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北藝術節即將於8月開跑,以「萬物運動」為主題,透過20檔國內外音樂、舞蹈、戲劇等表演藝術節目,引領觀眾思考在後疫情時代,如何跳脫人類本位主義,轉而從萬物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無非是曾轟動威尼斯雙年展的《太陽與海》即將來台舉辦亞洲首演,屆時北藝中心藍盒子將化作室內海灘,上演一場關於地球災難的寓言。
暫時不做人
對於「萬物運動」主題,本屆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表示,「過去三年疫情教會人類,世界會有停止正常運轉的時刻。在人類按下暫停鍵後,萬物又如何重新運動?舊秩序被顛覆後,新常態的藝術行動是什麼?」因此特別選在此刻,以倡議「非人類中心」的生態思維,把「人」的自我定位拉回至各種非人類空間,邀請觀眾透過表演藝術返身海洋、土地、城市、社群與有靈萬物的生活,嘗試以生物多樣性的角度,重新思考萬物與人類之間的共生關係。
「萬物運動」20檔節目盤點!
《太陽與海》:在室內沙灘預見星球災難 08.19 - 08.27|北藝中心藍盒子
本作曾被《紐約時報》譽為「表演藝術過去十年來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在威尼斯雙年展亮相後一鳴驚人,並展開世界巡演,今年終於來到亞洲,首站就選在台灣。開演時,北藝中心的藍盒子將堆滿34噸的白沙,從黑盒子搖身一變為室內海灘,觀眾們將俯瞰著做日光浴的「弄潮兒」吟唱內心獨白,並從一個個對自我生活的憂慮與抱怨中,逐漸意識到一個巨大的、將影響所有人的地球災難。
《給植物的音樂會》:一場跨物種的溝通
萬物皆有靈,有些綠手指相信跟植物說話可以刺激生長,那麼演奏音樂給植物聽呢?《給植物的音樂會》將在8月的連續4個週末,於北藝中心從未對外開放的頂樓星空花園舉行,現場將演出專門設計給植物聽的音樂,帶領植物與主人們進行一場跨物種的溝通。
Info|北藝中心頂樓星空花園
08.05 - 08.06/王雁盟和KBN《植靜派對》
08.12 - 08.13/Betty Apple和謝賀銘《表植趴體》
08.19 - 08.20/Oneness聲波療癒跨界樂團《植物連結聲波浴》
08.26 - 08.27/大俠、張欣(lololol)、王榆鈞和花形槙《玉山是一個處理器》
《我的身體我的檔案》:用舞蹈找回身體自主 08.05 - 08.06|北藝中心藍盒子
對舞蹈家福斯坦.林耶庫拉(Faustin Linyekula)來說,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個載體,承載了個人、家族、國族的歷史;而身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國民,這個歷史不僅包括他從非洲大陸自然之美所得到的啟發,也包括比利時殖民主強取豪奪的慘烈及延續至今的後遺症。這支舞蹈結合音樂、口白、影像,呈現他如何找回自己身體的自主權。
《我們腳踩無敵風火輪,五光十射你的路,與魔鬼共舞在1820》:當舞作融入反叛意志 08.05 - 08.06|北藝中心藍盒子
南非殖民者在19世紀引進人力車以解決「白人主子」的交通問題,拉車不但是苦勞力,而且拉車的祖魯人都被迫要穿僕傭的西方制服。但這些車夫很快就開始以自己的民族和通俗文化元素來重新裝飾自身和車子,甚至發展出一套歌舞,此舉既是樹立個人風格的商業宣傳,也隱含對壓迫者的反抗。南非白人編舞家羅賓.奧林(Robyn Orlin)與原民動動舞舞團將這個次文化轉化為一支活力四射又具有批判性的舞蹈。
《飆舞士林2.0》:演繹城市起落的台潮百老匯 08.11 - 08.13|北藝中心球劇場
以國標舞為藝術語言、士林百年起落為題材的《飆舞士林》,是一齣老少咸宜的作品,去年開幕季演出深受觀眾歡迎,今年重演,以更精準的調度,舞出一場溫暖、正向、積極的台潮百老匯。
《Temporary Title》:翻轉舞蹈與觀看意義的裸地景 08.18 - 08.20|北藝中心11樓大排練場
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及余美華翻轉舞蹈和觀看的定義,表演者赤身裸體與觀眾在同一空間,時而擺出不同的形狀樣貌,時而坐到觀眾旁邊交談,打開人類與動物、礦物、機器等多重生物地形之間的裸地景。
《SUPER》:在超級時代裡找平衡 08.18 - 08.20|水源劇場
這是一個「超級」的時代,超級大、超級小、超級快、超自然,不斷追求也把生態、氣候逼到了極端,破紀錄的災難不斷發生。如此失衡與危機下,身體的下一步是什麼?田孝慈與林祐如兩位編舞家一起尋找超級裡的平衡。
《夢廻春閨》:以現代眼光重演千百年前的閨怨 08.18 - 08.20|中山堂光復廳
杜甫的「三吏」和「三別」千百年來被視為傳統知識份子民胞物與、悲天憫人的典範,中國京劇大師程硯秋曾取其《新婚別》編成《春閨夢》,描摹獨守春閨的少婦夜不成眠、在醒與夢之間徘徊的情態。如今,藝術團隊「捌號會所 捕貓人製品」以現代眼光重新詮釋這場閨怨,映照古往今來未曾停止的戰爭。
《脫殼》:以勞動建構與海洋共存的想像 08.24 - 08.27|北藝中心球劇場
龍蝦被很多老饕視為頂級美食,然而大量捕殺,讓生長緩慢的龍蝦面臨生存危機。擅長非典型劇場的陳煜典,邀請裝置藝術家范承宗攜手打造,透過演員持續勞動,於觀眾眼前「搭建」象徵龍蝦的暫棲之地,並在過程中探問我們如何更友善地與海洋共存。
《海洋島嶼礦山》:島民的警世表演 08.26|北藝中心一樓天狼座
澳洲籍東加原住民藝術家拉泰.陶莫(Latai Taumoepeau)力行「以身體為主體的藝術實踐」。這場免費觀賞的行動藝術,以具象的方式,讓大家看到冰山不可遏止的消融,及大型採礦公司在太平洋深海的開發事業,對物種帶來不可逆的危害。同為島國子民,我們對扭轉地球暖化有刻不容緩的急切感。
《親愛的》:個體與群集的情緒激盪 09.02 - 09.03|北藝中心球劇場
本作為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獲2013年「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暨表演藝術的經典作品。如書頁的舞臺上,舞者宛如從書裏走出的角色,舞出一個個似真似假的故事,人與人不斷相聚又離開,身體與身體不斷貼合又分別,縯繹出個體與群集的親密、疏離、慾望與孤寂。
《魔幻雙齣》 :雙戲串接、相互辯證激發思考 09.08 - 09.10|北藝中心藍盒子
2022年起,國光劇團規畫製作魔幻京劇系列,以實驗京劇規格製作演出。本作第一部《死生一夢》以莊子的觀點貫穿傳統戲《大劈棺》與新編戲《幻 戲》;第二部《陰陽雙照》則以陰間判官的觀點串聯《伐子都》與《活捉》兩齣傳統戲,透過正反辯證,表現文化思考。
《往月的方向去》:以肢體演繹月的傳說 09.15 - 09.17|北藝中心球劇場
舞蹈空間舞團與島崎徹帶來日本自成一派的「徹」舞流風,演出兩支以「月」為主題的舞作——《血與鋼》在超級大月亮之下,人們放肆無忌的恣意橫行,透過《月光奏鳴曲》的撫慰,覓得裂縫中的生機;《碎月》在月亮崩解後的荒蕪間,彼此扶持的力量被觸動、被激發、也被深深連結。
《鬼島學苑進修部》:以京劇探究陽與陰、人與鬼的界線 09.22 - 09.24|北藝中心球劇場
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孔子的後人意外身亡,卻進入地府,被安排到鬼島學苑當老師,要幫一票留級的妖魔鬼怪克服學習障礙。他能成功嗎?擅長以京劇手法演原創戲的栢優座,這次借鬼喻人、以人演鬼,讓人看見陽世與陰世其實也沒什麼大不同。
《說吧香港》:當詩成為有力言語 09.30 - 10.01|中山堂中正廳
再拒劇團以廖偉棠的15首香港編年組詩為本,在香港逐漸失落詮釋自身的話語權之際,借未曾有過話語權的女海盜、娼妓、盲樂師現身╱聲道白,曾與香港有過傾城之遇的文學家張愛玲、蕭紅,也斯、巨星張國榮也出沒於詩行句間,一同為香港兩百年來的數度開闔與裂變證言。
《百葉》:隨遊走於虛實的光影探索劇院 08.26 - 08.27|北藝中心大劇院
每次創作都是一次深度思考的劇場工作者李銘宸,以及不斷對傳統和非典型材料進行探索的藝術家羅智信聯手,叩問以光影創造的劇場虛實性,讓觀眾以全新的角度體驗北藝中心大劇場。
《蝙蝠盛宴》:藝術結合科學,探問未來的生活可能 08.26 - 08.27|臺北試演場
新冠疫情再度曝露人類無節制消耗自然的後果。生物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設計家Robert Johnson以此為觸機,設想未來的生化科技公司如何在人類的口腹之欲與生態保護之間找到商機,讓觀眾參與討論藝術與科學協作的可能。
2023臺北藝術節
詳細資訊|官方網站、北藝中心Facebook
資料、圖片|2023臺北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