品、規畫購買路線的神兵利器。數位世代的年輕人,觀點、作風與對藝術的看法,反映在社群媒體上,成為藝術市場不可忽視的群體,而畫廊、展商,亦不約而同的推出以年輕世代收藏家口味喜好的藝術創作,成為台灣重要的藝術趨勢,值得持續觀察。

ART TAIPEI 2022 展場一隅01
ART TAIPEI 2022 展場一隅。

藝術 X 永續|永續發展的綠色展會

年輕世代的消費習慣明顯以「綠色消費」的永續經濟為重要特色,無獨有偶,ART TAIPEI近進亦朝向綠色展會方向努力,除了自行研發低碳排、低耗能的展板與燈具,也在2022年加入畫廊氣侯聯盟(Gallery Climate Coalition,簡稱GCC),共同為減少視覺藝術領域的碳排放以及實踐零浪費的目標而努力。

多納藝術_周政緯_從七星山上看擎天崗_油彩、畫布_112x194cm_2022
多納藝術,周政緯,《從七星山上看擎天崗》,油彩、畫布,112 x 194 cm,2022。

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並以「藝術 X 永續」為軸線,推出主題特展「人工、演化與永續未來展覽」,以藝術家的作品去探討;人類文明對於自然環境的衝擊以及科技技術如何可能去警醒以及凸顯環境問題的現狀,乃至於,進一步地去提出藝術家如何想像以科技文明去協助、守護、乃至於修補「自然」的可能。

ART TAIPEI 2022 展場一隅03
ART TAIPEI 2022 展場一隅。

Podcast與論壇沙龍不斷|流行與學術並進的藝術聲鮮Live Talk

ART TAIPEI一直以來市場與學術並進,學術的部份體現在特展與相關的藝術講座、藝術沙龍及台北產經藝術論壇。藝術沙龍以輕鬆的會談方式拉近觀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藝術講座則以深入的角度分享藝術領域中各種欣賞藝術、參與博覽會以及踏入收藏領域的專業意見;台北藝術產經論壇則著重在探討藝術與產業的關係,並以貼近時勢的觀點進行專業的交流。

ART TAIPEI 2022 展場一隅04
ART TAIPEI 2022 展場一隅。

ART TAIPEI 2022共規畫了26場相關的論壇講座沙龍,同時首次與「聲鮮時采」合作,以podcast現場直播的方式,打造錄音間「藝術聲鮮 ART TAIPEI Live Talk」,預錄4集節目,現場則有24場藝術話題直播。系列節目也將收錄台北藝博從布展到最後一天的聲音片段,為ART TAIPEI留下珍貴的紀錄,讓藝術話題飄揚網路時空,除了在ART TAIPEI官網、聽眾也能在Apple Podcast、Spotify等相關平台收聽。

阿波羅畫廊_洪瑞麟_圍坐_水墨、淡彩、紙_35x45cm_1954
阿波羅畫廊,洪瑞麟,《圍坐》,水墨、淡彩、紙,35x45cm,1954。

從環境、視覺藝術到文化,文化的主題、平等、永續這些概念應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只是一種目標,而是一個生活的態度,而這個生活態度,也將由ART TAIPEI開始,掀起台灣藝術產業相關的行動。ART TAIPEI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近年來不斷的以「回歸藝術本質,深化展覽觀賞體驗」為主要的核心展覽目標,除了匯集國內畫廊,也在疫末時代廣邀國際畫廊參展,使台灣成為國際藝術的焦點,聚焦ART TAIPEI在亞太區域藝術與文化的中心。ART TAIPEI 2022更以永續與平等為軸,除了環境、文化、族群平等及藝術教育,也將隨著台灣新興藏家的崛起,傳承世代之間的收藏理念。第29屆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涵詠藝術間內容與材質交互碰撞、兼容內聚力量的概念,象徵過往的蓄積,迎向未來圓滿的力量。

ART TAIPEI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世貿1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時間|10.21(五)-10.24(一) 11:00-19:00(10.24至18:00)


資料提供|ART TAIPEI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隨著2025大阪世博開幕日將近,各參展國也紛紛宣布自家展館的建築設計與展覽亮點,其中瑞士館以充滿特色、輕盈通透的球體建築而備受矚目,更將以經典卡通《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為主題帶來一系列展出。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3大亮點整理

01/4大展區將科技融入藝術體驗

瑞士館以擴增人類(Augmented Human)生命(Life)星球(Planet)為題,在一座座透明泡泡中展現創新與創造力。場館共分為4大展區:

第一展區展示一系列巨大的剪紙裝置藝術,空間中散發著Firmenich特別為瑞士館設計的香氛,週遭環繞著壯觀的瑞士自然風景;第二展區邀請訪客分享自己對未來的願景,並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將這些想望化為充滿活力的藝術體驗。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第一展區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第二展區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第三展區每兩個月會更換一次,呈現當今的技術進步與突破,展間設計為未來主義風格,描繪出一個結合藝術與科學的虛構未來世界;第四展區則強調瑞士的文化面向發展與創造力,最後遊客還能帶走許多瑞士紀念品,如木製玩具、地區限定口味的KitKat、雀巢咖啡等。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第三展區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紀念品商店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02/綠意盎然的超輕型球體建築

瑞士館由Manuel Herz建築事務所打造,以融合自然與文化、自然空間與人造空間為目標,場館由五個綠意盎然的球體組成,場館內外都種植了大量植栽。這些球體為空心的充氣結構、以鋼架支撐,外殼共有兩層,分別選用不同顏色的材料,外層為亮色的ETFE、內層色彩較暗,營造由外而內的觀展體驗。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Manuel Herz建築事務所以融合自然與文化、自然空間與人造空間為目標,在場館內外種植大量植栽(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這些球體為空心的充氣結構、以鋼架支撐,外殼總重只有400公斤(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同時,瑞士館也將成為世博會上生態足跡最小的展館。這些球體外殼的總重量僅有400公斤,是傳統建築外殼的1%,只需兩到三輛載貨腳踏車就能運送。不僅如此,這些材料還可以回收,在世博會結束後重新製作成家具等產品。

03/《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主題企劃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雖然是瑞士文學作品,但相信多數人都是從日本版卡通認識這個故事;也因為如此,這齣作品成為本次大阪世博瑞士館的焦點之一。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也是本次瑞士館的主題之一(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位於瑞士館頂樓的「Heidi Café」,提供結合日式風情的瑞士特色料理,並搭配精選的瑞士葡萄酒;員工則身穿瑞士品牌BALLY的制服,以多國語言接待訪客。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場館頂樓的「Heidi Café」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另外,瑞士館也將於4月22日舉辦一場特別放映活動,以《My Name is Heidi》(私はハイジです)向這位阿爾卑斯山的少女致敬。這場展演由日內瓦藝術設計學院(HEAD)製作,結合時尚、平面設計與動態影像,連結過去與現在,將主角小蓮重新塑造為具有當代意義的經典角色。

根據瑞士館團隊宣佈,場館結構將於2025年1月全數完工,而內部裝修則則預計於3月中完成。

2025大阪世博

日期|2025/4/13–2025/10/13

瑞士館官網|https://vitality.swiss/e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揭曉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科技島、光明燈牆並置,探討智慧、信仰如何影響地景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覽內容亮相!由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策劃的參展計畫「[]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回應大會以「智慧」(Intelligens)開展的年度主題,概念源自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根植於地景所提出的「NON-sites」理論,並融入東方哲學關於「無/有」的辯證,探索在當代建築與環境中的「智慧」角色,同時提出對臺灣「信仰」有無的思考。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2025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為「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策展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用「Intelligens」這個字詞突出「gens」在拉丁文中「人」的含意,討論三種不同類型的智慧:自然、人工和集體智慧,於建築設計中如何被思考和用以面對當代環境和氣候困境。

臺灣館「[]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即以大會主題為基礎,由策展人薛丞倫及協同策展人吳秉聲、蘇孟宗、江松長,帶領成大建築系團隊,探索「智慧」(Intelligens)在當代建築與環境中的角色,並重新審視臺灣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背景下的空間策略,同時透過展覽、裝置、工作坊、論壇等形式,探索並定義當代臺灣建築師的「Intelligens」表現。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出對臺灣「信仰」有無的思考

此提案受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啟發,以雕塑及大地藝術作品聞名於世的他,曾提出「non-sites」理論,其強調地景的缺席、置換與二元性,並透過抽象架構來反思建築、實質環境與再現之間的關係。再將視野拉回東方世界,「無」在東方哲學中延伸出無盡關於「無/有」的二元辯證,而成大團隊將藉臺灣館,嘗試辨識、建構屬於臺灣「信仰」與「無信仰」之間二元辯證的灰色地帶。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成大團隊認為,臺灣的空間治理和發展策略深受「信仰」與「[]信仰」的辯證影響,以高速度和高科技發展為例,高鐵將西部走廊轉變為大都會區帶,智慧技術使空間重構,也擾動了原本自然生態平衡;晶片和高科技的發展不僅成為臺灣在國際上的籌碼,也帶來了經濟、資源分配是否平等是否合理的反問與挑戰,同時臺灣人也以「智慧」來重新審視正在發生於這片土地上地景的一切。展覽將從三個面向切入,尋找「智慧」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其在空間治理中的影響力:

▍效率(Efficiency—— []高速度信仰(NON-Belief in high-speed

探討全球追求效率和快速發展的潮流,以臺灣高鐵系統為案例研究,提出高鐵所建構的臺灣大都會區帶,以及城鄉差距下都市生態的反省。

▍科技(Technology—— []晶片信仰(NON-Belief in chips

探索對於科技島之於生態島兩個極端神話的信仰,以及背後在綠能光電板所覆蓋的代價,尤其以臺南七股地區作為場域的探索。

▍控制(Control—— []感知-運動信仰(NON-Belief in sensory-motor

探討每天例行生活的各種細微的感知-運動關係,在延展的基地涵構與關係場域中重新審視各種與生態、文化、社交的衝突。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島嶼意象融入展場,呈現科技、環境、空間的複雜關係

本次展場設計採用「島嶼」概念貫穿全場,以「島群島半島」之間的關係呈現信仰與[]信仰之間的張力,重新審視科技、環境與空間的複雜關係。在展場正中央,一座宛如自黑夜海洋中浮現的島嶼靜靜佇立——蜂巢紙切割出臺灣地形剖面,細密的紋路如同時間在土地上刻下的痕跡,微光自紙間漫出,隨地形起伏緩緩流動,結合上方「科技島」以電子紙輪播臺灣地景照片,呈現半導體發展對臺灣地景的影響,同時引入環境正義的討論,包括都市熱島效應、能源分配等議題,全面探索科技與環境的交互關係,並輔以16組研究書冊,以科技島嶼論述為序,開啟[]信仰的觀展動線。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場周圍配置的展櫃象徵環繞群島,展示12組研究模型,內容聚焦臺灣真實情境與議題,反映當代社會的挑戰與思考,讓觀眾在群島結構中重新審視臺灣地景轉變的脈絡。展場一端的「光明燈牆」,如同於群島之中設置的一座信仰半島,成為信仰核心並串連起所有展櫃與內容,營造統合與連結的視覺與體驗。正式展出時,由展場唯一開啟的對外窗,可望見威尼斯的聖母安康教堂,象徵人文與信仰的起點。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展覽時間|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

展覽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