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有一半以上的國土低於海拔一公尺,因而發展出許多與水共生的生活方式,依傍水域而生的屋房、漂浮建築更形成當地獨特的城市景觀。住在水上、工作在水上,是什麼樣的新奇感受?不妨到荷蘭建築公司Powerhouse Company位在鹿特丹的「漂浮辦公室」 一探究竟,隔海想像打開大門就面向水景、在河面上的木階梯與同事腦力激盪的有趣日常。
鹿特丹孵化中的都市親水街區——Rijnhaven
2018年起,位在海港城市鹿特丹、前身為工業碼頭的Rijnhaven地區展開了一場都市再生計畫,未來將搖身一變為供漂浮建築入駐、陸上與水上公園並存的親水街區,而Powerhouse Company打造的漂浮辦公室便坐落於此,同一空間也設有全球適應中心(Global Center on Adaptation,GCA)的總部,其為探討氣候變遷解決與適應方案的國際組織,辦公室的設計自然也十分注重永續。
輕量、環保的CLT木造建築
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座建築的構成,共三層樓的辦公室由交叉層壓木材(Cross Laminated Timber,CLT)建造而成,這是一種將實心鋸材以每層互相垂直的方式進行排列、黏合的工法(第一層直向、第二層橫向、第三層直向⋯⋯以此類推),藉此提高木材的承載力;在安裝組合後的面板時,則會以與重力負載平行的方式進行,以盡可能提高容量。近年來CLT蔚為風潮,它和混凝土相比相對輕量、更具韌性也更環保,符合注重永續的當代思潮。
為何能漂浮?靠15艘航運用駁船
而建築之所以能漂浮在水上,除了借助CLT的輕量特性之外,也仰賴著以15艘駁船組建而成的底板。駁船具備平底、船型小、載重噸位小等特質,主要被用於航運中的支線運輸,應付水淺或狹窄的航道;在Powerhouse Company的應用下,則化身工作室的漂浮基礎,而駁船作為航運一環的本質,也恰巧呼應Rijnhaven曾是工業碼頭的地域特性。
嘗試「離網」生活概念,挑戰能源上的自給自足
那永續如何在建築中實踐?最初,Powerhouse Company的想法就是要打造一座離網(off-grid)的漂浮建築,傳統上這是一種擁有獨立電網的建築物與生活空間,並講求能源、水源等方面的自給自足,常以再生能源或生物質作為電力來源;在過去常見於公用資源難以觸及的偏遠地區,後來受到想降低環境衝擊、減少生活成本的族群青睞,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
為了盡可能達成能源上的自給自足,Powerhouse Company在建築屋頂安裝太陽能板作為電力來源。不僅如此,還記得上文提到的15艘駁船嗎?它們不僅讓樓房得以漂浮,建築團隊更在駁船上設置了作為熱交換器使用的管道系統,並巧妙利用建築位在水上的地利之便,引用港口的水源用於冷卻、加熱建築內部,減少夏冬兩季對電器的依賴,進而達到節能目的。
蘊含循環理念的多功能建築,可以辦公、吃美食、游泳
除了離網概念的實踐之外,這座辦公樓的結構本身也具備環保精神,像是樓內的CLT木結構皆由預製框架組成,在現場僅簡單用零件相互固定,以便未來拆卸與回收,設計與應用上蘊含循環經濟理念。
此外,整棟建築達三層樓,樓面也十分寬敞,但GCA總部只需要使用約302坪(約1,000平方公尺)的空間,若要對辦公樓做效益最大化的運用,將其發展為多功能、複合式的設施是必要的;於是,樓內不只有Power Company建築團隊的工作室進駐,更吸引鹿特丹知名餐廳Héroine Restaurant & Bar在此打造其子品牌Putaine的新據點,為人們帶來新穎的水上用餐體驗;而在建築另一側的馬斯河(Maas River)水域中,則有一座露天游泳池。
這棟匯集辦公、飲食、休憩等生活需求的漂浮建築,不僅拋出了Rijnhave地區未來樣貌的可能線索,也為即將在此誕生的住宅、商業設施等建築提供了值得借鏡的範本;若更進一步說,或許也打開了人們對水上生活的嶄新想像。
資料、圖片|Power Company
攝影|Marcel IJzerman、Mark Seelen、Sebastian van Dam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