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城市開始投入「大眾運輸車站」的改造計畫,致力將藝術融入交通系統中。不過,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巴黎,藝術就已經是地鐵一部分。
巴黎地鐵的首條路線,隨著1900年舉辦的世界博覽會開通。在當時巴黎人的眼中,地鐵是象徵「工業化」的建設,並不適合出現在這座優雅的藝術之都中;唯有讓地鐵本身成為一件藝術品,它才能被市民接納、融入城市形象。「巴黎不能變成工廠,它只能是一座博物館。」歷經了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風潮,到充滿當代感的設計,巴黎地鐵經常被匆匆出入站的旅客忽略,然而它蘊藏的多元面貌,卻是認識這座城市的絕佳途徑。
從地鐵入口設計看藝術史演變
1899年,巴黎大都會鐵路公司為這項全新的建設舉辦了設計競賽,幾經波折後,最終委任新藝術派建築師 Hector Guimard 為地鐵站做設計。在法國美好年代的背景下,新藝術運動崇尚對自然美學的探討,並大量使用曲線、蜿蜒的輪廓,以及平衡卻不對稱的設計。
Hector Guimard 以蜻蜓翅膀作為靈感,為地鐵站出入口打造具有扇形玻璃遮棚的「édicule」,搭配花卉圖樣的不透明鑲板,成為巴黎地鐵的經典形象之一。彎曲的華麗燈柱、標誌字樣都以植物的莖發想設計;發光的紅色球形燈,則令人聯想到昆蟲的眼睛。可惜的是,「édicule」如今只在 Porte Dauphine(太子妃門站)、Abbesses(阿貝斯站)找得到。
1920年起,巴黎大都會鐵路公司陸續任用新的設計師,採用較為簡約、當代的風格,推出以鑄鐵標識牌打造的「Val d'Osne」風格車站,以及受裝飾藝術運動影響的「Dervaux」風格車站。
台灣差點也有一座「巴黎地鐵站」?
上面提到,由 Hector Guimard 設計的地鐵出入口,現今大多都已被拆除。幾年前,巴黎官方決定將其中一些拆下來的「édicule」贈送給各個城市,包含台北、莫斯科、里斯本、芝加哥、華盛頓D.C. 等,不過最終被台北捷運公司婉拒了。
風格主題各異的9座巴黎特色地鐵站
◉ Louvre-Rivoli 羅浮宮-里沃利站
在著名的金字塔成為羅浮宮入口前,Louvre-Rivoli 是最靠近羅浮宮的地鐵站。作為羅浮宮的「前廳」,該站內部以博物館展廳常見的色調與材質打造,並放置許多經典館藏的複製品,讓旅客一到站就能感受羅浮宮的氛圍。
◉ Arts et Métiers 法國國立工藝學院站
慶祝國立工藝學院成立200週年,Arts et Métiers 站於1994年重新設計,將整個月台覆蓋上銅金屬,並在天花板上懸掛齒輪和金屬輪框,連站內的的垃圾桶、座椅也與整個空間相呼應,十分蒸汽龐克的風格,彷彿置身於一艘潛水艇之中。
◉ Bastille 巴士底站
巴士底站的牆面,充滿許多生動、3D效果的人像繪畫,旨在向法國歷史與常民生活致敬。仔細一看,除了雜耍演員、音樂家、士兵、礦工、農民外,也能找到不少著名的巴黎人物。
◉ Cité 城島站
這裡保留著舊期巴黎地鐵站的風格,以低垂的圓形暖色燈泡增添優雅、紳士的氣息,搭配上純白色的磁磚牆面,更讓燈光於空間中相互反射輝映。
◉ Concorde 協和站
在鄰近橘園美術館、香榭麗舍大道的協和站,藝術家 Françoise Schein 將整座月台化為一個大型的拼字遊戲,磁磚上滿滿地寫著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人權宣言》,在等待地鐵的同時,不妨挑戰看看,拼湊出牆面上的詞語吧!
◉ Cluny-La Sorbonne 克呂尼-拉索邦站
位於拉丁區的 Cluny—La Sorbonne 是一個沒有廣告的地鐵站。該站使用大量的馬賽克拼貼裝飾,順著天花板而上的藍色、黃色、紫色,拼湊出一隻鳥翱翔的模樣;牆上寫著許多居住於該區域的作家、哲學家、藝術家等名人的名字。
◉ Palais Royal-Musée du Louvre 皇家宮殿-羅浮宮站
該站位於科萊特廣場(Place Colette)的出入口,大概是巴黎地鐵全線中最獨樹一格的造型了。為了慶祝巴黎地鐵建設百年,法國當代藝術家 Jean-Michel Othoniel 以彩色的義大利穆拉諾玻璃珠,串成圓頂狀的裝置「夜行者之亭」,並以不同色調的玻璃分別代表白天、夜晚。
◉ Pont Neuf 新橋站
著名的「新橋」其實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座橋樑。以鄰近的巴黎鑄幣廠為靈感,新橋站的天花板和牆壁上展示著超大的硬幣雕塑,更特別展出古錢幣與舊秤等文物。
資料來源|Culture Trip、The Paris Pass、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