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北設計獎(Taipei Design Award)頒獎典禮即將於11月10日登場,本屆主視覺由「白輻射影像」操刀,設計總監洪鈺堂與設計團隊將擅長的「流動」視覺語彙融入設計,並以述說品牌故事的角度出發,透過一系列5款主視覺創作,為今年的臺北設計獎說故事。
「多功能」主視覺:為獎項做品牌也為城市行銷
白輻射團隊認為,無論是臺北設計獎或臺北這座城市,都像是「有機培養皿」,秉持著自由、有機、實驗、多元融合的精神,鼓勵創意投入,促成每一次的演化新契機,因而將「創意混種,明日培養皿」定為設計主軸,傳遞臺北設計獎以臺北為起點、朝世界生長的特色,替賽事15週年寫下里程碑,也以主視覺設計彰顯城市魅力。
將動態思維帶入視覺設計
這件主視覺作品不單是畫面構成,白輻射團隊更以「述說品牌故事」的角度出發,結合動態思維,透過5式創作發展出「劇情式」的主視覺,為臺北設計獎自4月徵件、8月論壇、11月頒獎典禮等一系列活動創造獨一無二的視覺語彙,其如細胞般不斷分裂、再生,循序漸進地為獎項說故事,以求精準傳遞活動本質。
創作過程像在「培養創意細胞」
白輻射設計總監洪鈺堂表示,此次創作猶如創意細胞培養的過程,團隊先是將象徵臺北設計獎標誌的立方體,轉化為有彈性的六邊形,帶出獎項鼓勵創作無界、開放對話的寓意。
而臺北設計獎的中、英名稱字體縮寫,包含T、D、A等字母,也被聯想為不同的材質和符號,像是皮膚、觸手、金屬、紙張、石材等,這些元素就如同「細胞」具有活性,在設計過程中可持續生成、可以擬態,既貼合真實細胞的生長現象,也象徵著參與者與其作品的飽滿生命力。
解析2022臺北設計獎「創意混種,明日培養皿」主視覺
接下來,我們從主視覺的色彩轉變,來梳理白輻射團隊要傳達的故事脈絡。首先,創意母細胞在2022臺北設計獎開跑時初次相遇,這時畫面色彩呈現黑白;當設計師們互相交流後,交融反應產生,培養皿因此興起紅、藍色,並促成螢光新物種誕生,繽紛色彩呼應設計師之夜、論壇等活動綻放的花火。
接著,白輻射團隊利用更為藝術化的數字變體,宣告臺北設計獎15週年回顧展覽《當下物種博物館》開幕;隨著頒獎典禮逼近,活動即將進入最高潮,培養皿中的設計生態系也逐漸誕育完成,這時主視覺畫面呈現佈滿有機細胞的彩色立方體,象徵設計人才們如爭奇鬥豔般展示創意成果。個別看完5款自成一格的創作後,不妨將其擺在一塊欣賞,它們又像是擁有同一特質的品牌視覺變體。
資料、圖片|白輻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