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建築」二字,你心中浮現的會是什麼呢?是龐大聳立的混凝土巨獸,抑或是觸動身心的空間體驗?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2023年首檔主題大展《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由王俊雄策展,集結蔡明亮、陳逸恩、聶永真、江國梁、林聖峰、姚仲涵、黃聲遠與田中央工作群,從電影、設計、聲音及表演藝術的跨域展演,打開你對建築的既有印象!
田中央工作群:以建築創造對話場域
田中央工作群由建築師黃聲遠創立,深耕宜蘭二十多年,至今已壯大為一群青年建築家的「意志同盟」,致力於打造能牽起地方生活與環境對話的建築,其獨樹一幟的風格,不僅於國內屢受肯定,更數度揚名國際。
策展人王俊雄表示,建築是一個永無止境且開放理解和詮釋的過程,田中央實踐了與地方環境相融合的念想,並對各領域創作者的參與抱持開放。於《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中,每位展出者都曾以不同方式介入田中央的建築,透過本展的牽引,將回補、重塑以往的關係,進而詮釋「超出」建築的想像,同時,觀者也將在觀展途中親身參與、體驗。
以策展、空間、創作回應田中央的精神
為回應田中央建築表現形式和風格,一樓的部分展場被劃分為免費開放區域,放映蔡明亮與江國梁兩位導演的影像作品及建築家林聖峰的立體裝置,以作品交織宜蘭土地的脈動,揭開展覽的序幕。
此外,本次特意將館內部分牆面拆除,讓古蹟本身的窗戶成為貫通展場和周圍環境的媒介,不論是前方長安西路的車水馬龍,或是後方校園的景緻,皆默默成為展覽內容的一部分。
展出作品一覽
蔡明亮|《出去走走》、《沙》、《宜蘭》
甫踏入展場,首先迎接眾人的便是《出去走走》,以一幕幕山色、水影、稻田、溪流、飛鳥,搭配鏡面反射延伸空間,引領觀眾走進宜蘭的風景裡;在通往二樓的樓梯間,則放映著以田中央「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與周圍的自然生態為背景的第八部行者作品《沙》;《宜蘭》紀錄片則拍攝南館市場、城隍廟的早餐店、復興路的燒餅店、宜蘭的山水和稻田的日常影像,呼應田中央建築深受宜蘭地貌風土與人情牽引。
江國梁|《游水》、《一處場所》
持續14年貼身紀錄田中央的江國梁,剪選多部團隊認真的在山、海、土、水中工作與生活的真實狀態,從過去的日常,拼貼出田中央眼中所眺望的未來圖景。此外,於二樓展間中陳列了數張椅子,每張椅子皆有其身份證,顯示它們過去曾扮演的角色,象徵田中央一路走來的軌跡。
林聖峰|《形成》
擅長以簡單材料詮釋展場空間的林聖峰,以無數鋼條交織出的兩片曲面,恣意地舒展在古蹟的紅磚空間,搭構出觀眾可自由佇立、行走、坐臥的體驗空間。
黃聲遠|《在建築之前》
本展間將展出黃聲遠求學與成為建築師的歷程,包括典藏的模型、競圖、炭筆畫手稿等,成為日後進入建築體制對「自由想像」的提醒與蛛絲馬跡。
聶永真|《假建築》
聶永真以《假建築》玩轉建築之於平面設計、立體之於平面的相對關係,取樣其為田中央製作的2本出版品、5件田中央代表建築案例中的色彩、比例及構成方式,經重組配置、裁切成紙張後,再按紙張特性疊成高聳的立體裝置,是為7組似建築非建築、似平面非平面的「假建築」。
此外,由於紙張有著不同密度,吸水受潮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當柱體隨著展覽變化,就有如建築隨著時間推移而染上環境的痕跡。
姚仲涵|《時間》
現場由三個螢幕構成,分別即時播放宜蘭田中央的工作現場、空拍田中央的建築,以及展覽期間他在田中央建築現場的四場直播演出,以時間連結真實與異地的空間,試圖展現田中央透過時間逐步鋪陳空間的思維。
陳逸恩|《身體的跟建築的》
舞蹈家陳逸恩透過回訪個人生命中最關鍵的兩個地點——宜蘭老家和由田中央打造的「雲門劇場」,以感官直面建物、腦袋思索語言、身心回憶拼貼肢體動作,重組出建築、記憶以及自我身心的連結。
田中央與七位藝術家|《Together》
踏入展場二樓最後、也是最大的展間,將會看見一座架高的階梯平台,觀者或自然遊走、或登高俯瞰展場全域,感受與空間的相對關係。現場將展出七位藝術家與田中央的影片、模型、作品等,透過整合共演,召喚出集體生活的社群本質,以呼應「Together」的意涵。
《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
時間|2023/2/11-4/23 10:00-18:00,每週一休館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更多場地資訊、活動消息等細節,請參考官網。
文、部分文字整理|Carol Chien
資料、圖|台北當代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