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總能帶來比課本中更豐富多元的知識,也因此,圖書室在校園中有著無可取代的珍貴地位。鄰近清華大學的新竹培英國中,是一間校齡超過65年的升學熱點學校,然而在如此重視學習的校園中,唯獨缺少了圖書閱覽空間,於是在學美3.0的推行下,由陽明交大JHStudio、工式建築有限公司操刀設計,將校園老舊教室改造為嶄新閱覽空間「ST space 思倍皓室」。
BEFORE
創校已久的培英國中,正面臨校園建築老化的問題,除了安全性考量之外,其機能是否能達到現今教學需求,也是一大問題。
為了讓培英國中擁有自己的圖書閱覽空間,舊校舍中的兩間獨立教室成為了改造對象,由陽明交大JHStudio、工式建築有限公司擔任設計團隊,試圖將原封閉的閒置空間,轉化成師生喜愛且能活用的共榮之地。
從改造前照片可以發現,舊校舍前方即是一片綠地,然而從戶外到室內,卻被層層的圍牆所阻隔——走廊外圍牆、教室牆面、甚至是窗戶上防盜的鋁窗等,不僅阻擋了自然光與新鮮空氣進入,在視覺和心理上也會造成窒礙感。
AFTER
解放圍牆!直面自然的閱讀空間
改造的第一步,無疑是將重重圍牆解放。設計團隊首先移除了面向廣場一側的牆面與舊梯井,並以自地面一路向上的大面木質階梯,鋪墊一條向人群與自然敞開的來往道路。
拾級而上,原冰冷的教室圍牆被活動式木拉門所取代,當門全開啟時,圖書室便成為了半室內空間,大片陽光灑入、微風恣意流淌,自然不再只存在於教室之外。
踏入閱覽室後,作為空間主體的木質階梯書櫃,亦呼應門前的大片階梯,讓一路向上的空間語彙得以延續,並利用高低差,同時創造了書本的收納空間以及學員閱讀的舒適座位。
溫暖大地色調串起連續地景
除了立體構造上的連貫外,團隊亦於視覺上下了巧思,從距離門口最近的淺色地面,隨著具有律動感的弧形線條向內遞進,逐漸染上了深沉的木質色調,再加上深咖啡色的階梯書櫃,營造從戶外明亮、開闊的空間,慢慢走入室內安穩、私密的感受,完整了室內、外的連續地景。
另外,於燈光也同樣融入了漸進的概念——格子狀的天花板同時也是閱覽室的主要照明,有別於外表整齊劃一的構造,點亮的分段卻是不規則,為整體空間增添了有機感與柔和的氛圍。
創造1+1>2 的彈性空間運用
「ST space 思倍皓室」的主要功能便是作為圖書閱覽空間,因此,藏書的機能性、閱讀時的舒適度都成為改造的重點考量。貫穿整體設計的弧形線條,其實是出自生物多孔隙棲地的原理——透過製造一些不規則的凹凸起伏,讓生物自行找到安棲的角落,
藏書空間則集中於階梯櫃體的垂直面,微微傾斜的方塊隔板結構,使得書本可以藏入書櫃中,降低視覺上的雜亂感,而櫃體深度也依據階層的不同有所調整,如最下層的櫃位為了方便識別與拿取,採單一書本陳列或是較淺的設計。另外,若仔細觀察,右下角共設置了5個抽屜,可作為小凳子的收納空間。
除了圖書閱覽室的功能外,「ST space 思倍皓室」亦可當作本土語教學空間,若將桌椅收納,更成為一個空曠的活動場域,當木拉門敞開時,師生更能直接走出戶外,與自然共學。
文|Carol Chien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