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為求學階段的各式課程判定等級,烹飪課大概是緊靠光譜中「超稀有」那端的狠角色,正在閱讀本文的你若曾上過烹飪課,不妨回想一下教室的氛圍——不銹鋼桌面、巨大的烤箱、伴隨熱度與香味的空氣……美好的空間體驗,也會留下美好的記憶,但假若不幸相反呢?
位於雲林縣的西螺國中,是縣內唯一一所設有餐服教室的學校,而與一般烹飪教室不同的是,其核心定位在於「職探」,意即提供學生沉浸式的模擬職場環境,以利提早摸索職涯性向。擔綱如此重責大任的教室,卻無法提供應有的功能性,令校方煩惱不已,而在學美・美學4.0的支持下,由「野之建築」團隊操刀,為教室賦予嶄新的面貌及靈魂,是為「焙室 Best」。
BEFORE|止於「教室」的教學空間
西螺國中餐服教室除了提供校內學生探索職涯可能外,也時常外借給其他學校或社區使用,每年平均有1,000次以上的使用頻率,然而與高使用率相反的,是空間機能與使用需求的落差。
教室於改造前缺乏餐服教育的情境,並無明確的教學示範區,實作區與試餐區混用,且收納空間也不符實際與專業。此外,教室四周皆為戶外庭院空間,但礙於封閉的牆面以及雪上加霜的網狀鐵窗,將外界綠意和自然光拒於牆外,而在昏暗的日光燈下,食物的美味也會大打折扣。
AFTER|搖身一變時髦咖啡廳
為空間界定明確功能性
作為改造的第一要點,「焙室」依照功能性劃分為「教學實作區」和「餐服體驗區」,以軟性手法——較低矮的牆面搭配中島——區隔兩者,保持空間的暢通。
教學實作區顧名思義,著重於學習、製作等環節,故以示範區和分組桌椅為基礎配置,其中,最巧妙之處必屬示範區上方的反光鏡,以最簡單、直達需求核心的設計,讓教學不再有死角,大幅提升學習效率。於收納層面,除了示範區下方配有多樣化的收納空間,大型機台如烤箱、攪拌機等也整齊地排列於角落;牆面上井然有序的掛鉤,除了收納工作服外,亦可懸掛學員們的私人物品,發揮置物櫃功能。
向另一頭走去,則會來到餐服體驗區,中央吧台獨特的弧形曲線,隱含著動線引導的功能。學生們可以在此擺盤、展示烘焙的成品。接著進入座位區,不論是簡約的圓桌,或是緊鄰落地窗的座位區等,都彷彿真實咖啡廳的配置,為職探體驗更添沉浸感。
與自然共譜優美樂章
為了重回自然環境的懷抱,團隊以落地窗取代了原本封閉的磚牆,庭院中盎然綠意以及溫暖明亮的陽光,成為為「焙室」氣氛畫龍點睛的關鍵角色。像是與植栽玩起接力賽似的,室內同樣以綠色為基礎,其中的灰色調,則又與不銹鋼等金屬材質形成對話,而潔白的牆面以及淺色的地板,也加深了清新、愜意的印象,放眼望去,整間教室就像是一首溫潤和諧的樂曲。
同場加映|設計彩蛋
▎再現西螺老街立面
你可能會有點困惑,在這清新簡約的空間中,究竟何處與西螺老街有關?答案揭曉:空間正中央、位於弧形吧台上方的白色壁面,其左右通道各為拱形與方形的幾何造型,設計靈感正是來自西螺老街的古洋樓輪廓,不論是仿巴洛克式的曲線元素,或是現代主義方正的外型,皆被轉譯為極簡的立面設計,懷著在地的歷史記憶,靜靜融入現代教學場域之中。
▎偷吃甜點小精靈
若仔細地觀察空間各個角落,將會發現不少可愛的壁貼散佈其中,有的是單純幾何圖形,有的則有雙眼睛,彷彿具有生命,事實上,它們的誕生的確是來自設計師的童心,並賦予了空間故事性,以不干擾教學為前提,創造隱身在香氣四溢的「焙室」中的圓潤小精靈,落地窗上逐格減少的點心圖案,正是它們調皮偷吃的證據。
▎專屬工作服
最後,除了空間之外,野之建築團隊也特別為師生設計了嶄新的工作服,包含淺灰色帽子和圍裙,換上與空間相襯的服裝後,使用者也能更快速進入餐服或製作情境,在沉浸中獲得歸屬。
資料、圖|台灣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