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歷史建築「青雲閣」坐落於昔日遊廓街區,歷史可追溯至日本在台時代,歷經風月產業逐漸轉為地下化、街區功能轉變,也曾面臨拆除危機,終在台北市文化局、建築師胡宗雄詳細調查考證與修復團隊的合作之下,於2022年10月經修復後重啟,新生為提供展覽、攝影、沙龍聚會、工作坊等多元活動的複合式空間,也讓建築、文資迷得以一窺其設計與建造細節。
曾為全台最大藝樓
青雲閣坐落今台北環河南路二段巷弄內,位處萬華區邊緣,此區與東側華西街一帶在日治時期同為風化區「艋舺遊廓」所在,遊廓內含妓樓、藝旦間、料理亭與劇場的青樓、酒館林立,而青雲閣當時被稱為「和泉樓」與「醉花園」,據稱是當時全台規模最大的藝樓,一樓為大廳、二樓以上存在許多休息隔間。
見證台北風月產業的起落
二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台,藝樓轉變為公娼寮,青雲閣鄰近街廓成為全台知名的風化區「寶斗里」,而根據1980年代萬華區寶斗里公娼館調查圖所標示,當時寶斗里仍是一片繁榮,直至1997年政府廢娼後逐漸沒落,青雲閣亦年久失修。2013年夏天,寶斗里再次躍上新聞版面,原來是在青雲閣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暫定古蹟後,仍有建商執意進行拆除工程,原先的三層老洋樓僅剩一樓與部分面牆,引起文史工作者反彈。

華美巴洛克風格建築
青雲閣不僅是見證都市庶民生活、風月產業與地方發展歷史的重要建物,這座以巴洛克風格呈現的建築,亦彰顯了台灣百年前的建築美學,如立面裝飾有洗石子勳章飾、水平花飾線腳、長短不一的立柱分割,以及其他地方極為少見的貝殼、洋蔥形式窗緣等細節,展現出帶異國情調的街屋形式風格。
書法名家董陽孜題字
這次修復計畫,重點在如實重現青雲閣原先樣貌,因此胡宗雄建築師團隊以舊照片、遺留構件為素材,仔細考證後展開修復設計規劃。修復完成後,經營團隊更邀請書法名家董陽孜題字做為品牌識別,以清朗、開闊、瀟灑的筆觸揮毫「青雲閣」三字,為這座經歷冷暖、在拆除危機中存活的歷史建築賦予新貌,替往後在此舉辦的展覽、攝影、沙龍聚會、工作坊等多元活動寫下開端。
青雲閣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5巷6弄20號
試營運日期|2022年11月5日~11月7日 13::00~18:00,未來詳細營業資訊請見青雲閣官方社群
資料、圖片|台北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