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4 更新-「Orchidsaur」第二階段作品亮相! 12公尺藝術裝置現身台南國際蘭展
繼台北101一樓大廳的植生創作,隨著「2023臺灣國際蘭展」的開幕,陳普新作「共生站」、12公尺「Orchidsaur」裝置同步登場,延續原有創作概念,從蘭花豐富而完整的生態演化,闡述與環境共生之美。
「共生站」以寬7公尺、高5公尺的透明氣膜創造一曲面溫室,內部的金屬結構以移動、組合、堆疊為發想,金屬片架構起具孔隙的栽植主體,建立了低中高生態層,並且維持內外空氣循環。想像未來在星際探索的冒險家,攜帶著演化最詳盡並且種類最多的蘭花,作為移動實驗溫室的生命物種,而「共生站」所創造出不同屬性的微氣候,在不同高度創造層流,產生不同的植生環境,為這場探索增添不少驚喜。
近期,台北101一樓大廳入住了些獨特的新物種,潔白的身軀隱藏於雨林植栽中,彷彿棲息於自然生態的小獸,「牠們」是藝術家陳普的最新創作「Orchidsaur」——命名源自蘭花「orchid」以及恐龍「dinosaur」——同時也是即將到來的「2023臺灣國際蘭展」吉祥物。
世界三大蘭展之一的「臺灣國際蘭展」即將於2023年3月4日至19日,在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展出,受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之邀,跨域藝術家陳普為其打造專屬吉祥物「Orchidsaur」,並首次以花藝創作及大型裝置亮相台北101,為接下來的展會揭開序幕。
乘載共生之美的「Orchidsaur」
根據考古發現,遠在白堊紀時,蘭花便已與恐龍共存於大地,這樣的故事也成為「Orchidsaur」發想的契機。蘭花是世界上演化最完整的植物之一,除了南、北極外,不論何種氣候或海拔,都可發現它們的蹤跡,如此強勁的生命力與適應力可歸功其特殊的根系,而「Orchidsaur」八隻腳的外型,正是源自於此。
一如蘭花附生的特性,「Orchidsaur」也能以各種形式,存在於各種載體及維度之間。本系列創作將以「Orchidsaur」圖像為核心,衍伸出立體雕塑、巨大藝術裝置,以及數位演算的影像敘事等。
有機雕塑、雨林植栽共譜「漂浮之島」
作為「Orchidsaur」應用的第一階段,位於台北101一樓的植生藝術裝置由陳普及花藝師古文旻共同製作,透過種類豐富的蕨類、觀葉植物和雜屬蘭花交織成綠意盎然的「漂浮之島」,除了點出島嶼作為維護生態多樣性的搖籃角色,更呼應台灣兼具科技、生態及藝文等多元發展的面貌。
而綠葉花叢間,正是「Orchidsaur」的棲息之地,這些純白有機雕塑,是經由數位演算之後,透過3D列印而成的多孔隙結構體,為植物生長攀附的絕佳載體,再度展現「Orchidsaur」共生的核心概念。另外,透過生成藝術創作的影像,也同步投影於裝置上,於日、夜間創造截然不同的視覺體驗。
賦予蘭花嶄新意象
蘭花是單一屬中種類最多的植物,其中,*雜屬作為一龐大的集合體,雖非主流收藏的對象,卻時常出現於生活周遭,例如文心蘭便是其中一種。在本次的植生裝置中,便特意選用各式雜屬蘭花,在與各式雨林植物的搭配中,其野生、富有層次的美感就此綻放,不僅大幅翻轉了蘭花中規中矩、老氣的印象,更期待透過社群傳遞的力量,帶動蘭花的居家栽植風氣。
*雜屬一般指五大屬(蝴蝶蘭屬、兜蘭屬、嘉德麗雅蘭屬、石斛屬及石豆蘭屬)以外的蘭花。
陳普亦分享道,希望藉由視覺藝術導入產業發展,不論是「Orchidsaur」的誕生,或者花藝裝置的再創作,都試圖建立嶄新的品牌敘事,以更多元的手法觸發觀眾的共感,並傳遞與環境共生共存的理念。
台北101辦公大樓 1F大廳的「Orchidsaur」裝置自即日起開放至3月5日,後續則由「2023臺灣國際蘭展」接棒,在展會現場,也將帶來高達12米、長度 19米的巨型「Orchidsaur」,以及高達8米的「蛇頸龍」。
資料、圖|日目視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