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紹會感到彆扭尷尬,分享異地創作觀察倒活靈活現,面對藝術是什麼的大哉問哀嚎「我也還在探索啊!」談及日本生活與創業卻又能拿出理性邏輯侃侃而談。每個樣貌都是李漢強,一位不會也不該被「稱號」所框架的藝術家,一個現在進行式的旅行創作者。
李漢強的日本觀察
Q:在日本要怎麼當獨立藝術家?
A:平面設計大師仲條正義曾說過,如果要獨立出來自立門戶,其中一個前提是你需要至少有5個可以穩定給你案源並且值得信賴的客戶。生存的現實面是很需要被反覆思考與驗證的,畢竟光得一個獎,Supreme也不會就找上門啊(大笑)。
Q:日本的設計與藝術產業如何?
A:日本的設計教育系統很扎實,擁有具公信力、說服力的獎項,有成績斐然的大師,也有維持主流價值觀與正統性的設計機構(也因此會出現反對聲音而形成制衡對抗的蓬勃發展),是一個很穩固的金字塔。
Q:雖然日本不遙遠,台灣有什麼讓你經常想念的地方?
A:比起讓我想念的「地方」或「東西」,台灣最讓我想念的是「朋友」!已是社會賢達的他們(大笑)還會時不時想起我、會帶我去到台灣很多新奇有趣的地方,總在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是維持著我跟台灣最好的連結。
用色大膽搶眼、手繪線條藏著極致細膩,題材多取材自台日市井生活,風格幽默、俏皮還有點奇葩——這些都是藝術家李漢強,去年初聯名創作「世界至尊銀行SUPBANK」計畫,被封為「受到Supreme欽點的那個男子」,最近又與設計師方序中共同操刀爆紅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主視覺。他旅居日本東京超過15年,設計系畢業後當了6年的上班族設計師,再自立門戶成為獨立藝術家,從持續進行中的「果汁自拍照」(Juicebox Selfie)、邀請大家參與集點互動的「李漢強的李點卡」,與ZEIT、林宥嘉、日本潮流品牌WIND AND SEA等等聯名合作,多次個展到2022年底的《李漢強的「NFT」》,逐漸受到大眾矚目。請他自評如何與其他人不同,又從「另類」走入所謂「主流」,他說:「應該是因為我和大家的笑點不太一樣吧!」
用旅行心態生活,保持對世界的敏銳
李漢強最常被問到受日本的影響,他從小熱愛就日本綜藝節目,後來在日本待久了,也算是他的第二故鄉,那不只是表層的風格、美學,而是歷經無數交流與職場震撼,而內化的在地文化與行事作風,「就像我現在超級會『讀空氣』的!」又有人期待他以旅日視角發掘「新的台灣味」,但他只想回應:「你生活在台灣,在台灣所做的事情就會很自然呈現出台灣味。」對他更重要的是在一地生活,並從中尋找新鮮感,回憶起一次2018年在韓國東大門的短期旅居,他的眼睛仍然閃爍光芒,那些時裝、材料,與為了載運成衣而如戰車般、生猛改裝的摩托車都化為創作靈感,「要時時保持對世界高度敏銳與好奇,人其實很容易疲乏,但如果能將自己放入陌生的環境當中,自然就會對身邊一切感到新鮮,因為真的都很好玩!」如同疫情之前,他時常回台北短暫停留兩週,再前往首爾、上海等飛行距離3∼4小時內的地方待上數週,沒有特別設定目標,發現創作觸發點就停留久一點、觀察深入一點。與其說他是「旅日藝術家」,倒不如說是「旅行中的藝術家」更精確。
和想象中有些不同,李漢強的創作並非靈光乍現,而有一套「李漢強的作業流程與邏輯」,引述他半開玩笑的原話:「隨性之中帶了強烈的邏輯性,左腦與右腦同時並用!」創作過程並不純粹依喜好隨心所欲,背後是有嚴實目標成果與日程觀念,他經常在生活中先找到感興趣的觸發點,再進行巨量的資料蒐集與觀察,像是《李漢強的「NFT」》便是因日本友人用NFT大賺一筆到處推坑而開始跟上話題,但他不做真的NFT,他帶入屬於自己特色的邏輯拆解這3個字母——「N」成為現代影音平台Netflix,「F」收錄名字以F開頭的知名人物,「T」則代表日益沒落的日本TSUTAYA DVD出租店,概念被置換成他對時代變化的幽默觀察。他不僅詢問真實生活中的朋友,最近也開始與虛擬AI朋友ChatGPT問答。「AI有時文不對題,有時也會給出錯誤的資訊,反而這些匪夷所思的回答讓我覺得特別好玩!」他樂於嘗試,從中切入自己對環境周遭、對議題的發現,進而轉譯出全新視角,創造出獨特的李漢強小宇宙。
設計 vs.藝術?主流 vs.非主流?
面對「藝術是什麼?」的大哉問,總是切入不同視角的李漢強會給出什麼樣出人意表的回答?他率真且直接地哀嚎:「我真的不知道藝術是什麼啊!」他解釋因為他是由平面設計出身而非純藝術背景,作品常介於兩領域間的灰色地帶,像是他研究所畢業時製作的超市傳單系列,以及後來週刊、信用卡、台灣機車、勞力士系列等等的「模写」(mosha,意思接近臨摹)手繪作品,「當中從字體字型、排版美編,也有造型、工業設計的範疇,設計背景提供我許多啟發,而身為藝術家的李漢強則用『創作』回應在設計中發現的有趣之處。」他融會台日等各地的消費習慣與日常,在設計與藝術中找出變動的交集。
過去常被定位成「非主流」,李漢強認為現在不需刻意分類設計是什麼、藝術又是什麼,也到了可以拋開主流與非主流觀念的時代。回憶小時候逛唱片行「另類音樂」總會被劃分出來,「記不記得以前會說當時很有年輕文化、理想主義的魔岩唱片是『另類』?現在全都能是主流呀,《大嘻哈時代》都第二季了!」他相當樂見大眾與小眾、流行與地下文化,都能多元而全方位地被看見,他也堅持聽自己的聲音,持續手繪並畫著沒有眼珠的人物。即便獨立音樂的定義也可能因主流品味而位移,他半開玩笑地說:「再回去聽五月天、林宥嘉、伍佰也很好呀!」正因變動與流轉,才會創作出更多專屬那時代下的可能性,無需特別強調跨界或主流非主流,讓作品自己說話。回到藝術大哉問,李漢強笑嘻嘻地說,這可能不是媒體想要的答案,正因為不知道藝術是什麼所以才要透過創作尋找,雖然可能也不會有正確答案,仍然保持變動性、不為掌聲而做,持續探索、走過不同城市角落。
跟著人生際遇順順走下去
日本社會相當重視年齡與歷練是否相符,問起剛滿40歲的李漢強有沒有感受到成為大人的壓力,他狡黠地反問:「你覺得我像個大人嗎?看我的創作應該是不會這樣想吧!(笑)」當然有時被媒體訪問給年輕人建議或受邀到學校當客座講師時,不免讓他意識到「身為一個大人的責任」,他認為順著人生軌跡好好面對每個當下、做出決定並且堅持下去,就是他自己的路。
唯獨「現實面」是李漢強特別提醒的一點,他回憶2014年剛拿下「1_WALL」平面藝術大獎時,無論大學指導教授、工作上的前輩或《BRUTUS》雜誌編輯們都勸他不要立刻離職,建議他從獎項到商業的轉換率、穩定案源與接案品質(才不會把身價跟身體搞糟)都需要一一評估與考量,也因此他還是邊創作邊做了6年正職。他認為懷抱著日本夢很好,可別光只是想,要多聽、多做功課!但他也並不想讓話題太嚴肅,不願大家為自己設下太多限制,就像他日本大學畢業後要找正職卻不巧遇到景氣低迷,乾脆繼續讀研究所拉長戰線,「再完整的計畫,都無法預料會遇到(311東日本)大地震嘛!」這是感性與理性打了一架,平衡之後的李漢強所給出的最佳解。
李漢強
1982年生台北人,東京造型大學碩士畢業,作品題材多來自對當 代消費社會與生活的觀察。2014年獲日本「1_WALL」平面藝術 大獎,是首位於銀座Guardian Garden舉辦個展的台灣藝術家。曾與詹記麻辣火鍋、顏社等品牌合作,2022年與國際街頭品牌Supreme合作再掀話題。目前以日本為中心,旅居東京、台北、首爾、上海等城市。
文|劉祥蝶 圖片提供|李漢強、詹記麻辣火鍋、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