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雄很熱鬧,2月辦燈會,8月辦文博會(以下簡稱文博),9月底辦台灣設計展(以下簡稱台設展),不僅一年之內連辦3場全國等級的設計盛會,做為壓軸的台灣設計展更是越辦人氣越旺,高雄到底如何辦到?讓我們從盛會日期的緊密相連、議題跳脫城市格局與展現的文化行政能量等3大特點,一起來解密。
「其實策畫過程沒有那麼『設計』。」擔任台設展總策展人之一的高雄副市長史哲表示,燈會是上半年的大活動,與下半年的文博、設計展較無直接關係;但與設計展是在12年後重返高雄一樣,燈會是在20年後返回高雄,為令重返更具意義,而燈會的展演必須結合城市的實質發展,例如藉此全面改造愛河的燈光系統。
疫情打亂節奏,索性串聯兩大設計盛會
至於文博與設計展的緊密銜接,則是疫情使然。原本舉辦於上半年的文博會,被迫移至8月,曾一度令他煩惱,「不想辦在暑假,因為高雄的夏天實在太熱。」但事已至此,既然兩場展會日期相近,不如視其為一體。「我們把文博和設計展串連起來,主展場以外,不特別劃分哪一個是文博;哪一個是設計展。」
他舉「文博繞境」為例,活動時間橫跨3個月,每個難得開放的文資點都規劃成遊程,也都是歷史、文化、設計策展與旅遊的交集。不只是打開文資點,兩場展會之間,還有不少有意思的城市空間改造案,例如「戶政背板改造計畫」,青年局媒合年輕設計師,以地方特色如岡山羊肉爐、美濃油紙傘等等為亮點,改造高雄20處的戶政事務所結婚背板;又如鹽一市場修繕活化案,修復並重現老市場的建築結構,且運用設計巧思,讓老建築的光環境變得明亮舒適。
當歷史場域與生活場域都變得鮮活,也令高雄沉浸於文化與設計的氣氛中,兩個展會之間的熱度與話題順利銜接;對於壓軸的台灣設計展,也具有策畫議題上的效益:讓在地的事盡量在地展演,主展場則聚焦在全國性的設計議題。
跳脫城市格局,展望台灣未來設計趨勢
「在台設展,我們想談台灣設計力。」史哲觀察過去十年來設計展的發展,城市議題無疑是越來越被看重;另一個主辦單位台灣設計研究院也曾建議強化城市面向。但他認為既然高雄已是第二次舉辦台設展,應該帶來新意。
「高雄嘗試丟出更有高度的命題,把城市議題拉高到台灣議題,也就是『什麼是台灣設計』、『如何設計台灣』」策展顧問吳漢中認為,高雄這一次為台設展設定的議題高度相當突出,總展覽名不提城市名,連南方意象都沒有,以「台灣設計,設計台灣」之名跳脫城市格局,展望台灣未來的設計趨勢。
邀請到的參展陣容也確實耀眼。主展區設計中島的8號碼頭,名為「台灣設計設計台灣」的展覽,由史哲與設研院院長張基義共同擔任總策展人,為呼應今年為2022年,由高雄市府與設研院,以及吳漢中、尹立兩位顧問攜手邀請了涵蓋建築、平面、音樂、時尚、公益等多個領域,共22組指標性的設計團隊參展,名字列出來,都是一時之選。
歷經沉寂,封閉多年後,舊名為蓬萊商港的區域,終於在本次台設展向公眾開放,象徵從經濟中島蛻變為設計中島。在這裡,沒有比貨櫃更具代表性與隱喻意義的個別展覽空間了,但若只是一字排開,似乎太無趣。
史哲從日本學者川添登所著《何謂設計》對於設計要素與設計類型的介紹圖得到靈感,將22組貨櫃擺陣成圓,圍成圓圈的中心;再設置吧檯、搭配燈光音樂,歡迎設計師團隊與觀眾到此坐坐、交流看法,「貨櫃內外,或是觀展前後,感受都會有所不同,因為我們希望設計展更有趣、更大眾化。」
不過,設計中島之外,高雄市還有7大城市展區;以及分布於38個行政區近20場設計展覽。據悉,光是投入市區各類展覽的設計工作者,就高達約560名;更何況先前還有文博,及兩大盛會之間的諸多展演,策展、佈展所需的溝通量與品質,都非常驚人,高雄又如何應付得來?
自行辦展累績戰力,高雄藝文行政能量可觀
「高雄文化行政的制度,非常特殊。」史哲解釋,近5年來高雄歷經文化行政體制上的改造,美術館、歷史博物館、圖書館、電影館、流行音樂中心等五大藝文機構都是行政法人,是全國所僅見。
這使得公務員的身分來源多元化,也專業化;舉辦大型展會時,館舍之間研究與策展的人力與資源較能互相支應,跨局處合作也能進行得更順利,「像是青年局和經發局,都不是熟悉策展的局處,可是他們在設計中島也端出了討論度很高的展覽。」
自行辦展、策展更是高雄文化局行之有年的傳統。
「從高雄設計節、青春設計節與好漢玩字節開始,雖然會找策展人合作,但委託專案管理(PCM)的角色一定是駁二藝術特區自己擔任。」曾任高雄文化局長的尹立分析,委外處理展覽事務,並沒有錯,展覽結果也可能更好,但公務機關自己承攬展務,展覽經驗才能傳承於公務系統中;公務員才能真正明白展覽的來龍去脈。
這次台設展自不例外,設計中島8號碼頭的22組設計團隊,簽約對象都是高雄市文化局;貨櫃承租與進場等相關工程,都由文化局負責;當設計師欠缺工班或執行布展遇任何問題,也皆由文化局人員處理。「佈置貨櫃時曾忙到晚上11點,文化局的人就陪我們忙到11點。」豪華朗機工的張耿華回憶,高雄公務員在展覽業務上的專業度與機動性,令他印象深刻。
藉由盛會的展演,在地公務員的展務素養被看見,文化治理更上層樓的契機也因此顯現,像是文資點的管理維護。
高雄港站「北號誌樓」重啟後,因是全國唯一保存完整設施的號誌樓建築,而備受矚目。但建築體之外,周遭環境與場區串聯都有改善空間,例如鐵道養護應更徹底,防止石頭土壤化或枕木腐壞;若將截斷鐵軌的木棧道移除或改道,演示用的火車就能從舊打狗驛故事館一路開到號誌樓,讓鐵道文化園區的體驗更為完整。
「北號誌樓是官方和民間都一起做了很多事情的案例,也期待市政府還能做更多。」舊打狗驛故事館現任館長古庭維認為,藉由設計盛會打開文資點,是吸引鎂光燈的好機會。而放眼高雄的未來整體規劃,也希望眾人的關注化為官方與民間繼續攜手努力的助力,讓高雄的文化設計能量擁有紮實的續航力。
文|賴韋廷
圖片提供|2022台灣設計展
高雄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