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豐沛的飲食文化、古都風情以及人文特色,讓眾多旅人為之傾倒,然而,在市區與熱門景點之外,尚有一片鮮為人知的風景等待人們探索,那便是百花齊放的社區創生軌跡。於是,《起行khí- kiânn台南:社區生活進行式》社區營造指南手冊應運而生。
《起行khí- kiânn台南:社區生活進行式》社區營造指南手冊與海報由臺南市政府發行、資深編輯黃銘彰主持的「平凡製作studio ordinary」團隊負責內容企劃、設計師田修銓「一步工作室」操刀視覺設計,期待以6組社區代表人物的深度訪談、集結40處據點的插畫海報,以及系列線下響應活動,鼓勵在地人進一步探索地方,並引領旅人發現台南更多元的文化風土。
以溫潤設計語彙傳遞故事的溫度
本次刊物及海報由平凡製作進行企劃統籌、在地資深撰稿人黃怜穎主筆,視覺設計則為一步工作室擔綱,結合攝影師Rafael Wu深入社區的攝影創作,將沿途風景織進受訪者的故事中,閱讀時彷彿漫步於當地街區,親臨最有溫度的現場。值得留意的是,於外封底下印有台南金曲歌王謝銘祐最佳作詞人獎獲獎歌曲《路》歌詞:「有路 / 咱沿路唱歌 / 無路 / 咱蹽溪過嶺」,為刊物再添一筆詩意。
除了手冊外,由一步工作室設計師胡祐銘精心繪製的插畫地圖海報亦值得一看,上頭蒐羅了40處社區營造據點,將細節轉化為親切十足的圖像語彙,讓讀者得以更直接地認識這些點亮社區的文化場域。
展現「裏台南」的另一種風景
除了市區本身滿載的觀光吸引力,台南近年也不乏各式展會活動與創生據點,如「月津港燈節」、龍崎「空山祭」、「台南麻豆Mattauw大地藝術季」,或是「大崎村落創藝基地」、「新化長泰西藥房」、「左鎮街區老屋」等地方活化的重點區域。許多年輕人選擇返鄉或落腳當地,挖掘在地特色,並輔導老化區域建構新的商業模式,嘗試改善區域面臨的種種問題。
而在公私部門多年的推行下,台南全市37區逐漸長出各自特有的文化,《起行khí- kiânn台南:社區生活進行式》刊物的誕生,便是提供這些默默耕耘的人們一個被看見的機會。跳脫一般旅行手冊以景點為主的介紹方式,刊物選擇讓最了解地方的社區人物成為最佳引路人,經由他們深耕地方的經歷與故事,引領讀者感受社區風土的實際樣貌。
遍地綻放的社區活化推手
本期刊物共收錄6組代表人物的深度採訪,透過文字梳理,讀者得以看見他們是如何透過滿腔熱血、創意以及過人的毅力,在疫情侵襲下仍不畏艱難,帶動當地居民共創社區的經濟發展與觀光潛力。此外,6位受訪者亦獨家披露各自的私房景點,讀者可以藉此一窺在地人才知曉的「裏台南」魅力。
01. 官田區|大崎村落創藝基地|創辦人林建叡、羅婉慈
以美學專業背景,於大崎村社區打造村落創意基地,透過「村是遊戲小島」的核心創意企劃,打造結合農業與遊玩的實境體驗遊程,達到活化老碾米廠、陪伴經濟弱勢孩童、行銷農產等諸多效益。
02. 中西區|錦源興|主理人楊子興
以自身設計專業,傳承百年布莊精神,將三坪小店化作在地生活美學品牌,並透過podcast頻道《小南生》,用聲音為街區故事留下走過的軌跡。
03. 大內區|石子瀨社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曾博揚
身處全台酪梨產量之冠的曾文溪畔,石之瀨社區在酪梨與甜根子草身上展現了何謂「物盡其用」,在「利他」精神的驅使下,創造生於土地的循環經濟。
04. 左鎮區|公舘社區|總幹事陳柳足
在公舘落地駐留,帶領著長輩與青年開發社區自主營運,從「月世界」化石寶庫到「葛鬱金」、「紅薑黃」與「萬壽菊」等農作寶物,探索當地超越四百年的文化豐富度。
05. 將軍區|地利小食|創辦人徐麗敏
以「展現文化的平台」為經營角度,召募當地青年與媽媽大廚一起工作,把農漁業風土收納在餐食,並以在地小旅行打破社區與土地的界線。
06. 學甲區|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陳怡君
返鄉青年陳怡君匯聚志同道合的婦女夥伴,以回收材料編織成環保產品,既喚醒學甲區過去與紡織的產業淵源,更藉此讓媽媽們找到自信以及喘息的空間。
索取方式 & 活動方法
▸ 《起行khí- kiânn台南:社區生活進行式》發行後將供民眾自由索取,各索取點與下述活動細節可見「臺南市・社區事」臉書專頁公告。
▸ 為鼓勵人們走訪各個社區,指南手冊中特別設置了集章活動,於其中12處集滿6 、10、12點,即可兌換限量產品。
▸ 臺南市政府提供「精選據點回饋方案」,凡於 2023年12月31日前至特定店家出示《起行khí- kiânn台南:社區生活進行式》,即可享有優惠。
文|Carol Chien
攝影|PJ Wang
資料、圖片|平凡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