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門紅樓主辦,合方創意策展的「打開紅樓,預見城西大未來-西門紅樓2023國際博物館日特展」,已於5月18日於西門紅樓精彩開展。響應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策展團隊以「打開」作為意象,邀請民眾進入這座珍貴的八角樓,一同想像古蹟的多元大未來。
三大主題,一覽古蹟的今昔使用與城市地景轉變
西門紅樓做為臺北城西的文化娛樂中心,本次策展以三個主題引領觀者走入歷史,觀看紅樓在不同時代下的多元使用,也見證西門町在歲月下的地景流變。
首先,中央展區中紅樓的紅磚展示著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的創建實紀;接著「豔驚四座的建築設計」展區,娓娓道來紅樓的建築設計與其獨特的辰野式風格;而「西門町的電影街廓」展區,則以電影為切入視角,在影業蓬勃發展的50至80年代間,從紅樓看見周邊都市地景的更迭;展場更以16條電影膠捲,與大面廣告畫報視覺呈現主題氛圍。最後,藉由紅樓作為多類型劇場使用的歷史脈絡,呼應西門町的多元包容性,將時間維度調整至現今,捕捉青春的街頭文化元素作為展覽內容,在「寫給城西的信」展區,更邀請觀者留下對這座百年古蹟的未來想像與展望。
驚豔四座的建築設計
因應休閒生活需求,1908年臺北首座公有市場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落成,有著留學背景的總督府建築技師近藤十郎,將西方新知融合日本傳統文化脈絡,在臺灣西洋式樣建築盛行的1900-1920年間,以極具開創性的大膽設計,建造了八角樓與十字樓。除了前衛、創新的建築外觀;販售當時最新穎舶來品的西門紅樓,周邊商店聚集,是當時的生活休閒中心。
在本次展覽中,還能一窺紅樓二樓劇場獨特的屋頂鋼構,近6公尺高、以16片L形角鋼構成發散式桁架,有如十六道光芒放射,是臺灣少見的八角造型結構。
西門町的電影街廓
時髦的銀幕娛樂自日治時期傳入臺北,戰後電影業蓬勃發展,西門町電影院全盛時期高達37家,成為了名符其實的臺北電影街。跟隨這股風潮,1963年西門紅樓從劇場改為戲院,當時上映過的電影以類型區分出台語、國語片與三級片兩個時期,正是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演進。另一方面,也可從電影場景觀察城市發展的地景變遷,中華商場落成後,四通八達的天橋橫越西門町及鄰近商圈,框出了當年臺北最繁華的街廓,1980年代臺灣新浪潮電影中,便常以西門町一帶的熱鬧景象作為故事場景。
紅樓的劇場歷史
在歷史脈絡中,西門紅樓不斷嘗試與時代對話的可能,二戰後,上海商人成立劇團,在八角樓演出京劇、越劇(紹興戲)、說書相聲等戲碼。60年代實驗性的「小劇場運動」也在此上演。千禧年後,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接手紅樓的修復與經營,舉辦近1,000場的藝文活動。以及近期2018年開始連續三年,由歌仔戲天王陳亞蘭製作的紅樓知名類定目劇《黑家店》等。多種多樣類型的表演,都能在此發生。
寫給城西的信
區域族群的生活經驗,連結著八角樓場域的轉換,多元繽紛的文化,讓臺北城西成為跨世代、跨族群的流行帶領者,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都能在此找到認同。幾乎與年輕世代劃上等號的西門町,街頭文化愛好者與青少年用身體與空間對話,建構出極具代表性的「COSPLAY」與「刺青」文化,為西門町注入新的生命力。
跨越時代仍佇立於此地的八角樓,樓外是西門町的興衰與更迭;樓內宛若精彩的都市風貌跑馬燈。走過一世紀的風華,您能想像西門紅樓接下來的10年、20年及30年的面貌嗎?在這處多元文化兼容並蓄的臺北城西,它的未來又會是什麼模樣?邀請您走入這座超過百年的八角樓,一同想像古蹟的多元大未來。
《打開紅樓,預見城西大未來-西門紅樓2023國際博物館日特展》
展期|2023/5/18(四)-9/3(日)
論壇|2023/7/1(六) *詳情請依西門紅樓官方消息為主
地點|西門紅樓(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0號)
指導單位|臺北市文化局、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主辦單位|西門紅樓
策展單位|合方創意
相關資訊詳見 https://www.redhouse.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