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edin Lab把海帶到城市!11道料理重現鯨落、融冰等海洋意象,鉤針編織搭沿海聲響烘托寧靜海氛圍

The Seedin Lab把海洋帶到城市!11道料理重現鯨落、融冰等海的意象,鉤針編織搭沿海聲響烘托寧靜海氛圍

坐落於台北信義區的新興實驗性空間「The Seedin Lab」是間餐廳、也是座藝廊,每季結合主題菜單與裝置、聲音等多元形式的藝術,推出一場「可以吃的展覽」,從食材、器皿到藝術作品都由同一主題貫穿,試圖以人們最為熟悉的「飲食」為共通語言,展開對永續、人文、科技、藝術等看似遙遠卻重要的議題之探索,名為《我吃了一個展覽》的系列企劃持續連載中。

The Seedin Lab_Series 2 海洋系列 空景圖01
The Seedin Lab

繼2022年6月開幕首發的「土壤」主題,第二檔展覽以「海洋」為題,攜手致力推廣海洋永續和食魚教育的海洋顧問愛爾文,透過11道料理呈現鯨落、近海生態、石油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自然或人為的海洋意象;搭載藝術家洪郁雯的裝置作品、吳燦政的沿海聲音採集,溫柔提醒海洋環境所面臨的挑戰,喚醒人們直面這片屬於無數生命的故鄉。

The Seedin Lab_Series 2 海洋系列 空景圖03
The Seedin Lab《我吃了一個展覽》第二季企劃以「海洋」為題

3-1_The Seedin Lab 海洋系列創意料理 _鯨落-永續魚類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鯨落-永續魚類

海洋正面臨的危機

台灣四面環海,自古以來與海洋擁有深刻的互動關係。大海雕琢了島嶼的獨特地貌、孕育了文明,也帶來豐富漁獲。但你我皆知,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竭:根據中研院研究報告,近30年來,台灣近海魚種銳減至四分之一,漁業與漁獲的大幅萎縮揭露了海洋污染、生態瀕臨崩解的危機;國際調查指出,台灣附近海域的健康狀況在全球220個地區中排名199,幾乎敬陪末座;更令人擔心的是,科學家預測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到了2050年,不只台灣,海裡將沒有魚。諸多來自專家的提醒,都點出海洋生態正面臨巨大危機。

FotoJet (5)
The Seedin Lab以「海洋」主題的鉤針編織裝置妝點

我們該如何愛惜海洋?

近年全球餐飲潮流崇尚「從產地到餐桌」,強調食用當令在地的蔬果農產,減少碳足跡。不只陸地,海洋受氣候變遷、過度捕撈影響,魚獲量逐年減少且市場價格漸高,透露著海洋資源枯竭的警訊,但日常其實很難「感受」到這件事,除了偶一為之的淨灘、少用塑料,究竟還能做什麼去保護並愛惜海洋?

The Seedin Lab_Series 2 海洋系列 空景圖03
The Seedin Lab用餐空間

為探尋解答,The Seedin Lab聆聽海洋顧問愛爾文的切身經驗。家族世代與大海緊密連結的愛爾文,身為每天上市場進貨的餐廳主廚,尤能深刻感受海洋問題的嚴重性。他熟知在地人對海鮮的喜愛,要所有人不吃魚太不切實際,且未必能解決根本問題,因此在兼顧飲食習慣、商業營運、漁業生態以及海洋永續下,他用創意思維將海鮮轉化為生動的海洋故事,透過「食魚教育」帶領大眾認識並懂得挑選魚種食材,期望從人們最容易親近之處——餐桌,開始做出改變。接下來,就來看The Seedin Lab如何將食育與海洋永續理念融入菜單之中!

6-1_The Seedin Lab 海洋系列創意料理 _永續海鮮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永續海鮮

以海的4大面向,拆解「海洋」菜單11道菜色亮點!

⭔ 食魚教育|3道

The Seedin Lab以食魚教育為核心理念,以多道料理向人們示範如何透過「挑選魚種」達到友善海洋的目的。第一道〈禁止過度捕撈〉正如其名,直面若過度捕撈的問題無法改善,未來我們將沒有野生魚種得以食用,因此選用台灣養殖的鱒魚入菜。

1-2_The Seedin Lab 海洋系列創意料理 _禁止過度捕撈 -1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禁止過度捕撈

接續的小點以「永續魚種」鰹魚作為主食,另有以中卷製成麵條的有趣嘗試,之所以選擇中卷,是因其繁衍速度非常快,若以數量來說,是海洋生態中使用上相對安全的食材。

FotoJet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鯨落-永續魚種/永續海鮮

⭔ 珍視海洋資源|1道

對於海洋資源的珍視,也反映在以龍蝦為主體、〈資源浪費〉為名的料理中,The Seedin Lab不僅使用最美味的龍蝦肉,也利用蝦頭、蝦膏製作醬汁,藉由充分利用單一食材的每個部位,回擊〈資源浪費〉這道強烈的菜名,讓人謹記不浪費的重要。

9-2_The Seedin Lab 海洋系列創意料理 _資源浪費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資源浪費

⭔ 描繪美麗的海洋意象|2道

除了食育的傳遞,The Seedin Lab也藉菜式重現海洋的自然意象。其中,以〈鯨落〉為名的小點選用蝦貝類為主要食材,原來鯨魚死亡後會慢慢沉下海底,過程中會被其他海洋生物吸收成為養分,最終被蝦貝類或甲殼類分解,此自然現象被稱為「鯨落」,而這道料理正是要呈現「取之自然並回饋自然」的狀態。

2-2_The Seedin Lab 海洋系列創意料理 _鯨落-蝦貝類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鯨落-蝦貝類

另一道「Sorbet 水」表達更為直觀,透明雪酪綴以繽紛花草,象徵著海水覆蓋71%地球面積之廣,更有97%的水資源都在海洋之中,明示了海洋對地球及人類的重要性。

FotoJet (2)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Sorbet 水

5-2_The Seedin Lab 海洋系列創意料理 _近海生態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近海生態:生蠔常生長或養殖在江河與大海交界,象徵近海生態裡暗藏著許多危機,值得探討

⭔ 重現「受傷」的海洋|3道

不僅描繪了自然的海洋,The Seedin Lab亦以3道菜式重現受傷的海洋。其中,魚料理〈石油污染〉以擺盤呈現,其特別搭配無暇白盤代表海洋的純淨,綠色金蓮葉醬汁則指涉石油,畫面看似詩意,卻蘊藏著海洋污染的訊息。

7-1_The Seedin Lab 海洋系列創意料理 _石油污染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石油污染

兩道為菜單收尾的甜點造型也各有所指:率先上桌的〈全球暖化〉以優格espuma示意融化的冰山、蛋白霜代表冰塊,小黃瓜與奇異果則如嫩芽般的新生命,彷彿搖搖欲墜;緊接其後的〈海平面上升〉則以鹹、甜風味交織,暗示著當海水淹沒土地,農地也將遭受鹽害,最後淋上的斑蘭葉醬則直觀呼應海平面上升的意象。

FotoJet (1)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

FotoJet (3)
The Seedin Lab OCEAN MENU|文化:將原民料理中常出現的田雞,結合代表海洋的海藻醬及鯷魚醬,預告第三季企劃「文化」

在城市遇見海:洪郁雯裝置藝術 X 吳燦政聲音創作

訪客不只將以味蕾遊歷海洋,更能藉由藝術家洪郁雯、吳燦政的裝置與聲音創作,在踏入The Seedin Lab大門的霎那,彷彿推開了任意門,走進喧囂城市中的寧靜海,通過五感體驗這場「可以吃的展覽」。

The Seedin Lab × 新銳藝術家洪郁雯 _「漁網裝置」作品
洪郁雯在入口處打造的漁網裝置

⭔ 洪郁雯:以回收物重現海洋,反思海的困境

擅長以有機雕塑探討當代消費文化議題的藝術家洪郁雯,這次不只帶來以回收塑膠袋創造如雲霧繚繞般詩意景象的代表作〈仿生Biomimicry〉,特別為The Seedin Lab創作的全新〈殘骸Debris〉系列作品亦同步展出。

The Seedin Lab × 新銳藝術家洪郁雯 _「化石」系列作品 _圖1
洪郁雯利用打碎的回收塑料瓶蓋結合魚骨、貝殼,創作〈化石〉系列作品,呈現未來可能的人為與大自然殘骸

對洪郁雯來說,大海是寬闊、寧靜、溫柔的,看似離日常生活十分遙遠,卻始終包圍也包容著我們。為了傳遞這份感受,他採用自幼向阿嬤學習的鉤針編織技巧創作〈殘骸Debris〉,將回收的塑料與衣物解構、再編織為絢爛、有機的自然姿態,細看似綻放的花朵,也似海中的美麗珊瑚。美麗之外,洪郁雯也透過色彩傳遞殘酷訊息,作品中的白色織料即象徵珊瑚因人為污染而逐漸白化、失去色彩,甚至死去。

The Seedin Lab × 新銳藝術家洪郁雯 _「殘骸Debris」系列作品_圖2
洪郁雯〈殘骸Debris〉

另一件位於入口處、自天花墜下的裝置作品,以各種粗細、顏色的回收魚網拼接塑形而成,造型設計不規則,特意讓入門的客人必須繞道而行,這麼做是希望來者能透過肢體嘗試體會、進而思考海中生物的困境——當面對廢料、垃圾與污水,生存會面臨什麼樣的不便或威脅?有趣的是,雖漁網已經過處理,但仍殘留少許海味,為展覽現場增添嗅覺感受,令觀者彷彿親臨海邊或置身海中。

The Seedin Lab × 新銳藝術家洪郁雯 _「漁網裝置」作品  (1)
漁網裝置搭配燈光與投影,像是海中隨時會出現的神秘有機物

⭔ 吳燦政:採集沿海聲音,為城市帶來一片寧靜海域

現場不僅伴隨海生光影,也流淌著聲音藝術家吳燦政紀錄的海的聲音。近年來,吳燦政透過「台灣聲音地圖計畫」十年計畫,紀錄生活環境中人們習以為常的聲響,透過漫步或定止的方式,穿越在城市、鄉村或沿海之間,探索人為與自然環境的地域界線;同時,透過這些聲音紀錄資料,以及聲音組合變化過程中的符號,推敲出人們的生活環境現象,由此層疊出各地的聽覺文化性格。

FotoJet (4)
The Seedin Lab「海洋」主題用餐空間與藝術裝置

本次與The Seedin Lab合作,吳燦政特別選取了「台灣聲音地圖」中沿海海域的聲音,融入餐點和裝置藝術,並相互形成對話。空間中迴盪的是聲音、也是海,而人們被擁抱其中,彷彿浮載於水岸,又倏忽潛游大海,在光與聲響蕩漾間體會海的美麗與哀愁,學習尊重,懂得珍惜。

The Seedin Lab

店址|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159號8樓 

營業時間|週ㄧ至週日 12:00~14:30/18:00~22:00

本季海洋菜單|NT $2,680/人;菜單介紹請見此

預約方式|僅接受in line預約

資料、圖片|The Seedin Lab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極致發揮植物力!台北米其林一星「A」春季菜單,單株植物根芽、莖葉、花朵零浪費入菜

2025年開春,台北米其林一星餐廳「A」正式入選由「世界最佳50餐廳」創立的餐飲指南「50 Best Discovery」年度全球關注餐廳,國際榜單再下一城。迎接好消息的同時,「A」也帶來全新春季菜單《根莖花語》(From Roots to Shoots)。

多元質地、多重口感,極致發揮「植物力」

《根莖花語》延續黃以倫(Alain)主廚在春季料理的「植物力」主題,每道餐點都完整利用同一株植物的根芽、莖葉、花朵等元素,將其獨特風味及自然生命力融於餐盤菜餚,實踐食材零浪費的同時也展現無邊創意。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台北米其林一星餐廳「A」。(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勃根地風味焗犢牛/酸辣蝦吉拿圈。(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根莖花語》菜單從「多元質地」和「多重口感」兩大途徑探索植物食材的風味之美。Chef Alain使用甜茴香、甘藍菜、彩色蘿蔔、櫛瓜、薑等蔬菜,或透過多元表現手法呈現同一種蔬菜、不同部位的風味,或將多種蔬菜匯集,善用不同料理技法展現蔬菜風味、質地的多變性,將植物力極致發揮。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花漾大蝦龍鬚酥/橙香蘆筍魚子醬。(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單一蔬菜的多種可能

菜單中這道「春茴墨魚白沙拉」以甜茴香為主角呈現:口感脆嫩、香氣清雅的茴香頭,搭配肉質飽滿軟糯的花枝,以氣味濃郁的茴香花點綴,陪襯的是富含營養價值的茴香葉;帶有青草和香料風味的茴香籽,則化身堅果蛋白餅,增添酥脆口感。在另一道菜色中,冬春之際多汁香甜的蘿蔔則以脆片、泡菜、醬汁等方式呈現,祛除過重的草腥味。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春茴墨魚白沙拉。(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一道料理匯集蔬菜的多元質地

台灣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在法國料理以「chou」稱呼,花椰菜、抱子甘藍、大頭菜、高麗菜等都包含在內,Chef Alain在同一道菜中匯聚了新鮮的花椰菜、油漬甘藍、香甜的蔬菜泥等,以多樣的料理手法展現蔬菜質地的多變性。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桂香甘薯火焰薄餅。(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醬汁提煉蔬菜鮮美

貫徹蔬果零浪費的料理原則,菜色醬汁也以植物食材為基底,例如冷前菜「干貝奶酪蜜糖豆」以豆莢作為醬汁;白沙拉搭配茴香高湯;鮭魚料理則運用了紅蘿蔔醬汁,展現各種蔬菜食材的原始風味與鮮美。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干貝奶酪蜜糖豆。(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薰衣草帝王紅鮭。(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搭餐飲品詮釋植物成長五階段

延續菜單概念,本季無酒精飲品設融合蔬菜、水果、花朵等植物元素,以植物的生長週期為命名靈感,從「種子」、「萌芽」、「花開」、「綻放」、「根系養分」等五階段的不同特性出發,既是「A」對春季的獻禮,也是對植物食材的深刻探索。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Restaurant A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82號4樓

電話|02-2721-8088

菜單價格|

・A,提供2人、4人位

午間套餐$4,850+10%、晚間套餐$6,850+10%,皆已含精選酒精或無酒精飲品pairing。

・A ROOM,VIP包廂

午間套餐$6,350+10%、晚間套餐$8,350+10%,皆已含升級款酒精或無酒精飲品pairing。

・Alcoholiday 香檳吧

每人低消$700+10%。

本事為台中「燒肉風間」設計新裝!灰黑色調、粗獷石材及氣派紅色旋轉梯構築「燒肉劇場」

台中「燒肉風間」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被封為台中必吃三大燒肉之一的「燒肉風間」,為迎接十週年,攜手「本事空間製作所」將公益本店改造為黑色系點綴亮紅色的摩登「燒肉劇場」。菜單也同步優化,牛肉全面升級為和牛,肉品品質與精修程度也雙雙提升;四款套餐中主打的「Feast」儀式感最足、集齊和牛各種吃法,直火燒肉、炙烤牛排、韃靼、澄清湯、漢堡排等一套滿足。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本店十週年新裝亮相。(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燒肉風間」2025新版菜單:「Fusion」套餐。(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台中必吃三大燒肉

2014年於台中公益路創立的燒肉風間,主打關西流燒肉,餐廳空間及餐點風格融合西方特色,猶如日本關西地區大方接受西方外來文化、兼容並蓄的地域風貌。店內精選日本A5和牛、澳洲和牛等頂級肉品,跳脫傳統日式燒肉、韓式燒肉的窠臼,根據和牛不同部位及切法搭配多種獨家醬汁燒烤,另提供多樣熟食、甜點選擇,十年來在台中燒肉激烈戰區框下一席之地。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公益本店十週年改裝,本事打造「燒肉劇場」

燒肉風間公益店十週年改裝,由本事空間製作所將原先以木質調為主的美式老酒館風格空間,改造為現代極簡的「燒肉劇場」。店面隱於厚實的炭黑大門後,推門入內即刻感受到挑高7米的氣派,鮮明的紅色旋轉樓梯聚焦視線。室內以灰黑色調為主調,採用肌理感強烈的石材、鐵件搭配聚光燈,屏除繁複裝飾,透過元素重複排列創造視覺韻律,並運用幾何、材質及光影的互動,塑造劇場張力及靜奢氛圍。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新版「Feast」套餐亮點菜色盤點

優化後的全新菜單包含4款套餐:「Pork+」、「Fusion」、「Master」及「Feast」,皆包含肉品、海鮮、小菜、沙拉、熟食、湯品、米食、飲品、甜點等。其中「Fusion」套餐人均1,500元就能享受日本A5和牛的脂香肉嫩;「Feast」則是燒肉風間首推,最富儀式感、最能體驗多元吃法的和牛燒肉盛宴,以下精選幾道「Feast」套餐的亮點菜色!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燒肉風間」2025新版菜單:「Feast」套餐。(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開胃菜|和牛韃靼

這道集結海陸風味的開胃菜,取日本A5和牛油脂適中、柔軟帶嚼勁的肩胛部位,調和秘製燒肉醬,桌邊拌入生蛋黃及魚子,盛裝櫻花蝦餅內上桌。脆口蝦餅、柔嫩和牛堆疊出口感層次,鹹鮮風味喚醒味蕾迎接和牛燒肉。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和牛韃靼。(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米食|磯雪昆布雲丹本丸

銜接開胃菜與燒肉的米食,首推這道「磯雪昆布雲丹本丸」,專人將於桌邊燒烤飯糰後,以北海道磯雪昆布包覆,最後點綴馬糞海膽,呈現外層酥脆微鹹、內裏綿密鮮甜的口感及滋味。除此之外,米食還有多種選擇,包含越光米、日本和牛/伊比利霜降雲丹舒肥蛋拌飯、鍋巴飯等。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磯雪昆布雲丹本丸。(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暖心鍋巴飯。(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和牛燒肉|牛舌、牛小排、肋眼上蓋

餐期來到高潮,燒肉盛宴以肉感濃厚、油脂豐富的肉品穿插搭配,包含厚切牛舌、入口即化的日本A5和牛牛小排、油花如大理石般細緻的「老饕」肋眼上蓋,並運用不同切法、厚薄、調味與配料,成就飽足而不膩口的過癮體驗。牛舌推薦加價享受「幻切和牛舌」,其採厚切、蓑衣花刀展現華麗視覺,炙火燒烤後佐蒜片、柚子胡椒或海鹽,可品嚐豐富油脂及柔彈口感。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幻切和牛舌。(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以肉之名

接續和牛燒肉,這道名為「以肉之名」的餐點更是將體驗推至頂峰。牛肉取日本A5和牛肋眼心部位薄切,肥瘦均勻、油脂細緻綿密,燒肉醬賦味後於烤網快速炙烤約五分熟,佐馬糞海膽與生蛋黃,帶來多層次的柔嫩化口與鮮甜滋味。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以肉之名。(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湯品|和牛澄清湯

邁入套期尾聲,由暖胃湯品平撫味蕾。碗內是肉質纖細的生和牛肉芯薄片,由專人於桌邊倒入澄清湯,讓熱湯融入和牛油脂香,熱氣中瀰漫馬告清新柑橘香氣,緩緩入喉溫暖脾胃。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和牛澄清湯。(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台中「燒肉風間」公益店新裝亮相!本事空間製作所以灰黑色調、粗獷石材打造「燒肉劇場」
甜點:閃電泡芙/大人風味自家產焦糖布丁。(圖片提供:燒肉風間)

燒肉風間公益本店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171-1號

電話|04-2328-1855

營業時間|週一、三、四、五 11:30-16:00、17:30-00:00;週二 17:30-00:00;週六、日11: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