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熟悉高雄,會知道高鐵站所在的左營區有新、舊之分,其中「舊左營」涵蓋蓮池潭、果貿社區等知名景點,區內又因坐擁舊城遺跡、戰後興建的大量眷村,形成獨特的人文風貌,而台灣歷史上第一座石城——清代鳳山縣舊城——也坐落於此。如今造訪左營舊城,不妨登上新啟用的「見城之道」,遠望龍虎塔與半屏山,沿途撿拾隨處可見的古城歷史碎片。
重建左營舊城人文地景
1826年,鳳山縣城改建石城,東南西北四座城門串起城牆、護城河流於四周,以抵禦戰禍入侵保民安居;歷經數百年,期間朝代更迭,左營舊城已不復完整,城牆之間因城市道路開發而斷聯,城門各自散落於現代都市場景之中,彷彿時光的碎片。
為了讓大眾得以一探台灣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之風華,高雄市政府於2016年起推動「見城計畫」,以串接舊城為概念,重建也重見舊城的人文地景。
重現「圍龜放蛇」舊城形勢
作為見城計畫中的一大亮點,「見城之道」縫合了1930年代因道路開闢而被分為兩半的大小龜山,目前長770公尺的路線從北門見城館外開始,向北沿著舊城牆穿越樹林、停車場,並跨越勝利路,修補了龜山被「切斷身首」分離百年的情況,重現昔日「圍龜放蛇」形勢。
步道設計無論是色彩、量體、高度都講求與周遭地景融合,比如高度模擬原始城牆,讓人們猶如步行在雄偉城牆上俯視四周;欄杆則選擇深棕色,如舊城的大石般內斂,若從步道下方往上看,會發現欄杆形如格柵,呼應城牆輪廓。白天有日光、樹影相伴,夜晚則有燈光點綴,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
左營舊城回歸進度
見城計畫執行至今已過7年,期間陸續完成護城河通水、見城館設置、城牆修復、城門遺構再現、遺址公園等建設,新興歷史文化場域逐漸成形。
其中,東門護城河整治時引蓮池潭水,既恢復水系,同時再現護城河水岸風貌,離城門不遠處更設有「見城館」保存舊城歷史;西門設置遺址公園,馬道上佇立著日本海軍震洋神社的基座、戰時的防空壕仍屹立不搖,邀請人們前來搜集台灣史前、清領、日治與戰後歷史的遺留線索;北門則有門神護衛。
南門賦歸
東、西、北,那南門呢?因道路開發,南門百年來皆孤懸於圓環中央,未來則將透過路型改造,讓南門與西門遺址公園互相連結,再度「回歸」舊城。此外,不只串接陸路,見城計畫的下一步也期望打通水路,從鳳山曹公圳通到左營舊城、凹子底、愛河,真正的重建歷史。
資料、圖片|陳其邁 Facebook、高雄市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