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玻璃為主要載體,持續透過設計、策展等形式傳遞循環經濟理念的「W春池計畫」,為當期展覽《溫室》攜手3位創作者:messagingleaving(張家翎)、楊水源、簡紫岳,以玻璃為主要媒材,將玻璃材質所延伸出的各種概念與元素如穿透性、包覆、流動⋯⋯等,化為創作想像,邀請人們在寓意「春天裡的溫室」的展演空間——新竹春室,共感重生與希望萌芽的感受。
以玻璃呈現溫室意象,傳遞新生能量
W春池計畫以《溫室》為展覽主題,除了因為春室命名背後的意蘊,還有另一層含義。我們熟悉的「溫室」是用於種植植物的建築空間,為了培育高價值、具特殊性或全新的物種而建,通常以塑料或玻璃為建材。為何溫室要用玻璃建造?一來是玻璃能作為不同光學頻譜中的傳輸媒介,二來是它可以集中抓住植物所需的光線、溫度和濕度,不僅能作為氣流屏障,還能捕獲溫室內的能量。溫室被認為是安適的所在,不受外界喧囂干擾。
歷經疫情,世界趨於正常運轉,迎來新的生活常態,過程中無論是個人、企業、環境都經過各式重大變化的衝擊。W春池計畫期待透過《溫室》特展,邀請仍保有信念、展望未來的人們,踏入春室,在隱形溫室的保護之下,跟隨3位創作者的引領,一同迎接寒冷冬季後的春天,邁向新生。
messagingleaving張家翎|以玻璃編織羅列風的路徑
曾參展2022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的設計師張家翎,當時以帶有機線條、透發嫩綠色澤的玻璃裝置〈如同原野〉,創造出如綠意蔓生、也如翠綠流水的詩意景象。他的作品常遊走於設計與藝術之間,在工業量產、材料結構、工藝文化、思想表述之間找尋平衡。
這次為《溫室》創作〈捕風〉,張家翎將玻璃經緯交疊,織出一面溫室的網,網的細格更框出溫室的苗色、青綠、若草,或白玉、粉櫻、石蕊紅,這些色彩之間夾帶間隙,彷彿在羅列風可能流經的所有路徑。張家翎認為,這15片玻璃編織在窯爐內燒製時,就像溫室育種,實驗著溫度、時間、排列方式和玻璃熔融的關係——700℃保持圓滾,760℃融化如水;有些色料經高溫氧化恍若玉色,有些透明疊合彩度折射光影。
楊水源|重現溫室採光
曾與春室合作、以回收玻璃打造絕美沙漏的設計師楊水源,作品橫跨產品開發與實驗性物件,常以材質轉化、物件製程作為創作本質,尋找日常人造物最適合融入當代社會的型態。
為本展打造的〈shade〉,靈感源自包圍溫室周圍的遮光網,使用者會利用不同種類的網材、不同的編織疏密程度來調整遮光率,創造出最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環境。楊水源試圖將遮光網產生的細微光影融入玻璃物件中,他先以不同透光百分比的網材覆蓋玻璃圓罩,接著利用噴砂於圓罩表面增加編織紋路,藉此讓〈shade〉在保持半透明視覺感的同時,也呈現出仿若溫室的採光效果。
簡紫岳|以玻璃物件宏觀地球生命循環
主理嘉義複合式餐飲設計品牌「木更」的設計師簡紫岳,曾多次與W春池計畫合作,更曾參與策劃春室以玻璃及在地食材為主角的餐飲體驗。這次他著眼於純粹的玻璃物件創作,以作品〈bubbleble〉比喻地球作為一個自然的溫室系統,使生命得以誕生與繁衍的角色。
當太陽照射到大氣層時,溫室氣體會吸收並重新輻射部分能量,進而回到地表,這個過程形成了自然的溫室環境。簡紫岳將此概念濃縮於〈bubbleble〉當中,以玻璃氣泡象徵氣體,闡述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二氧化碳,並於凋零後被分解,釋放出氣體和養分,而這些氣體和養分將再次被其他植物和生物吸收利用,形成了一個持續孕育生命的循環過程。
綜觀3位設計師的創作過程,會發現不論是玻璃遇不同溫度形成的外型變化、顏色、延展性,或是每位玻璃工藝師傅製作手法的獨一無二,都像是在每一次調整溫室中變因的可能性,創造出更趨近符合期待的樣貌。
展覽限定!呼應溫室意象的甜品「薄霧青提果凍杯」
春室在每一檔展覽中,都會為展覽設計專屬飲食,而《溫室》限定的「薄霧青提果凍杯」,以綠葡萄鮮果凍鋪疊國鮮奶酪,再疊上一球海鹽焦糖牛奶冰淇淋。上桌時,甜品會附上一只玻璃罩,開蓋時熱帶果香隨著薄霧溢出,呼應著玻璃在溫室中與光線、溫度、濕度⋯⋯等元素互動的景象,也象徵萬物爭先恐後初生的雀躍,巧妙回扣展覽主題與理念。
〈溫室〉
展覽期間|2023年06月16日-09月17日
展覽地點|春室 Glass Studio + The POOL
開放時間|每日10:00-17:30開放,週一休
資料、圖片|W春池計畫(攝影:林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