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來說,開店、開一間自己的小店,是一輩子的心中夢想,不過地方小店的經營不比連鎖店,要如何從無到有的親力親為、成本規劃,以及展現個性創意的風格,這些更是要能挺過市場與時代考驗的關鍵優勢,為力挺特色小店,永豐基金會推出了「小店永豐計畫」,期許透過金融的力量建立平台,串起人與土地的美好價值。
近年來台青返鄉、青創圓夢計畫熱潮盛行於地方,希望藉由「地方創生」來帶動在地發展,每家小店背後都會有溫暖的信念與感人夢想,這些概念原意甚好,然而創業從來並不容易,青年在市場縮限的地方經營生意,不免直接面臨資金和經驗兩大考驗。
注入資金和資源扶植地方創生
本著希望建立一個平台和機制,讓大家幫助大家的永豐基金會,用長期對青壯世代的關切,決定深入地方,作為夢想小店的後盾,為小店和地方建構一個支持系統,在日常實踐的路上同行,以善意視角,看見為生活做出正向改變的心願。
永豐基金會董事湯曼琪表示,「小店是地方串接點,也是世代串接點,更是地方生意盎然的關鍵力量;透過資助計畫扶植在地小店,可以為社會議題帶來正向改變,共創永續永豐的美好生活。」
面對變化如此快的世界,成功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結果,讓地方擁有自己的力量,才能見證這片土地的美好實踐,此計畫一出,全台各界有多達二百家在地小店熱情報名,最終選出十家提供資金或專業諮詢的資源。
串連小店共創永續永豐美好生活
像是台東「好食果子」提出的「小農夫的好時夢想書屋」計畫。創辦人林沛縈和謝謹鴻兩人為青農,返鄉照顧以釋迦為本業的土地,有很多想法,不僅堅持草生栽培,孕育多樣性的果園環境,更種出冠軍釋迦外銷國際,力拼產業轉型,現在他們更想造書屋,用添置書籍、設計教材,打造社區共享學習場域,並串連學校提供多元陪伴課程,體驗式食農教育,讓釋迦園就是遊樂場,打造新價值農業,讓下一代能重建農夫價值認同。
而多年前回到屏東開設「小農餐桌」的目尼與小民,也提出了「山裡來的麵包菜車——城鄉農食料理互助照顧經濟」計畫。
為堅持部落的飲食文化,並找到更多延續價值的可能性,他們以麵包菜車,將部落小農的蔬果載到城裡販售,一方面可以增加部落婦女收入,讓山裡的食物和市區消費相互流動,另一方面,他們也利用經費打造教育下一代的社區環境,從土壤、教學、辨別果實到學習農作與語言,將部落理念價值傳承。
位於台中霧峰的熊與貓咖啡廚房,小熊老師林德俊為壯年返鄉開辦書房,他提出「貓頭鷹車車走透透」計畫,透過文創教育與社企行動,整合在地資源,除了積極培育在地老人成為高年級咖啡師,支持預防失智照護,更讓貓頭鷹車的移動式吧台展示在地特色,擴展關懷據點,讓致力復育貓頭鷹的桐林社區,也是里山生態示範社區,成為照顧人也照顧動物的貓頭鷹藝術村。
「小店永豐計畫」希望能透過「串連」突破個體的限制,導入眾人的力量,帶來更多、更好的改變,以各種在地小力量,連成一片台灣的美好風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美好交流,凝聚正向力量,同步實現在地共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