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聽過嘉義永昌行,那我們的成長經驗裡或多或少都有一罐妞妞甜八寶解救嘴饞時刻,此款懷舊甜品初期的大麥、薏仁跟紅豆便是由永昌行提供原物料。
這間近百年歷史的堅果雜糧專賣店,最初由董再福先生透過養蜂與烘焙龍眼的生意起家,第四代曾孫董耀鴻近期復刻永昌養蜂場的商品標籤,上頭3667四個電話號碼標記著這間店的年代起點。為了拓展生意,曾祖父向當時經營五穀雜糧生意的鄰家批發部分花生販售,成為家族事業的轉折,以永遠昌盛「永昌行」為名,傳承三代的原物料供應商經驗堆疊,永昌行成為嘉義地區名副其實的老店。
繁忙的業務貿易,雖然孕育出百種銷售品項,也讓家族成員對於亂無章法的陳列方式越來越頭疼,彷彿是歲月的息肉,雖然無害但總是宣告存在,還是學生身份的第四代董耀鴻決定對店面進行整容手術,利用課餘時間動手撰寫企畫案,申請官方的店家形象再造的補助金,與肯默整合設計聯手改造。
微不足道的關鍵細節,讓客人能明確找到商品
老一輩的嘉義人,提到火車站前的中山路和中正路會以大通和二通稱之,這兩條可謂嘉義城市發展的任督二脈。回溯日治時期,大通主要是日本人和臺籍的達官顯要活動的區域;二通依序清朝的買賣脈絡演變,本來就有許多臺灣人會從西門外的牛墟尾一路進城至市街採購,是彰顯臺灣人庶民生活的關鍵地帶。
體恤步行進城的客人,第一代董再福先生都會在店內擺放茶飲,依照季節變化麥仔茶或是蜂蜜龍眼茶。為了保留永昌行的奉茶精神,董耀鴻在收銀區旁增設泡茶區,在寒冬中供應黑糖薑母茶給來客,也讓地方長輩等取貨物包裝時可以暫坐歇息。
商品陳列是老店改造的重頭戲。要從生產原物料的製造商,走到優化店面服務,第四代董耀鴻坦言費盡脣舌之力:「看過繁多商圈轉型案例,有些為了商圈一致性,老店裝潢過頭反而失去以往的特色,覺得有點可惜。因此當我面對設計公司的商業考量和永昌行九十個年頭的進程時,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設計團隊溝通,也得讓家人明白為何而做?變化的細節原因是什麼?每一個決定都很慎重。」
抹除過往貨品似乎都一袋袋放在地上承裝的雜亂感,永昌行的空間配置先以展覽的主題分類作為思考方向,開始規劃商品陳列專區、以透氣的竹簍替代過往塑膠桶裝的散裝穀物區,將瓶裝的油品醬料集中,以及主動拿自烘堅果給客人試吃品嚐。雖然都是很瑣碎的事務,但終於不用再往來梭巡檯面找尋需要的物品,而是讓顧客很直覺地走向商品的所在區域。
比起絢麗但不符合家族脈絡的燈具,董耀鴻連燈具都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的永昌行僅靠著一組雙管日光燈照明全店;現在則是安裝聚光燈和日本時代的經典牛奶燈,讓光線能依著或高或低的軌道途徑,撫摸架上陳列的暢銷商品,期許繼續照亮事業前程。
很多熟客走進店裡都能感受其中的改變卻又不感到陌生,甚至回饋:「過往會有種囤積東西的怪味,現在都不見了!整體更明亮乾淨!」
強調物件的真實性,一間從土地長出來的老店
仔細環顧永昌行四周,會發現這裡根本是隱藏版的器物博物館。走道的櫥櫃兩旁,可以看到昔日的木桿秤作為吊掛竹簍籃的骨架,這裡的竹簍籃是購物籃的復刻使用。比較顯性的文化流傳,是檯面上陳列不同年代的測量工具或是生活器物,像是米斗、界尺、等臂式天秤、布袋鈎和布袋針等早期的生意工具。
米斗是早年衡量米穀的器具,有分為方形米斗和圓形米斗,臺灣總督府於1906年頒佈《臺灣度量衡規則》,規定須由官方進行度衡量器製作、修復和販售,上頭也會有官印的戳記。依據永昌行店內米斗的度量衡符號大致能分為大正時期的台灣高田製,抑或日治中後期常見的官製米斗。
米斗承載著不僅是童叟無欺的商業良心,還有一個家族時代的縮影。例如與米斗相輔相成的還有界尺,只要在米斗裡承裝穀物,便可用界尺撫平表面,讓客人得到對應的數量;而圓形米斗往往與家庭的婚喪喜慶相關,董耀鴻分享:「先前一直知道我家有方形米斗,到處問哪裡可以找到圓形米斗?直到爸爸有天於心不忍終於把家裡的圓形米斗拿出來,我才知道原來當長輩過世時,牌位得放在裡面。」
第四代董耀鴻如同家族偵探,從家族老照片、官方文件、建築藍曬圖到歷史器物皆仔細保存爬梳,很多過往存放在居家空間的物品,現全成為永昌行的歷史證物,讓新一輩的民眾前來添購的同時,一併拎走滿袋故事。
董耀鴻堅定地說:「永昌行需要的空間轉譯是文化感,不是文青感。」在不過度打擾永昌行的正常營運下,他盡可能讓永昌行越來越接近心中的理想模樣,讓家族史在店裡紮得更深更穩固:「這間從二通長出來的老店,我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現階段的空間釐清是目前能給出的最好方案。」
永昌行
地址:嘉義市東區中正路382號
營業時間:08:00–21:00,週日公休
文、圖|下港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