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賢二藝術園區」坐落於臺東金樽,由深耕花東多年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協助推動,邀請林友寒建築師操刀清水模建築,讓園區融入太平洋海濱海天一色的景致。館內展出藝術家江賢二《巴黎聖母院》、《比西里岸之夢》、《百年廟》系列等各時期作品,更設有「冥想空間」邀人們走入藝術家如苦行般的創作世界。目前園區仍在建設中,即日起至2022年11月27日開放部分區域供參觀,與現正於臺東美術館展出的《江賢二個展》將同步閉幕;若錯過,或許得等到2024年園區完工後才有機會造訪。
源自1980年代的構想
這座藝術園區的構想,似乎在1980年代就隱隱埋下伏筆。當時,江賢二在紐約長島東漢普敦(East Hampton)擁有一間小畫室與一塊五英畝的地,便起心動念,構想著每年夏天開放畫室給民眾參觀,讓人們有機會和自己一樣被大自然的美所啟發,這對常說著「藝術家對社會沒什麼貢獻」的他來說,是作為藝術家所能為社會做的小小回饋。而這份40年前因美國東岸而生的構想,如今在世界另一端的台灣東岸成真。
與在地環境紋理相容的藝術園區
坐落於金樽海岸旁的江賢二藝術園區,由長駐於德國的林友寒建築師、臺灣清水建築工坊、臺東在地的黃文榮建築師合作,試圖打造一座像是從金樽濱海的自然環境中「長」出來的、符合在地生態紋理的園區。因此,團隊依著海岸山脈的坡度,讓一系列面對太平洋的小量體,如聚落般線性分散並隱藏在山腰上;清水模建築線條極簡、色彩中性的外觀,輔以面海牆面的框景設計,巧妙襯托出與園區相望的湛藍海景。
整體園區預計以5座建築組成,目前已完成江賢二個人工作空間,以及由原畫室改造而成的第二展覽室,未來即將落成的還有接待中心與美術館建築,其將如傳統石板屋一般,以順風、下凹上尖設計搭載厚重底盤呈現;迎光面海、藏身巨大木構斜屋頂下的二層樓房,則是未來供藝術家交流使用的空間。
東台灣的藝術交流場
談及江賢二藝術園區發展願景,關鍵幕後推手嚴長壽表示:「從更廣的藝術文化規劃角度來看,未來的花東文化之旅將可以由花蓮沿著縱谷線南行,經池上到臺東市,甚至到知本、南迴;或者一路沿著海岸線北上,經過加路蘭、都蘭、金樽、成功、長濱。而位於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與跨過海岸山脈的池上,又正好兩相呼應,花東成為國際知名的藝術節地標,必將指日可待。」
現在,藝術迷造訪西班牙時,會特地到馬拉加參訪畢卡索出生之地;遊覽荷蘭時,會前往阿姆斯特丹參觀梵谷博物館;又或在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登場時,特地規劃一趟旅程到日本共襄盛舉。而江賢二藝術園區恬淡外表下也蘊藏強烈的企圖心,期待成為在地人接觸藝術的媒介,與吸引人們特地前來台東造訪的藝術交流場。
認識藝術家江賢二
⭔ 從藝術啟蒙到年少巴黎夢落空、孤獨的紐約歲月
江賢二的藝術歷程,得從學生時期一路談起,國小時受美術老師張錦樹有別於傳統師長的處世觀點、談吐影響,對繪畫萌生興趣,並在國中時隨藝術家李石樵學畫;考入師大美術系後,陸續認識廖繼春、陳慧坤等畫家,維繫著亦師亦友的情誼,當時閒暇時到陳慧坤老師家中翻閱從法國帶回的相冊,埋下了江賢二日後想到巴黎追夢,師從瑞士雕塑大師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的種子。可惜的是,江賢二畢業後的確動身前往巴黎,卻在抵達後才得知賈克梅第已逝世,又正逢社會擺盪的學運時期,最後赴紐約持續創作。
嚴長壽提到,紐約時期對江賢二來說是非常寂寞的歲月,當時他幾乎不賣作品,因為總覺得對成品不滿意,連自己這關都過不了,如何販售?如今回望,那是一段不停否定自己、摧毀又再造的過程。所幸,總被江賢二稱為「女朋友」的妻子范香蘭始終相伴左右,在紐約經營一間精品服飾店以維持兩人的生活,讓江賢二得以專注於創作。
⭔ 時隔30年返臺,看見家鄉的不同模樣
1996年,江賢二因父親年邁而回到台灣,並在接下來的8年間集結新、舊作品發表多次個展,這段期間,他的畫室在台北錦州街、行天宮一帶、關渡與新北林口間移轉,直至2007年一次與台東金樽的邂逅,才讓他決定在這買地蓋一棟有露台、工作室的房子,從此定居,每日在太平洋相伴下揮灑靈感,至今已15年。
每座城市對江賢二的影響,都反映在各時期的創作習慣與作品當中。旅居紐約、巴黎時期,江賢二主要使用灰黑色調創作,並強調顏料的層次感與質地,氛圍沈鬱、線條極簡,有時甚至可見單色為主的構圖,此時期的創作如《巴黎聖母院》、《遠方之死》系列等又被稱為「封窗」之作,他本人也曾對此解釋:「也許因為我畫抽象畫,不需要面對外面有形具象的世界,我一直往內心探討,想從自己內心中挖出我想追求的美。」
返台後,時隔30年踏上故土的江賢二,以不同於少年時的新奇視角觀看台灣,重新體驗故鄉的人情世故,尤其被龍山寺、保安宮等古廟吸引,創作出代表作之一《百年廟》系列,用色上已可見暗沈色調中透出的些許光亮。
不過,屬於色彩的能量,直至2008年後的台東時期才完整迸發,大自然及海邊明媚的光線啟發江賢二對創作產生截然不同的想像,促使他探索並找到與色彩之間最適意的對應方式,創作出繽紛的《比西里岸之夢》、《乘著歌聲的翅膀》、《金樽》等系列。
藉創作內觀
2020年,由北美館舉辦的《江賢二:回顧展》,回望了藝術家江賢二超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藉不同時期的作品對照、立體裝置與平面繪畫並陳,爬梳他自紐約、巴黎至返台定居台東各階段的心境轉折與變化。時隔兩年,在臺東美術館登場的《江賢二2022個展》則側重於台東時期的創作,現場除了展出他以廢棄建材為媒材創作的立體裝置,也展現了一位藝術家身處大疫、戰亂籠罩的世界,如何以創作轉換面臨亂世想法與心緒。
江賢二從未停下內觀的腳步,同時在古典音樂、動盪時代、自然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之下,逐步摸索每個階段最舒適、自在的創作方式,從封窗到開了片露台日日面海的過程,乍看是一位藝術家超越半世紀的創作生涯,卻也是一個人探尋生命的無盡旅程。
江賢二藝術園區
地址|台東縣東河鄉台11線73號
網站|www.paulchiang.org/art-center
備註|即日起限期開放至2022年11月27日
《江賢二2022個展》
地點|臺東美術館(臺東市浙江路350號)
展期|即日起至2022年11月27日(週二至週日 9:00-12:00、13:30-17:00;週一休館;11月26日選舉日休館)
定時導覽|週三 10:30;週末 10:30、15:00
資料、圖片|江賢二藝術園區、公益平台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