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 2022青森週限時登場!江振誠採集當地風土,以9道料理詮釋青森7大「永續」面向

RAW 2022青森週限時登場!江振誠採集當地風土與人文,以9道料理詮釋在地青森7大「永續」面向

每逢歲末,對主廚江振誠來說,不只是慶祝RAW週年紀念的時節,更是獻上每年一度超限量「青森週」菜單的時刻。2022年,江振誠以「Re:Discover」為題,自五天四夜的青森踏查之旅汲取靈感,透過9道料理拆解青森的7大永續面向,以食物為載體,表現青森從食材到工藝、產業到文化的永續經營之道!

FotoJet (3)
RAW 2022青森週「Re:Discover」菜單即日起至2022年12月18日限時登場

青森週:江振誠採集青森風土,以料理呈現當地美好

說到青森,你會想到什麼?當地盛產的蘋果,或許是許多人的第一聯想,加上台灣是青森最大的蘋果出口地,因此「青森=蘋果」的印象更是深植人心。2019年,江振誠受邀擔任青森縣觀光推廣大使,自此每年都會採集青森的人文、自然環境、重視永續的城市精神,凝練出一道又一道的料理,詮釋青森的美好,帶人們認識蘋果之外的青森,如2020年以青森4大美術館為主角,設計出「New Aomori」菜單詮釋在地藝術底蘊;2021年則以「Local to Local」為主軸,推出揉合台灣與日本特色傳統古早味的料理。

S__50503700
主廚江振誠與青森縣知事三村申吾

2022青森週:江振誠以料理拆解青森7大永續面向

來到2022年,RAW青森週菜單以「Re:Discover」為題,藉6道菜、3道甜點詮釋青森7大永續面向:食材、環境、產業、文化、創意、工藝、生活。也許你會好奇,為何青森會與永續有如此深厚的連結?

若追溯至一萬五千年前在青森一帶發展出的繩文文化,便可見先人與自然共存的根源。來到現代,青森不只是盛產蘋果、大蒜、牛蒡的農業重鎮,更坐擁漁獲豐富的八戶港,縣府與在地居民也因面對大量農業、漁業所產生的廢棄物,延伸出許多「再利用」廢料的生活智慧,像是將蔬菜製成臘筆、帆立貝殼做成餐具與塗料,或以蘋果渣栽培木耳;為了應對農業人口老化、流失的痛點,青森轉而以人工衛星技術照看稻田,嘗試用最少的人力種出最高品質的「青天霹靂米」,讓產業得以延續。

S__50503695
青森週是RAW每年12月的年度盛事

另一方面,位於青森西部的津輕地方,因冬季寒冷而衍生出特殊的保存食文化,從山頭至平地的水資源運用更形成一永續循環——冬季一過,津輕地區的白神山地開始融雪,雪水一路流經山毛櫸林,向下灌溉滋養蘋果園,而蘋果樹的木枝成為煙燻炭焙香咖啡的木材,美味的咖啡則是人們的精神補給,一年又一年不斷循環。 綜觀青森從千年前至今的發展脈絡,永續精神彷彿已成青森的DNA。

期刊內文
RAW八週年期刊介紹青森週的緣起

RAW青森週「Re:Discover」菜單解析:6道菜+3道甜點

五天四夜的青森踏查之旅,成為「Re:Discover」菜單的創意藍本,江振誠也發揮一貫「用料理寫日記」的手法,為料理注入飽滿的在地故事,帶人們透過味蕾遊青森,走過白神山地、青天霹靂米稻田、是川繩文館,也拜訪傳承青森傳統料理的津輕曉之會,以及清晨六點便人聲鼎沸的朝市。

FotoJet (2)
左:工藝/右:環境

01. 食材 壽司子、飯壽司|海膽、膽馬鈴薯粕|蘋果木耳、菊花漬

本道以三種小食呈現青森在地食材、漁獲、特色料理手法的多種變奏:木耳淋上蘋果醋、菊花漬,清爽開胃;刨成薄片的馬鈴薯化為粕,形成如同涼粉的軟糯口感,蛋黃與海膽增添鮮味與鹹香;肥美的當季沙丁魚,搭配青森特色sushiko與台灣的甜米釀、米麴,呈現3種不同的發酵風味。

食材 -1
食材

02. 環境 帆立貝|鉋切芋|凍豆腐

帆立貝是青森重要的永續作物,每年產量近20噸,龐大的貝殼廢棄物對當地曾是一大亟欲解決的問題,後來也順利發展出再生為餐具、指甲油、塗料的永續做法。而享用「食材」與「環境」兩道料理的食材正是由帆立貝殼製成,特地從青森直送回台。

S__50503707
用帆立貝殼製成的筷子

那作為食材的帆立貝,主廚如何演繹?貝肉以一夜干的方式熟成,口感紮實卻爽嫩,佐以揉合黑松露、蘋果風味的清爽醬汁,底部再鋪上凍豆腐、鉋切芋、蘋果製成的綿密薯泥,無論是口感和風味層次皆十分豐富卻不膩口。

S__50503705
環境

03. 創意 蔬菜湯|野菜蠟筆|米油

這道蔬菜湯藏有2種蔬菜意象,除了最直覺的義大利蔬菜湯Minestrone之外,盤中央列隊排排站的野菜條也藏有巧思,其靈感源自青森以蔬菜廢料再生製成的「野菜蠟筆」,5種顏色分別以5種蔬菜製成,分別為紫薯、牛蒡、山藥、紅蘿蔔、玉米、蔥,蘊含飽滿的蔬菜原味,與米油、蔬菜湯搭配品嘗更顯鮮甜。

創意-2
創意

江振誠特別提到,青森用賣相不佳的蔬菜做成蠟筆,成為這道菜的靈感來源;而野菜蠟筆又在這道料理中回歸本質,成為傳遞風味的食材,恰巧呼應了農作物利用過程中形成良善循環的概念,很有意思。

S__50503695
創意

04. 文化 堅果、核桃、菇類|野生kinoko|燻制、炭化

造訪青森時,八戶豐厚的文化底蘊讓江振誠留下深刻印象,決定透過這道料理濃縮八戶的一天。盤中的堅果、核桃、菇類皆經炭烤或燻制,烹製過程僅使用備長炭與鐵網,並簡單調味,保留食材原始風味,呼應主廚在八戶朝市品嚐的新鮮綜合菇湯,以及利用櫻桃木、蘋果木等不同木材煙燻製成的堅果。

文化-2
文化

而桌邊刨上、狀似黑松露的食材,其實是內含綜合堅果的碳化餅乾,帶有豐富的炭香氣味,其呼應主廚在是川繩文館的所見所聞——原來早在一萬五千年前,人們便會食用野菌、栗子與堅果,並透過烘焙、碳化等手法處理食材。主廚巧妙將兩者結合,呈現一道既當代又帶考古意味的料理。

S__50503702
文化

S__50503706
內含綜合堅果的碳化餅乾

05. 產業 青天霹靂米|人工衛星|application

前面介紹青森時曾提及,縣府為確保「青天霹靂米」的品質與產量,同時應對農業人口流失的問題,將科技導入生產過程,利用人工衛星觀察田地播種、收割的情形,農夫們只要下載專屬APP,便能透過綠、橘、咖啡色等不同色塊,迅速掌握田地目前的狀況。驚豔於此的主廚,以西班牙燉飯為靈感,利用蝦湯熬煮燉飯並以鍋巴包裹,搭配鋪上蒔蘿、巴西里等各式香草的章魚,再佐上泰國是拉差辣椒醬料,呈現一道既呼應APP中豐富色彩,也回扣青森三面環海地理特性的菜餚。

S__50503698
產業

06. 工藝 黑醋栗|小錦刺繡|鹽麴牛

主菜靈感汲取自青森傳統工藝——小錦刺繡,其源自江戶時代,當時因法令限制使用棉布,平民僅能利用麻布製作衣裳,但麻的孔洞大、保暖效果不佳,因此人們將毛線穿過麻布填補縫隙,讓布料能夠抵禦寒涼,逐漸形成以菱形圖騰為特色的小錦刺繡。主廚在底部鋪上蕎麥、紅藜麥象徵麻布,菱形狀的鹽麴牛綴有黑醋栗、松子與黑胡椒,呼應著小錦刺繡工法常以黑醋栗為染料的技法。

S__50503697
工藝

07. 生活 BUNACO|山毛櫸-水-蘋果-炭-咖啡

上文曾提及青森津輕地方所發展出的水資源利用方式,從白神山脈山頭到平地,恰巧形成一永續循環。主廚以此為發想,藉形如樹木年輪的蘋果派、帶樹皮紋理的蝴蝶酥,象徵水循環上至中段所流經的山毛櫸數、蘋果園;一旁的帶些許焦香的咖啡冰淇淋,則呼應著當地人用蘋果樹枝煙燻炭焙香咖啡的生活景況。

生活-1
生活

08. 傳承料理 金団|蘋果泥|栗子

每回拜訪青森,主廚必會造訪津輕曉之會,品嘗地方媽媽們沿襲傳統的料理風味,這次睽違三年再訪,他發現多了不少年輕人前來向媽媽們學習津輕傳統料理,而這份傳承精神,對主廚來說也是永續重要的一部分。這道菜以象徵財運的日本御節料理「金団」為靈感,以馬鈴薯冰淇淋、蘋果雪酪為基底,分別帶出淡淡鹹香與沁甜滋味,上方的蘋果慕斯則裝滿橄欖油,記得多種元素各取一些入口,才能嚐到完整的「變奏版金団」風味。

S__50503708
傳承料理

09. 橫丁文化 紫蘇卷|蘋果烏梅漬|Gin-base 

最後一道甜品,源自主廚在青森當地酒吧喝到的一杯調酒,其以琴酒為基底,揉合紫蘇、烏梅與蘋果風味,讓只喝Gin-base調酒的他十分驚喜,驚艷到向調酒師表示想擷取酒譜的作法,將其再製為甜點,為今年的青森週菜單收尾。紫蘇卷、蘋果烏梅漬噴上Monkey 47琴酒,一口吃下微酸清甜的滋味迸發,淘洗了味蕾,留下清雅的餘韻。

S__50503694
橫丁文化

RAW 2022年青森週限定菜單 

時間|12月15日~12月18日期間限定推出 

價位|每位 NT$5888+10% 

內含|6道菜、3道甜點、麵包、水資、青森週限定Aomori小禮

資料、圖片|RAW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法國米其林三星傳奇名廚芮吉斯‧馬康首度登台!攜手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巴黎廳1930 x 高山英紀主廚打造限量饗宴

法國米其林三星傳奇名廚芮吉斯‧馬康首度登台!攜手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巴黎廳1930 x 高山英紀主廚打造限量饗宴

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巴黎廳1930 x高山英紀即將迎來一場國際級餐飲盛事!

擁有博古斯(Bocuse d'Or)大賽金牌、連續20年獲得米其林三星及綠星榮耀的法國傳奇名廚芮吉斯‧馬康(Régis Marcon), 將於2025年5月21日至23日首度登台,與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巴黎廳1930 x高山英紀主廚共同呈現師徒聯手、絕無僅有的限量饗宴與大師論壇。馬康主廚將親自演繹其最具代表性的料理藝術,運用鍾愛的山野蕈菇等食材,展現如何以自然為靈感,打造兼具風味深度與永續精神的米其林級餐桌。並在大師論壇中分享他對於法國料理的獨到見解,以及如何在 Fine Dining 產業中傳承與培育未來的頂尖廚師。

巴黎廳1930x高山英紀 立足台灣五星級飯店法式高端精緻料理的領導者,持續肩負推廣國內法式料理文化為使命。(圖片提供:亞都麗緻大飯店)
巴黎廳1930x高山英紀 立足台灣五星級飯店法式高端精緻料理的領導者,持續肩負推廣國內法式料理文化為使命。(圖片提供:亞都麗緻大飯店)

料理界傳奇巨擘 菇神的永續哲學

芮吉斯.馬康(Régis Marcon)主廚,是當代法國料理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2005年,他即勇奪世界頂級廚師最高殿堂——有「廚藝奧運」之稱的Bocuse d’Or金牌,自2005年起更連續20年蟬聯米其林三星,並獲頒象徵永續精神的米其林綠星。米其林指南盛讚他不僅是卓越的廚師及創業家,更是備受尊敬的美食權威。他不僅在餐飲領域達到卓越成就,更推動法國餐飲教育革新,其在文化及教育上的貢獻,獲法國政府表彰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等國家級榮譽。

法國米其林三星 綠星20年傳奇主廚Chef Régis Marcon 5月首度來台(圖片提供:亞都麗緻大飯店)
法國米其林三星 綠星20年傳奇主廚Chef Régis Marcon 5月首度來台(圖片提供:亞都麗緻大飯店)

馬康主廚來自法國奧弗涅山區,擅長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將山林野蕈及在地自然食材,化為層次豐富、優雅純粹的法式饗宴。他長年實踐「自然與餐桌共生」理念,致力減少廚餘、節能節水,推動永續餐飲文化,不僅榮獲米其林綠星肯定,更獲頒Relais & Châteaux 環境永續大獎。此次來台,他將與愛徒-巴黎廳1930x高山英紀主廚獻藝,以料理回應自然,獻上一場山野走向米其林的傳承之作。

Chef Marcon 餐廳位於天然資源豐沛的聖博內勒弗魯瓦(Saint-Bonnet-Le-Froid)為家鄉帶來絡繹不絕人潮。(圖片提供:亞都麗緻大飯店)
Chef Marcon 餐廳位於天然資源豐沛的聖博內勒弗魯瓦(Saint-Bonnet-Le-Froid)為家鄉帶來絡繹不絕人潮。(圖片提供:亞都麗緻大飯店)

小鎮的世界級餐桌:奧弗涅的美食傳奇

馬康主廚家族三代皆投身餐飲與旅宿產業,家族經營的餐廳與旅館座落於奧弗涅高地的山區小鎮聖博內勒弗魯瓦(Saint-Bonnet-le-Froid)。這座小鎮原本靜謐低調,卻因馬康主廚的料理魅力與款待精神,成為全球饕客爭相前往的朝聖地。他以當地蕈菇為靈魂食材,打造出深植土地又具世界格局的料理風格,餐廳也因此成為深山中的世界級餐桌。這場從地方出發的美食革命,不僅提升當地的國際能見度,也為小鎮注入文化與經濟的新活力,成為法國料理如何反哺土地、傳承風土的經典範例。

(圖片提供:亞都麗緻大飯店)
(圖片提供:亞都麗緻大飯店)

料理的未來:教育、傳承與下一代的星光

除了廚藝上的成就,馬康主廚更以推動餐飲教育改革為使命。2009 年受法國政府委託,擔任餐飲學徒制度與職訓政策改革的推動者;2017年再受法國教育部長任命,參與職業教育體系的升級。他不僅與多所烹飪學校合作,也親身培育出多位國際級料理人才,亦如其子保羅.馬康(Paul Marcon)摘下2025年Bocuse d’Or金牌,為父子兩代締造傳奇時刻。此次巴黎廳1930x高山英紀 與 米其林三星大師論壇中,馬康主廚將親自分享他如何以教育傳承料理的核心價值,並探討 Fine Dining 在永續與創新浪潮中的未來可能,為台灣餐飲界注入新的啟發與視野。

曾獲兩次博古斯亞太區冠軍的主廚高山英紀,將攜手最崇愛的老師Chef Marcon獻上師徒唯一傳承饗宴。(圖片提供:亞都麗緻大飯店)
曾獲兩次博古斯亞太區冠軍的主廚高山英紀,將攜手最崇愛的老師Chef Marcon獻上師徒唯一傳承饗宴。(圖片提供:亞都麗緻大飯店)

【主廚傳承晚宴】
日期:2025年5月21日(三)、5月22日(四)
地點:巴黎廳1930 x 高山英紀
費用:NT$36,000 + 10% 每位 (含Wine Pairing)
訂位洽詢專線:02-2597-1234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轉巴黎廳1930 x高山英紀

【巴黎廳1930 x高山英紀 與 米其林三星大師論壇】
從山野到米其林:Marcon主廚的料理藝術與人才培育哲學
日期:2025年5月23日(五)
地點: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
費用:NT$3,900 每位 (含主廚最新著作《水果料理百科》中文版)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qG5k3D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改寫台菜未來!專訪米其林三星主廚何順凱,如何重新詮釋經典牛肉麵?

在精緻繁複的Fine Dining料理之外,其實在星級主廚們凡常的家庭餐桌上,蘊藏了更溫暖動人的私房料理。主廚何順凱的「暖心牛肉麵」,透過一碗充滿台灣味的香醇湯麵,完美詮釋了他對街邊小吃的深刻情感。私房料理承載的不僅是主廚的精湛技藝,還有對記憶與情感的真摯寄託,更是與親友共享的溫馨時刻。簡單樸實的家常菜背後,是主廚對食材和品質的不可妥協,及渴望傳遞純粹美味如何觸動人心的體會。

去年台灣米其林三星榜單發生重大變動,Taïrroir態芮自2016年開業以來,兩年內一舉摘星,此後連續蟬聯二星寶座,更於2023年憑藉經典台菜與法餐技法的巧妙融合,成功晉升三星餐廳,向世人傳達台灣新一代飲食文化。主廚何順凱(Kai)這次與我們分享他的私房牛肉麵,展現對經典台灣味的深情演繹,同時精闢指出:「人們對於食物的認識就是從小吃開始,這是生活中第一堂的風味體驗課。而小吃最迷人的地方,是其承載了當地生命力、人文、歷史,也濃縮了日常,越簡單、越純粹!」

(攝影:干智安)
(攝影:干智安)

「當同學的志向是醫師、律師、會計師時,我在小學便決定 要當廚師。」這份決心,源於何順凱從小對食物的熱愛,以及祖父帶他走訪台中各大餐廳的影響。他笑言,「舉凡雞肉飯、黑白切、蚵仔煎,甚至巷弄中的小吃店,都是我後來創作料理的靈感庫。」出身於台中市南屯區的他,成長於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祖父交友廣泛,家裡三天一小酌、五天一大宴,自小便沉浸在豐富的飲食場景中,宴客餐桌上的菜餚五花八門,他時常鑽進廚房,觀察長輩們如何「煮出好料」。

(攝影:干智安)
(攝影:干智安)

自童年記憶開展的味蕾記憶

台灣常見的街頭小吃如鹽酥雞、滷肉飯、蚵仔煎,對何順凱而言代表了生活的純粹快樂。何順凱分享:「每次站在攤位前,看著老闆快手料理、隨口閒聊,等待中就能感受到熟悉的人情味。這些經歷塑造了我對食物的理解,也成為我想透過料理重現的感動。」在主廚眼中,小吃不僅是童年飲食的基石,更是「溫暖」的代名詞。

他回憶道:「像一碗牛肉麵被端上桌時,那熱燙燙、冒著煙的湯,以及濃郁香氣,會先勾起我的期待,接著一口麵、一口肉、一口湯的品嚐過程,和家人一起邊吃飯邊講話,對我來說是非常快樂的記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何順凱進一步說明:「牛肉麵不僅僅是一道料理,而是一種情感連結。」他感性說道,牛肉麵的魅力在於其簡單卻深刻的味道,從湯頭到麵條,每個細節都蘊含著豐富的技術與用心。談及印象深刻的牛肉麵,他想起小時候家附近的一家店:「那是一家只有表現好時才能被帶去的店,對我來說,那份記憶與味道是無可取代的。」作為一位追求精緻與創新的主廚,何順凱認為牛肉麵雖是平凡的台灣經典,但其背後蘊藏著無限可能性。「表面看起來簡單的湯頭、牛肉、麵條,實際上是對細節的極致追求。這種兼具包容性與創造力的料理,為我提供了無數詮釋的機會。」

(攝影:干智安)
(攝影:干智安)

湯、肉、麵的極致追求?何順凱的牛肉麵之魂

何順凱坦言,街頭小吃與星級料理看似截然不同,但本質上卻能相輔相成。他解釋:「小吃是生活的濃縮,承載了人情與文化。而星級料理則追求細節與深度。只要用心研究與創新,小吃完全能躍升至星級料理的高度,同時保留原始的靈魂與魅力。」談到製作一碗完美牛肉麵的關鍵時,何順凱強調:「最重要的是『心』。湯頭、牛肉、麵條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用心的展現,這份用心才能讓人記住味道。」他詳盡地分享了態芮牛肉麵的製作過程,除了選用當地新鮮食材,精心熬製湯頭,層層堆疊出味道的深度與層次,牛肉也經過多重處理,既保有柔嫩口感,又融入了濃厚的醬香,而麵條的挑選與烹煮時間更是一絲不苟,確保每一口都能帶來絕佳的口感體驗。

(攝影:干智安)
(攝影:干智安)

「小吃是直觀、大塊、直率的展現;而高級料理,會透過外顯性的細節堆疊,創造五感更深入的體驗。」台灣多元的飲食文化深深影響了何順凱的烹飪風格,並還在持續進化、演變中。早期接受的台菜與中菜訓練,奠定了他對味道的敏銳度與技術的扎實基礎,後來接觸法國料理的嚴謹體系,進一步拓展了他的料理視野。「我的核心理念是用料理向世界述說台灣。」何順凱始終希望透過現代的烹調技法,結合台灣食材與味道,傳遞這片土地的故事與生命力。

米其林三星的完美公式

何順凱在國外歷經多年的磨練,先後於匹茲堡、上海、新加坡等地汲取經驗,並在米其林三星餐廳Guy Savoy擔任重要職位,2023年態芮更以創意台菜斬獲米其林三星,成為全球首家以台菜為主題的三星餐廳。「我從法國菜中學到了技術,但我更想用自己的菜,證明台灣不只有小吃。」何順凱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態芮的菜單如「迷魂香芋泥鴨」、「不哞而何」等,融合了台菜與法餐的精髓,既保留家鄉的味道,又呈現國際化的格局。

何順凱認為,台灣Fine Dining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我們開始注重自己的文化與特色,不再只是模仿外國模式,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然而,他也指出當前的挑戰,如市場教育、資源限制以及頂級食材的取得等。不過,他也認為:「只要我們持續努力,Fine Dining在台灣不僅能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一股力量,還能代表我們的文化與價值觀。」他說每一道菜都承載著文化、情感與價值觀,他欲透過態芮,讓顧客感受到台灣的土地與生活的溫度,並建立更深的文化連結。甚至,每一道菜裡用到的食材,他都希望能夠表現出自己的最好狀態,這極其需要耐心和專注,「『誠實』也是不可妥協的,只要是真心的故事與料理,就能打動人心,這才是Fine Dining最迷人的地方。」

街頭小吃昇華星級料理

認為料理的本質是溝通與傳遞,而自己的使命正是用台灣的味道在國際舞台上講述獨特的故事,何順凱指出:「我希望台灣的飲食文化能更廣泛地被世界了解,並且透過我們的創意,讓人們看到台灣味道的新面貌。」他也特別提到「永續性」與「在地化」將是餐飲行業的核心趨勢,作為一名廚師,不僅要呈現出美味佳餚,更需要承擔起對環境的責任。他計劃在態芮的料理中融入更多各地的季節食材,並支持相關的的農業供應鏈。「用來自季節的大地滋味,講述這片土地的故事,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此外,他也強調「人味」才是餐飲的靈魂所在,「無論科技如何進步,餐桌上的情感與記憶是無法被取代的。」希望用態芮作為平台,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飲食文化,何順凱計劃參與更多國際美食活動,並持續挑戰自我,開發更具創意與深度的菜品。「態芮的目標是成為世界認識台灣的一扇窗。」儘管各地的饕客、廚師都各有口味、口感、食材的個 人偏好,但何順凱認為,餐飲體驗的多元化已成關鍵,好好吃一頓飯,必須讓顧客融入到一場故事、一個情境,甚至一種文化中,「如今消費者期待的不只是美味而已,而是與品牌理念產生更深的共鳴。」

(攝影:干智安)
(攝影:干智安)

Chef Kai 的暖心牛肉麵

 材 料 

.牛骨湯底:牛骨、牛尾、牛碎肉、甜味蔬菜(洋蔥、胡蘿蔔、薑、蔥、捲心菜)

.滷牛腱心:牛腱心(金錢腱),醬油、辣豆瓣醬、蒜頭、洋蔥、蔥、薑、冰糖、陳年豆瓣醬

.配料:紅白蘿蔔、滷蛋、酸菜

.麵條:手工麵或喜好的麵條

.湯底:滷汁與牛骨湯混合

 作 法 

  1. 熬牛骨湯:將牛骨、牛尾、牛碎肉與甜味蔬菜放入鍋中,加水慢煮2~3小時,熬製出濃郁的湯底,過濾備用。
  2. 處理牛腱心:將牛腱心修剪多餘的油脂與筋膜,均勻抹上醬油醃製。用熱鍋煎至表面金黃,取出備用。
  3. 滷牛腱心:熱鍋加入少量油,放入辣豆瓣醬、洋蔥、蒜頭、蔥、薑炒香。加入冰糖與少許陳年豆瓣醬(增添深層味道),繼續翻炒。將牛腱心放入,倒入適量水,滾煮後轉小火慢燉1~2小時,直到牛腱軟嫩入味。
  4. 滷配料:取滷牛腱的滷汁,分別滷紅白蘿蔔與滷蛋,讓配料吸收醬汁風味。
  5. 湯底:將滷牛腱的滷汁與熬好的牛骨湯混合調味,即為牛肉麵的湯底。
  6. 煮熟麵條,放入碗中,加入切塊的牛腱心、紅白蘿蔔與滷蛋,淋上熱騰騰的湯頭,可依喜好加入酸菜與辣油增添風味。

主廚不藏私 Tips

滷好的牛腱心可用保鮮膜覆蓋,靜置一晚,風味更加濃郁。

(圖片提供:Taïrroir 態芮)
(圖片提供:Taïrroir 態芮)

何順凱 Kai Ho

1984年生於台中,畢業於明道中學餐飲科及明道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系。曾於新加坡法式餐廳Guy Savoy和JAAN任職,累積了豐富法餐經驗。2016年在台北創立態芮Taïrroir,以季節食材、中式/台式料理元素、融合西式烹飪技巧,創造出獨有的料理風格,於2018年獲得米其林一星,2019年晉升二星,並於2023年成為全球首家以台灣料理為主題的米其林三星餐廳。致力於透過料理詮釋這塊土地上的人文風土,將生活中熟悉的味道轉化為精緻餐桌上的佳餚,展現台灣飲食文化的深度與魅力。

文|張瑋涵 攝影|干智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1月號《2025餐飲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