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江賢二藝術園區」限時開放參觀!置身金樽海岸,探尋江賢二藉創作內觀的旅程

台東「江賢二藝術園區」限時開放參觀!置身海天一線的金樽海岸,探尋江賢二藉創作內觀的旅程

「江賢二藝術園區」坐落於臺東金樽,由深耕花東多年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協助推動,邀請林友寒建築師操刀清水模建築,讓園區融入太平洋海濱海天一色的景致。館內展出藝術家江賢二《巴黎聖母院》、《比西里岸之夢》、《百年廟》系列等各時期作品,更設有「冥想空間」邀人們走入藝術家如苦行般的創作世界。目前園區仍在建設中,即日起至2022年11月27日開放部分區域供參觀,與現正於臺東美術館展出的《江賢二個展》將同步閉幕;若錯過,或許得等到2024年園區完工後才有機會造訪。

江賢二藝術園區_攝影 John Tao
「江賢二藝術園區」戶外空間(攝影:John Tao)

源自1980年代的構想

這座藝術園區的構想,似乎在1980年代就隱隱埋下伏筆。當時,江賢二在紐約長島東漢普敦(East Hampton)擁有一間小畫室與一塊五英畝的地,便起心動念,構想著每年夏天開放畫室給民眾參觀,讓人們有機會和自己一樣被大自然的美所啟發,這對常說著「藝術家對社會沒什麼貢獻」的他來說,是作為藝術家所能為社會做的小小回饋。而這份40年前因美國東岸而生的構想,如今在世界另一端的台灣東岸成真。

江賢二工作室_攝影John Tao
藝術家江賢二(攝影:John Tao)

與在地環境紋理相容的藝術園區

坐落於金樽海岸旁的江賢二藝術園區,由長駐於德國的林友寒建築師、臺灣清水建築工坊、臺東在地的黃文榮建築師合作,試圖打造一座像是從金樽濱海的自然環境中「長」出來的、符合在地生態紋理的園區。因此,團隊依著海岸山脈的坡度,讓一系列面對太平洋的小量體,如聚落般線性分散並隱藏在山腰上;清水模建築線條極簡、色彩中性的外觀,輔以面海牆面的框景設計,巧妙襯托出與園區相望的湛藍海景。

江賢二藝術園區_攝影 高信宗 1
園區中清水模建築的框景設計(攝影:高信宗)

整體園區預計以5座建築組成,目前已完成江賢二個人工作空間,以及由原畫室改造而成的第二展覽室,未來即將落成的還有接待中心與美術館建築,其將如傳統石板屋一般,以順風、下凹上尖設計搭載厚重底盤呈現;迎光面海、藏身巨大木構斜屋頂下的二層樓房,則是未來供藝術家交流使用的空間。

江賢二藝術園區_金樽系列_攝影 高信宗
江賢二《金樽》系列(攝影:高信宗)

東台灣的藝術交流場

談及江賢二藝術園區發展願景,關鍵幕後推手嚴長壽表示:「從更廣的藝術文化規劃角度來看,未來的花東文化之旅將可以由花蓮沿著縱谷線南行,經池上到臺東市,甚至到知本、南迴;或者一路沿著海岸線北上,經過加路蘭、都蘭、金樽、成功、長濱。而位於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與跨過海岸山脈的池上,又正好兩相呼應,花東成為國際知名的藝術節地標,必將指日可待。」

江賢二藝術園區_攝影 高信宗2
「江賢二藝術園區」第二展覽室(攝影:高信宗)

現在,藝術迷造訪西班牙時,會特地到馬拉加參訪畢卡索出生之地;遊覽荷蘭時,會前往阿姆斯特丹參觀梵谷博物館;又或在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登場時,特地規劃一趟旅程到日本共襄盛舉。而江賢二藝術園區恬淡外表下也蘊藏強烈的企圖心,期待成為在地人接觸藝術的媒介,與吸引人們特地前來台東造訪的藝術交流場。

江賢二藝術園區_巴黎聖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油彩、畫紙 oil on paper;75x108cm;1982_攝影 高信宗
江賢二《巴黎聖母院》系列作品(攝影:高信宗)

認識藝術家江賢二

⭔ 從藝術啟蒙到年少巴黎夢落空、孤獨的紐約歲月

江賢二的藝術歷程,得從學生時期一路談起,國小時受美術老師張錦樹有別於傳統師長的處世觀點、談吐影響,對繪畫萌生興趣,並在國中時隨藝術家李石樵學畫;考入師大美術系後,陸續認識廖繼春、陳慧坤等畫家,維繫著亦師亦友的情誼,當時閒暇時到陳慧坤老師家中翻閱從法國帶回的相冊,埋下了江賢二日後想到巴黎追夢,師從瑞士雕塑大師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的種子。可惜的是,江賢二畢業後的確動身前往巴黎,卻在抵達後才得知賈克梅第已逝世,又正逢社會擺盪的學運時期,最後赴紐約持續創作。

嚴長壽提到,紐約時期對江賢二來說是非常寂寞的歲月,當時他幾乎不賣作品,因為總覺得對成品不滿意,連自己這關都過不了,如何販售?如今回望,那是一段不停否定自己、摧毀又再造的過程。所幸,總被江賢二稱為「女朋友」的妻子范香蘭始終相伴左右,在紐約經營一間精品服飾店以維持兩人的生活,讓江賢二得以專注於創作。

江賢二藝術園區_冥想空間_攝影John Tao
「江賢二藝術園區」中的冥想空間(攝影:John Tao)

⭔ 時隔30年返臺,看見家鄉的不同模樣

1996年,江賢二因父親年邁而回到台灣,並在接下來的8年間集結新、舊作品發表多次個展,這段期間,他的畫室在台北錦州街、行天宮一帶、關渡與新北林口間移轉,直至2007年一次與台東金樽的邂逅,才讓他決定在這買地蓋一棟有露台、工作室的房子,從此定居,每日在太平洋相伴下揮灑靈感,至今已15年。

每座城市對江賢二的影響,都反映在各時期的創作習慣與作品當中。旅居紐約、巴黎時期,江賢二主要使用灰黑色調創作,並強調顏料的層次感與質地,氛圍沈鬱、線條極簡,有時甚至可見單色為主的構圖,此時期的創作如《巴黎聖母院》、《遠方之死》系列等又被稱為「封窗」之作,他本人也曾對此解釋:「也許因為我畫抽象畫,不需要面對外面有形具象的世界,我一直往內心探討,想從自己內心中挖出我想追求的美。」

巴黎聖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油彩、畫紙 oil on paper;75x108cm;1982
江賢二《巴黎聖母院》系列作品

返台後,時隔30年踏上故土的江賢二,以不同於少年時的新奇視角觀看台灣,重新體驗故鄉的人情世故,尤其被龍山寺、保安宮等古廟吸引,創作出代表作之一《百年廟》系列,用色上已可見暗沈色調中透出的些許光亮。

42c53d_8602a12dca5643d9a91e0f360
江賢二《百年廟》系列作品

不過,屬於色彩的能量,直至2008年後的台東時期才完整迸發,大自然及海邊明媚的光線啟發江賢二對創作產生截然不同的想像,促使他探索並找到與色彩之間最適意的對應方式,創作出繽紛的《比西里岸之夢》、《乘著歌聲的翅膀》、《金樽》等系列。

42c53d_e9661be538654c74983c190b5

42c53d_7eda3907f9f64c2ea33ed1a0a
江賢二《比西里岸之夢》

藉創作內觀

2020年,由北美館舉辦的《江賢二:回顧展》,回望了藝術家江賢二超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藉不同時期的作品對照、立體裝置與平面繪畫並陳,爬梳他自紐約、巴黎至返台定居台東各階段的心境轉折與變化。時隔兩年,在臺東美術館登場的《江賢二2022個展》則側重於台東時期的創作,現場除了展出他以廢棄建材為媒材創作的立體裝置,也展現了一位藝術家身處大疫、戰亂籠罩的世界,如何以創作轉換面臨亂世想法與心緒。

臺東美術館_藍色幻想曲Fantasie in Blue 2022 油彩、複合媒材 Oil & mixed media 300 x 420 x 80 cm_攝影 高信宗
江賢二《藍色狂想曲》

臺東美術館_火與冰 Perish 22-01,2022,油彩、複合媒材 Oil & mixed media,尺寸依場地而定_攝影John Tao
江賢二《火與冰》

江賢二從未停下內觀的腳步,同時在古典音樂、動盪時代、自然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之下,逐步摸索每個階段最舒適、自在的創作方式,從封窗到開了片露台日日面海的過程,乍看是一位藝術家超越半世紀的創作生涯,卻也是一個人探尋生命的無盡旅程。

江賢二於江賢二藝術園區_攝影 王敏
藝術家江賢二與台東金樽合影(攝影:王敏)

江賢二藝術園區

地址|台東縣東河鄉台11線73號

網站|www.paulchiang.org/art-center

備註|即日起限期開放至2022年11月27日

《江賢二2022個展》

地點|臺東美術館(臺東市浙江路350號)

展期|即日起至2022年11月27日(週二至週日 9:00-12:00、13:30-17:00;週一休館;11月26日選舉日休館)

定時導覽|週三 10:30;週末 10:30、15:00

資料、圖片|江賢二藝術園區、公益平台基金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李·帕赫個展《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探索酷兒未來之途!交織神話與殖民歷史,水流象徵性別流動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從神話、民間傳說、殖民歷史等汲取靈感,菲律賓視覺藝術家李·帕赫(Lee Paje)藉繪畫探討複雜的性別議題,她常在畫中以「水」包裹人體形象,暗示性別的流動性;藉油彩銅板畫若隱若現的金屬光澤、摺頁書開展的扉頁等媒材及形式,象徵歷史的複雜性及迭代,並進一步揭露殖民主義如何鞏固異性戀規範的社會結構。即日起至215日,李·帕赫台灣首個展《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於安卓藝術展出。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故事從哪說起?神話中一場摧毀社會的洪水

在《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展覽中,李·帕赫重新探討性別與菲律賓殖民歷史之間的關聯,使歷史與神話交織並存。展覽名稱取自《靈魂之書》(The Soul Book)中記載的前殖民神話:一場洪水摧毀了社會,在故事中,「樂園」象徵豐收與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連結,並允許生命形態自由轉變。李·帕赫認為,這種轉變本質上蘊含「酷兒性」,並在作品中重新召喚這一概念,雖然洪水使樂園成為失落的場景,但「水」的流動仍回蕩於她的作品中。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畫中的性別流動意象:水流 X 金屬光澤 X 巴貝蘭文化

「水」常是李·帕赫作品視覺與隱喻的核心,並在《丈量、裁切,卻未曾分離》中達到視覺的巔峰;另在雙聯作《風吹開了天堂之門》中,身著教袍的牧師佇立在告解室,目光投向岸邊模糊的人影,且李·帕赫採用銅片作為創作媒材,其光澤與油畫層次也成為探討性別流動性的象徵。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被測量,被切削,但永不分隔 Measured, Cut but Never Divided》。(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帕赫以海潮幻化成的人形,暗示著他們獨特的身份與靈性,彷彿前殖民時期擔任巫師或祭司角色的群體——「巴貝蘭」(babaylan),其意指舊時擔任巫師或祭司角色的群體,這一身份可為順性別女性,也可為穿著並扮演女性的男性,突顯了菲律賓前殖民時期性別流動的特質,同時解釋李·帕赫作品中「水」所包裹的人體形象——水流是對性別流動性的視覺回應;衣飾般的紋理則代表人們社會表演的外衣,反映出信仰傳統、殖民主義及原住民文化如何縱橫交錯梳理與定義性別。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風吹開了天堂之門 The Door to Paradise Blew Open》。(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回到17世紀,藉藝術重構酷兒歷史

透過挖掘歷史檔案,李·帕赫藉《相擁》一作重新講述一則鮮為人知的故事:17世紀時,有一位來自台灣的中國官員——樓蘇,因頻繁出入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馬尼拉華人區尋求性關係,最終因「雞姦罪」於1670年被判有罪;而樓蘇之後成功脫罪,部分原因是來自他與鄭經的親屬關係,西班牙當局因外交考量而未追究。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相擁 Embrace》。(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在《相擁》中,兩個人物臥於床上,水的形象流動於他們之間,地上散落的衣物及物件呼應了床頭畫中聖米迦勒大天使刺殺中國魔鬼的意象,據稱這類圖像象徵了西班牙傳教士對菲律賓華人居民的焦慮。儘管此作引用了樓蘇的故事,但它只是藝術家所揭示的酷兒壓迫微敘事之一,這些微敘事也成為重建酷兒歷史的努力。

探討性別表達自由,反思殖民歷史

在本次展覽中,李·帕赫以油彩繪於銅板與紙本裝置之上,書寫出一幅多層次的當代敘事畫卷,重新檢視性別流動性與菲律賓殖民歷史之間的交互關係,並通過歷史與神話的交織,揭示被忽視的文化與性別敘事。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BIRTHING》。(圖片來源:leepaje.com)

菲律賓藝術研究學者Gianpaolo L. Arago指出,李·帕赫並未將性別與殖民歷史視為單純的變遷,而是揭示殖民主義如何鞏固異性戀規範的社會結構,若僅以「殖民者原住民」或「異性戀酷兒」的二元對立來解讀李·帕赫的作品,過於簡化;她透過多層次的語境,汲取前殖民時期的神話和被遺忘的歷史軼事,梳理出細膩且豐富的詮釋。「樂園或許失落,但李·帕赫將之重新尋回:無論是性別表達的自由,還是對後殖民主體的反思。於此,神話成為通往酷兒未來的一道可能之門。」

「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李.帕赫

展期|2025年1月4日-2月15日

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以台灣民間日常、在地文化為創作靈感的藝術家李明則,自2025年1月4日起於安卓藝術推出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Walk Your Own Path),一次展出包含水墨畫作、複合媒材創作等的20組新作。

2009年至今首個大型個展

李明則出生於高雄,1980年代曾生活於台北,隨後又在1990年代返回故鄉。其創作雜揉生活所見所感、廟宇彩繪的圖法佈局以及章回小說的敘事氛圍,以神話般的手法展現常民文化豐富的層次深度。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走自己路的》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1996年,李明則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個展《台灣頭.台灣尾》,同年於台北雙年展《台灣藝術主體性─認同與記憶》展出,1997年前進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台灣,台灣:面.目.全.非》,2009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我愛台灣.更愛南台灣》個展。而本次《走自己路的》是繼高美館大型個展後,李明則又一次結合繪畫、複合媒材與立體創作的大型展覽,同時也是安卓藝術15周年的首場活動。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走自己路的》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走自己路的》展覽同名新作發表

這次展出,觀眾將能見證李明則耗時三年籌備的20組新作,其中六聯屏的同名鉅作《走自己路的》寬達11公尺,融合藝術家一直以來吸納在地風情與紋理的空間表現,也刻劃他喜愛的江湖遊俠和卡通漫畫英雄人物,更融入近年曾熱議的話題如台海危機、黃色小鴨等。作品的構圖與技法延續了水墨畫的敘事傳統與線描法,以橫向的視線引導,傳遞時空交疊、虛實共生的世界,凸顯李明則獨特的創作性格。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寬達11公尺的六聯屏鉅作《走自己路的》(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以高雄道路命名為靈感的《一心》到《十全》

李明則擅長在有限畫幅內,創造出無盡想像的超時空旅程,《一心》《十全》系列水墨畫也是如此。該系列以高雄道路命名典故為靈感,集結了各種水墨畫譜的技法,在源自傳統形式的描繪中透過拼貼式的構圖和手法翻轉出水墨的嶄新語彙和生命。雖然墨色單純,李明則仍能運用大量線條,創造出多面向的時空漫遊,一幅幅畫作彷彿任意門般,帶給觀者無盡的想像。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一心》到《十全》系列水墨畫(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除了畫作,李明則也在本次展覽中發表數件全新的複合媒材創作,結合民俗故事的人物造型,在玻璃纖維材質上以紗布和紙黏貼覆蓋,再用拼接、黏貼的技法輔以焚燒的痕跡,處理出如補丁般的肌理,用獨特而風趣的視角展現舊時代的美好回憶。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結合民俗故事的人物造型的複合媒材創作(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藝術家在玻璃纖維材質上以紗布和紙黏貼覆蓋,再用拼接、黏貼的技法輔以焚燒的痕跡(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李明則個展《走自己路的》

展覽日期|2025年1月4日至2025年2月27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3:00–18:00
展覽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