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於2022年12月3日至2023年2月5日,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美館)戶外廣場與室內的U-108 SPACE展出,此次以「數據光景」為題,邀請6組臺灣藝術家及3組國外藝術家,打造出9件作品。此外,本次也特別規劃國際論壇、系列教育活動,5G科技應用工作坊等活動,帶民眾在看展之餘,也更加深入了解科技藝術。
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登場
邁入第4屆的光影藝術節,由擅長創意程式設計、實驗聲響與表演藝術的新媒體藝術創作者葉廷皓,以及現任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暨所長暨新媒體藝術策展人邱誌勇擔任共同策展人,並以「數據光景」為題,分別展開3大展覽主題,包括「數據運算介入」、「感官資訊轉換」、「5G即時交流」;這次共有國內外9件科技藝術作品參展,且相較往年,今年有更多音像創作,藉由大型投影帶來高度互動沉浸式音像體驗。而除了位於U-108 SPACE的〈光的時間量子〉,其他皆散落在國美館的戶外廣場,歡迎觀者走近作品,細細感受科技藝術的魅力。
9件科技藝術作品亮相
藝術家蔡寧的〈耳語〉,可見數十片環繞包覆著的鏡像板片上,交互出現著觀者被倒映的臉孔,以及透過AI生成出不屬於世上任何人臉的凝視,同時在自我與想像他者的交替閃現中,根據觀者與裝置間的距離,散落的單體喇叭播放出雙人的對話,由細碎耳語至眾聲喧嘩,使身處其中者靠近與遠離。貳進 2ENTER的〈福朗提爾壹號〉,歡迎民眾用手機掃描一旁的QR Code、上傳文字與圖片,這時互動網站內便會運用5G低延遲技術,與地面上的投影作品產生即時互動、生成影像。
來此感受音像盛宴
張欣語的〈樹的噪訊〉,利用聽筒式麥克風、收錄樹的聲音,轉化成另一種承載著樹木的脈搏以及周圍動物、環境變化的特殊燈光與聲響。當人們走進404 N.F 的〈青台〉中,抬頭可見,擷取台中交通數據轉換而成的浮空氣囊,既喚醒人們的身體經驗與感知,也創造出一個獨特的感官世界。蔡宜婷的〈植光・花〉,在草坪上植入一支支有「光點心跳」的花草,也營造出人造科技物與生態共生共存的未來意象,而作品中間也有一條走道,歡迎人們走入其中細細感受。
3組國外藝術家參展
王連晟的〈非歐幾何延伸公設〉,巧妙利用國美館現有的建築切角進行創作,為此次量體較大的作品,當人們走近作品時,其會開始閃爍、改變燈光,也創造出新的感知空間。來自日本的笠原俊一、神田竜、比嘉了打造的〈碎形〉,運用多部投影機投射出的巨大螢幕表面,讓觀者能與影子進行互動,體驗超乎想像的光影效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研究室教授查克・利伯曼(Zachary LIEBERMAN)的〈反射研究〉互動作品,透過一系列的軟體探索光如何反射,以及觀眾如何使用不同的技術,如折射和焦散,應用光來作畫。當你在光桌上移動不同造型的裁形片時,軟體會模擬光線如何從這些形狀反射回來,創造出令人目眩神馳的視覺效果。
跨國連線5G異地共演
而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一大亮點作品,便是由烏克蘭裔/現居西班牙的尤里.勒赫(Iury LECH),與台灣藝術家吳秉聖的共創作品〈光的時間量子〉,其以多頻道的音像畫面營造聲歷其境的體驗,其中畫面生成是透過重疊不成律的音符,以及複節奏的音樂結構、顆粒合成、大量處理影像紋理,並利用點雲技術來創造3D模型,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視聽體驗,同時運用即時生成演算和即興隨機的技巧,在視覺畫面和聽覺體驗間建構出更多不同的可能。此外,本次有4場的跨國連線5G異地共演,時間分別是12月10日的晚上7點、8點,1月14日的晚上7點、8點,有興趣者記得到國美館內的U-108 SPACE體驗。
規劃2場國際論壇
另外,本次也在國美館演講廳規劃了2場國際論壇,分別探討「速度與連結:5G世代下科技藝術展演及其可能性」,與「科技藝術與光節的永續經營」。除有國內學界、業界專業人士,也特別邀請到紐約城市大學校長特聘教授列夫.曼諾維奇(Lev Manovich)出席。活動限額200人,有興趣的民眾可至國美館官網預約報名。
數據光景―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廣場、U-108 SPACE(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時間:即日起至2023年2月5日
戶外展覽17:00-22:00、室內展覽週二至週五09:00-17:00;週六、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
資料提供|均勻製作(攝影:汪正翔)
文字整理|Adela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