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吉林省的長春龍嘉機場即將迎來第三座機場航廈,該建築由馬岩松領軍的MAD建築事務所與*聯合團隊操刀,宛如一片羽毛降落在北方大地,以輕盈的流線外型、獨特的扇形結構,試圖打造整合使用體驗、陸空交通以及環境地景的花園機場設施。
*合作單位還有中國民航機場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由三方共同參與競圖。
自扇形舒展的三叉型構造
長春機場T3航廈設計靈感源自懸浮的羽毛,富有流動感的線條同時也反映著內部的真實結構。其佔地約27萬平方公尺,落成後年吞吐量可達2,200萬人次,將成為當地最大的對外交通樞紐。除了中央的扇形主體外,建築以三叉形式向外伸展,共具54個停機位,為旅客上下飛機賦予更高的便利性,此外,其以稍微傾斜的落點,與T1、T2航廈構成了和諧的曲型佈局,並為未來將繼續拓建的航廈建築預留足夠的基地空間。
以順暢動線串起陸與空
如何在最具易達性的前提下,串連機場以及其他交通建設,打造優秀的使用體驗,成為團隊設計T3航廈的主要命題。為此,他們將入境層設置於地表,再經由垂直佈局,一口氣連起高鐵、地鐵以及停車場等設施。
從俯瞰示意圖中,可見一座長條形的小型建築被三棟航廈所包圍,那正是出入長春機場的重要渠道——高鐵站,為確實增加高鐵轉乘飛機的順暢性,航廈的扇形大廳特別向此處靠攏,將兩處的步行距離縮短到200公尺。除了高鐵之外,停車場距離航廈也僅僅只有50公尺,兩者透過玻璃走道連接;而位於航廈前高架橋下方的地鐵站,更是直接與大廳融為一體,實現轉乘零距離的理想動線。
此外,若身上無托運行李,均可透過自動Check in機台和智慧通關設施,直達登機門;剛入境的旅客,更能水平移動至停車場或高鐵站,毋需再上下樓,省去不少搬運行李的麻煩。
寒冷大地的溫暖花園建築
機場座落於廣袤的自然地景中,擁有豐富的針葉林以及湖泊景觀,為與外部環境形成對話,團隊亦將綠意引進航廈之中,於室內種植大量樹木、地被以及水池等造景,並透過有如羽毛紋理的天窗引入大量自然光,為航廈大廳增添生氣以及溫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室內屋頂的結構線條亦反映了動線設計,將在無形間引導旅客走向正確的路徑。
圖|M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