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公開!以「經典風景」與「非日常視角」呈現島嶼的色調與韻律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公開!以「經典風景」與「非日常視角」呈現島嶼的色調與韻律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將於今(2023)年9月23日至11月12日登場,本次以「生紅過夏」為主題,並再次邀請IF OFFICE 馮宇操刀本屆主視覺。而「生紅」是指圓糯米、麴菌與井水入罈發酵成為桃紅色澤新釀老酒的階段,「過夏」則是敘述生紅歷經細心呵護、安然度過夏季淬煉的歷程。生紅過夏承接了首屆「島嶼釀」的概念,象徵如同老酒歷經時間洗禮的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繼續蓄積蛻變,成為一場生命力迸發的藝術盛典。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作品亮點一次看

小檔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10_七個馬祖珍貴並具代表性的日常風景,呈現馬祖印象切片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以「生紅過夏」為主題,並將於今(2023)年9月23日登場。(圖片提供:文總)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以「生紅過夏」為題

而基於第一屆藝術島主視覺的設計脈絡,此次馮宇以非日常視角,呈現7組馬祖日常俯拾皆是的美景,並提煉出馬祖專屬的顏色,作為主視覺的色彩基調;還特別邀請到出生馬祖的當代書畫名家、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榮譽教授前副校長陳合成,以柔中帶剛的書法筆觸,詮釋本屆的主題字,完美融合了當代設計思路與傳統書畫文化精髓,呈現既思古又創新的豐富意涵。

小檔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12_策展主題「生紅過夏」,讓藝術成為島嶼酵母
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再次找來IF OFFICE 馮宇操刀,並邀請到出生馬祖的當代書畫名家陳合成,以書法詮釋本屆的主題字。(圖片提供:文總)

馮宇攜手攝影師鄭鼎、書畫名家陳合成打造主視覺

馮宇解釋,這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的主視覺,延伸了首屆藝術島「尋找經典馬祖風景」的設計思路並加以轉化升級,以四鄉五島中,7個馬祖珍貴並具代表性的日常風景為基礎,包括南竿養殖業的海上浮球、北竿的馬祖魚麵、芹壁聚落的壓瓦石、南竿八八坑道內的陳年老酒與津沙海灘、東莒的東洋山峭壁以及東引一線天,並透過攝影師鄭鼎與林科呈非日常、非一般的獨特視角,呈現出既熟悉、又新穎的馬祖印象切片,進而型塑成一個完整的島嶼篇章。

再透過從山到海,從傳統文化到建築群像延伸提煉出的馬祖專屬色票,搭配直式的主題字設計,以跨越影像和色塊的排列方式,象徵著「生紅」到「過夏」的時光律動和序列,並以多元的色彩呈現豐富多樣的風景和文化特色。

小檔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13_今年秋天,一同見證馬祖,從「生紅」到「過夏」,從藝術的醞釀到文化的發酵
這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的主視覺,以四鄉五島中,7個馬祖珍貴並具代表性的日常風景為基礎。(圖片提供:文總)

呈現馬祖淬煉的風土與地方能量

連江縣縣長王忠銘表示,如果第一屆藝術島是「生紅」,第二屆藝術島就如同「過夏」,就像在如寶石般綻紅的基礎上,歷經考驗淬煉,到了再度發光發熱的時刻。而「過夏」更呼應著藝術融入風土交會的環境、走入常民家戶,成為眾神應許的庇佑、成為馬祖人共同的呵護,進而與馬祖合而為一的過程。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collage南竿(津沙海灘)主視覺_北竿(壓瓦石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汲取馬祖珍貴並具代表性的日常風景為基礎。圖左為南竿(津沙海灘)右為北竿(壓瓦石)。(圖片提供:文總)

共同主辦文化總會提到,本屆主題「生紅過夏」呼應了藝術醞釀發酵的過程,這個過程遠遠不只一個夏天,而是數百年來,先民以漁以農,以及戰地政務時期留下來的文化資產,透過藝術及設計的手法轉譯再生,再經由藝術島釀成藝術的展場。以5屆10年為尺度進行思考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不只是地景的妝點,更要作文化治理的酵母,承繼無數個夏天的島嶼釀,重釀一罈以十年為度、生紅過夏的藝術豐饒佳釀。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collage1主視覺_北竿(魚麵)南竿(海上浮球)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汲取馬祖珍貴並具代表性的日常風景為基礎。圖左為北竿(魚麵)右為南竿(海上浮球)。(圖片提供:文總)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

展期:2023/9/23-11/12

更多資訊可至馬祖國際藝術島臉書IG查詢 

資料提供|文總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曾經矗立於舊金山Twitter(現名X)總部大樓外的經典藍鳥Logo,近期以35,000美元被拍賣售出。這隻充滿代表性的藍鳥有一個親切的名字「Larry」,命名自紀念波士頓塞爾提克隊的籃球傳奇Larry Bird。作為Twitter長達16年的品牌吉祥物,它見證了社群媒體的黃金時代,直到2022年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收購並重整該公司。

它是社群媒體發展史的印記

負責本次交易的拍賣行RR Auction表示,這個招牌不僅僅是一件大樓裝飾品,更是名留社群媒體歷史的經典:「Twitter的Logo象徵著世界的快速變遷。擁有它,就像擁有了一段改變國際溝通方式的時代印記。」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曾經矗立於舊金山Twitter(現名X)總部大樓外的經典藍鳥Logo,近期以35,000美元被拍賣售出(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自伊隆·馬斯克將Twitter重新命名為「X」,並大規模改革該平台後,其無論是在品牌價值或市場評價上,都陷入一片慘淡。沒有了深植大眾心中的藍鳥Logo與品牌名稱,令品牌價值嚴重受挫,其負面影響也逐漸顯露。

千中選一、15個圓形組成的藍鳥

其實,經常性更換Logo是科技公司的常態,Twitter則是少數的例外。沿用了十多年的這隻藍鳥,究竟蘊含什麼樣的設計巧思,能緊緊扣合品牌形象,與全球社群媒體的使用者產生共鳴?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沿用了十多年的Twitter藍鳥Logo(圖片來源:Martin Grasser)

名為「Larry」的藍鳥,由藝術家兼設計師Martin Grasser繪製,當時他才從藝術學校畢業不久,因緣際會進入一家新創設計公司West工作,入職第一項任務便是為Twitter設計Logo。為了找到最合適的鳥類,Martin Grasser花了許多時間觀看鳥類飛行影片,從冠藍鴉、麻雀到老鷹,最後選定以蜂鳥作為設計雛形。

專案進行期間,Martin Grasser沉迷於鳥類研究,諸如鳥類的翅膀比例、頭部與喙的曲線等細節都幾經琢磨,甚至在工作時播放亞馬遜雨林的鳥鳴聲作為背景音樂。不僅如此,為尋求完美的造型,Martin Grasser共繪製了上千隻不同姿態的鳥,才選出最終版本。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為尋求完美的造型,設計師共繪製了上千隻不同姿態的鳥,才選出最終版本(圖片來源:Martin Grasser)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鳥類的翅膀比例、頭部與喙的曲線等細節都幾經琢磨(圖片來源:Martin Grasser)

大眾所看見的成果,是一個線條比例勻稱的俐落設計,由15個大小不同的正圓形組成。在《Fast Company》的專訪中,Martin Grasser表示:「在Logo設計中,如此小的圖像需要重複性的形狀與結構,才不會顯得太雜亂,且更容易被人眼識別。」除了美學考量,這些圓形也代表著視覺的中立性,讓嚴肅新聞或娛樂影音、歡樂或悲傷的內容都能在Twitter上傳遞。此外,該標誌還承載著更深層的意義,象徵Twitter創辦時的核心理念——讓資訊民主化、讓每個人都擁有發聲的機會。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Logo由15個大小不同的正圓形組成(圖片來源:Martin Grasser)

如今,這隻經典藍鳥早已隨品牌改革成為歷史,卻仍在使用者心中留存鮮明的印象。

資料來源|Martin Grasser、Fast Company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京都「Yojiya」品牌識別更新!經典Logo化為簡約設計、吸油面紙上的「よじこ」角色化

京都「Yojiya」品牌識別更新!經典Logo化為簡約設計、吸油面紙上的「よじこ」角色化

以吸油面紙聞名的京都「よーじや」(Yojiya)品牌,將更換使用60年的品牌識別。另外,原本Logo中的女性形象,將化身為新角色「よじこ」,未來將運用於官方社群平台,也同步推出周邊商品。

「よーじや」的前身「國枝商店」創立於1904年(明治37年),販售舞台化妝用品與楊枝,而「よーじや」這個名稱,正源自於創業初期的主力商品——楊枝(Youji,即現代的牙刷)。1965年,手鏡中映照著京美人的Logo誕生,吸油面紙及其他商品的包裝上也可見該圖案,深受日本國內外顧客喜愛。(註:京美人指的是具有京都特有優雅和氣質的女性,通常穿著傳統和服,給人端莊高雅的感覺)

台灣人也相當熟悉的京都「Yojiya」(よーじや)品牌,以吸油面紙聞名,其將更換使用60年的品牌logo。(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台灣人也相當熟悉的京都「Yojiya」(よーじや)品牌,以吸油面紙聞名,其將更換使用60年的品牌logo。(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自1965年以來,手鏡中映照的女性一直是「よーじや」的代表形象。(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自1965年以來,手鏡中映照的女性一直是「よーじや」的代表形象。(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從伴手禮店到大家都熟悉的店

然而,這個京都的代表性品牌,不希望其僅是觀光客熟悉的品牌,更期盼能重新融入當地社群,從「伴手禮店」的固有印象,轉變為京都居民「熟悉的店」。因此,よーじや以「讓所有人都喜愛的京都(みんなが喜ぶ京都にする)」為口號,透過這次的品牌重塑,以更貼近在地的形象出發。

よーじや以「讓所有人都喜愛的京都(みんなが喜ぶ京都にする)」為口號,透過這次的品牌重塑,以更貼近在地的形象出發。(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ーじや以「讓所有人都喜愛的京都(みんなが喜ぶ京都にする)」為口號,透過這次的品牌重塑,以更貼近在地的形象出發。(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將標誌性圖案轉化為簡約設計

在這個全新的品牌識別,よーじや將長年來深受大家喜愛、手鏡中映照著女性的形象,轉化為簡約輪廓的設計,搭配以柔和線條呈現的よーじや、KYOTO字樣,展現了兼具經典與現代感的風格。不過,原本的Logo也將繼續用在以吸油面紙為主的產品、紙袋和店鋪招牌等處,以作為よーじや品牌的象徵,並沒有完全消失。

よーじや品牌新Logo(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ーじや品牌新Logo(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ーじや宣布更換logo後,引發熱烈討論。官方也特別解釋,原本手鏡上映照的女子形象並沒有消失,會繼續應用在吸油面紙包裝、紙袋,以及店面招牌。(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ーじや宣布更換logo後,引發熱烈討論。官方也特別解釋,原本手鏡上映照的女子形象並沒有消失,會繼續應用在吸油面紙包裝、紙袋,以及店面招牌。(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插畫家坂崎千春打造品牌角色

去(2024)年,よーじや在品牌創立120年之際,將手鏡中映照的女性正式命名為「よじこ」,而為讓よじこ更加親近大家,此次品牌更邀請了創作「Suica企鵝」等作品的插畫家坂崎千春,將這個經典的よじこ角色化。設計上,坂崎千春在保留原有印象的同時,也賦予其新魅力,因此,她留下よじこ標誌性的細長眼睛與旁分瀏海,並調整了五官輪廓,同時讓她身著簡單的洋裝。

よーじや以吸油面紙封面中映照於手鏡內的京美人設計為基礎,邀請因 「Suica企鵝」等作品廣受喜愛的插畫家坂崎千春打造新角色。(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ーじや以吸油面紙封面中映照於手鏡內的京美人設計為基礎,邀請因 「Suica企鵝」等作品廣受喜愛的插畫家坂崎千春打造新角色。(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同步推出よじこ周邊商品

在坂崎千春的創作之下,よじこ不再只是靜靜待在手鏡裡,而是偶爾會走出來四處遊覽,探索更多京都美好的官方角色,並將帶來更多溫暖與活力,與大家一同打造「讓所有人都喜愛的京都」。未來,よじこ也將廣泛運用於宣傳品、官方社群平台,成為品牌的新代表。目前,品牌也推出了よじこ的周邊商品,可於よーじや店鋪與官網購得。

よじこ將廣泛運用於宣傳品、官方社群平台。(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じこ將廣泛運用於宣傳品、官方社群平台。(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じこ」也順勢推出全新周邊商品。(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じこ」也順勢推出全新周邊商品。(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資料來源|株式会社よーじや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