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居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設計師Bjørn Karmann,專精於使用者經驗、互動設計以及推測設計等領域,而其於2023年5月推出的《Paragraphica》計畫,結合了時下最熱門的AI繪圖議題,從攝影的行為模式與特性切入,進而提出「AI是如何詮釋我們眼中的世界」的探討。
透過攝影,我們得以捕捉一瞬的光景,儘管不盡完美,卻反映著獨一無二的真實;奠基於龐大資料庫的AI繪圖,則以驚人的效率向人們展示了畫面的無限可能。那麼,倘若以AI進行現地且即時的「攝影」,又會帶來怎麼樣的結果?
現居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設計師Bjørn Karmann,專精於使用者經驗、互動設計以及推測設計等領域,而其於2023年5月推出的《Paragraphica》計畫,結合了時下最熱門的AI繪圖議題,從攝影的行為模式與特性切入,進而提出「AI是如何詮釋我們眼中的世界」的探討。
Introducing – Paragraphica! ??
— Bjørn Karmann (@BjoernKarmann) May 30, 2023
A camera that takes photos using location data. It describes the place you are at and then converts it into an AI-generated "photo".
See more here: https://t.co/Oh2BZuhRcf
or try to take your own photo here: https://t.co/w9UFjckiF2 pic.twitter.com/23kR2QGzpa
不需光、也不需鏡頭的「AI相機」
在《Paragraphica》計畫中,除了開放大眾參與的*線上平台外,還包含一台實體「相機」——雖稱作相機,實際上卻是一台結合GPS定位及開放API等技術的掌上運算機器。
*由於全球各地的熱烈響應,伺服器無法負荷流量,現為故障狀態。
機械上共有三顆控制旋鈕,第一顆用來設定取景的範圍,可比做鏡頭焦距;第二顆負責調節AI圖像產生的雜訊,有如底片的顆粒感;第三顆則可控制AI對敘述文字的遵循程度,數值愈高,畫面將更精確,反之則可能較發散。當設定完畢、按下快門,機械將藉由網路擷取拍攝當下的位置、天氣、時間以及周圍街景,進而產出對應的文字敘述,再經由文字轉圖像AI(text-to-image AI)運算出最終的「照片」——它們確實捕捉到一些回憶與情感,卻同時瀰漫著不在場的疏離,其中矛盾也促成觀看的另一種趣味。
AI將如何詮釋我們眼中的世界?
有趣的是,《Paragraphica》產生的「照片」不僅是操作者取景的結果,或許也可視為AI所看見的景色。Bjørn Karmann透過此計畫,挑戰攝影體驗的界線,從純粹的視覺擷取,拓展成數據與AI演算的綜合結果,並提供我們洞察世界的另一種嶄新視角。
此外,讓人無法忽視的,還有《Paragraphica》相機本身獨特的造型,乍看形似螃蟹,實際上卻發想自「*星鼻鼴」的鼻尖觸角。星鼻鼴長期生活於潮濕的地底,在漆黑的環境中,牠們的雙目退化,並改以鼻尖的星芒狀觸手作為感知環境的媒介。這種不倚靠光線,改以另一種方式「看」世界的習性,恰恰成為啟發《Paragraphica》的靈感來源。
*編輯溫馨提醒:若你不清楚星鼻鼴長相,建議斟酌搜尋。
截至撰稿當下,此計畫發布尚不滿一週,卻已在網路上掀起熱烈的討論,有人認為這是一項極具創意的嘗試,有人則持反對意見,認為這項技術扼殺了攝影的意義,或許這樣的正反思辨,也是《Paragraphica》企圖帶動的效應之一——那,你個人又是怎麼想的呢?
圖、資料來源|Bjørn Karmann個人網站、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