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日麗的初夏,孟耿如來到淡水山上的家門Kamon Café,那是一間夢境般的森林小屋,她靈動深邃的雙眼,像是山林中的精靈,引領著我們探索她創作木雕刻的內心世界,無邊無際,嗅聞著樟木香氣,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
愛創作的自己
談起創作的起源,耿如說她從小就喜歡畫畫,尤其最喜歡學校的美術課、家政課這類手作課程,每次上課都覺得很快樂,可能因為媽媽是服裝設計師的關係,也使她從小耳濡目染。但小時侯的她,從來沒有特別設下長大要辦個展這個目標,只是在家裡當興趣畫著畫著覺得很療癒,突然有一天,就獲得一個和其他藝術家辦聯展的機會,出展時,才發現別人會因為自己的畫而感到療癒,讓她覺得畫畫這件事情很有意義,希望持續下去。
畫畫時,孟耿如完全跟隨自己的心流天馬行空,並創造了一個角色叫做 Aru。她說,起初 Aru 是自己的投射,也是外星人,「在畫中,他可以完成許多我不能完成的事情。」無憂無慮,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讓現實中的她也彷彿跟著 Aru一起完成了那些事。在創作路途上,孟耿如從不設限,主題和媒材不拘,除了畫畫,也嘗試運用水泥、壓克力呈現畫中的世界,今年七月迎來木雕個展的她,則是在木頭的世界裡,愛上了大自然。
簡單得不簡單
孟耿如拍戲之餘,也喜歡逛展覽,看展的時候就常被木雕吸引。問起有沒有最喜歡的藝術家,她說,特別喜歡朱銘。朱銘的雕塑作品大多留有電鋸的痕跡,看似簡單卻極具張力,雕刻時要如何下刀,將那僅有的幾刀抓得精準並呈現出力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同時,她也很欣賞日本雕塑藝術家中村萌,充滿童趣、圓滑的線條。曾經在一次展覽上看到藝術家的紀錄片,影片中她一個女生出動吊車吊大型木頭,以及鋸木頭的樣子,都讓同樣身為女生的她感到很man,很佩服。此外,孟耿如還有收集日本藝術家Hirosuke Yabe的作品,充滿童趣、可愛的木雕上有著粗獷狂野的紋路,讓她很喜歡,也讓她在木雕創作上也以俐落不造作的刀痕,創作出心中所思。
不可逆的木雕
看著展覽中的藝術品,孟耿如本來覺得木雕好像離自己非常遙遠,因為木雕屬於不可逆的雕塑,不像水泥、陶土這類媒材可以修補,在木頭上消掉一塊就是 消掉了,除非硬是修補,否則痕跡就是在那裡,令人感到相對有挑戰性。
然挑戰性未曾消減孟耿如對木雕的喜愛,她決定趁還有一股熱情的時候去學著做做看。當時,每天從家裡到北投工作室跟著木雕老師學習,下課後回家繼續認真摸索練習,沈浸在木頭的世界裡,「因為喜歡吧,所以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快樂得不像是在做功課。」她笑著說。
享受和大自然一起完成作品
耿如告訴我們,她曾嘗試過水泥雕塑,只要知道水泥粉漿的調製比例,就能塑造模型去灌漿蓋出雕塑,相對好拿捏。與水泥相比,木頭則具有一個很特別的特性,在雕刻之前,不一定會知道每塊木頭裡面的紋路長什麼樣子,必須在雕刻過程中,將自己內心所想像的雛形順應樹木紋理去創作,一邊雕一邊聞著樟木的獨特香氣,就像是每天都和木頭一起工作,她也因此體悟,每件木雕作品其實都不是自己一個人完成,而是和大自然一起完成的,非常有趣。
雕刻時從不畫草稿的耿如,總是憑內心想像順應木材紋理去創作,所以作品時常跟一開始想的不太一樣,孟耿如一邊笑一邊分享這次個展,將會展出創作以來最大件的木雕作品,這件作品需要用到140公分高的樹幹原木,因為量體龐大的關係,邀請了臺灣藝術大學的學生來協助,有小助手的幫忙,就必須將草稿畫給他看,她說因為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素描底子,所以可能會看起來很像插畫,本次展覽中也將會看到她畫的手稿。
以純真自然療癒人心
孟耿如的創作風格,總是給人童趣療癒的感覺。在創作的時候,她喜歡追求像是小朋友畫的、沒有被社會化過的線條,在別人追求精準完美之際,她渴望的是不精準、不熟練,讓作品呈現完整地樸拙純真。她坦言說,這還滿難的,就像人心一樣,一但開始工作接觸社會,想要回到想小朋友一樣那麼單純,直接不做作真的不容易。為了達到孩子般的境界,左撇子的孟耿如曾經用右手來作畫,但沒想到右手也愈來愈熟練,最後竟能左右開弓一起作畫。對此,她無奈地笑說「事實證明熟能生巧,只要有心練習,任何事情都一定做得到。」後來,乾脆放下畫筆,直接用手指塗抹顏料。
家人的陪伴
簡單粗獷的紋路,是孟耿如的創作特色。採訪這天,孟耿如帶來三件作品分享創作故事。這三件作品都是外星人Aru的造型,但是分別代表著不同時期、人物,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件有妹妹頭瀏海、顏色較為豐富的木雕,是較為早期的作品,代表著那時候留著妹妹頭瀏海的孟耿如,從紙上繪畫躍出成為木雕的 Aru,還存在著當時的稚氣。這件作品因為要翻模,所以保持圓滑溫柔的線條,並在妹妹頭瀏海區塊刻意不上色,保留木頭最原始的紋路,成為此件作品耐人尋味的特色。
後來,Aru不再只是她自己的投射,可能是生活中的任何人,也可能是正在觀看作品的你,呼應著孟耿如不受任何拘束的創作風格。當天的另外兩件作品, 外星人Aru褪下妹妹頭,蛻變成小花人。這兩件是她以家人為靈感,創作出代表家人的系列木雕,這系列木雕並無出售,就放在工作室裡陪伴著她度過創作的每一天。
其中一件是兩個Aru牽著手,粉紅色的是孟耿如,藍色的是先生黃子佼。孟耿如說,這是創作中第一次出現藍色的Aru,似乎象徵著黃子佼在她心目中佔據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同時,她也分享製作這件木雕特別困難的地方。這件作品未經拼接、組裝,而是用一塊原木雕塑而成,所以兩人牽手下方的鏤空造型其實充滿了挑戰性,因為木雕刀長度很長,在鑽孔時會有許多死角,這個看似簡單的挖空,過程中該如何下刀其實充滿著技巧。製作木雕時,孟耿如會觀察木頭的紋路,有時也會刻意保留木頭的結眼或裂痕。譬如當天的另一件作品,是她以弟弟的形象雕刻出 Aru抱著雙膝若有所思的樣子,看似有些孤單的背影,背上的裂痕和節眼,就是孟耿如刻意保留的地方,借用原生木頭的痕跡,表現當時弟弟患有憂鬱症的含義。除此之外,這系列木雕還有爸爸媽媽與其他家人。女兒玉米出生以後,也常常來到現場陪孟耿如工作,「這時候我就會更享受。」每天都被女兒療癒很開心,作品的顏色與氛圍也變得愈來愈粉嫩。
坦然面對生活
孟耿如舉辦個展之際,正在新的劇組拍戲,同時又要管理品牌的她,除了盡量按照計畫和步調進行讓各方面保持平衡之外,也難免會遇到有突發狀況而失衡,「這時候真的很累。」她說,此時會透過和團隊分配工作,讓自己有更多喘息的空間。同時間扮演不同角色的她,發現許多事情其實沒有那麼難,但是牽涉到人就會比較複雜,畢竟彼此個性不同,只要經過磨合抓到默契,就能讓事情進行得更順利,當然還是會有許多未知的狀況,不過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也許再早個幾年,有些事情會讓她生氣,但是現在,她會選擇暫停一兩個小時再回頭來面對,有時後事情就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了。「有時候你越急迫著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你越抓不到那個東西。創作也是一樣。越想畫出偉大的作品,反而真正想要創作的初心就消失了。」她有感而發地說,創作時一旦發現心態不對,就會讓自己停下腳步回家休息,明天再來試試看。
孟耿如心境的轉折,也讓我們在她的作品中看見轉變。回溯前一次繪畫個展,主題較為悲傷,顏色較為深沈憂鬱,但是因為女兒出生以後,她透露這次個展會更跳脫框架,主題會圍繞在宇宙神秘的未知與科幻,採用更多粉嫩色調來營造魔幻的氛圍,以更天馬行空的想像創造Aru無拘無束的世界。
生活中的工藝
於孟耿如而言,工藝是介於理性與感性的中間。她舉例,譬如看到一把很有藝術感的剪刀,做工很精準、精細,人們會說這把剪刀工藝很好,可大家不會說這個藝術性很好;亦如同一支非常名貴的手錶,也是在追求最高品質的極致工藝,製作工匠用職人精神,將一件生活中會用到的物品做到最頂級,除了有藝術性之外, 也展現出工藝價值,所以她認為工藝時常是與生活有關的事物。
早期還沒開始創業的她,理所當然地認為手作品是最獨一無二的,然當時過境遷,現在想法也有所不同。在創作路途上累積經驗的孟耿如,發現一件作品或一位藝術家倘若要被看見,必須創作出大量作品,才能讓喜歡的人擁有和使用。她指的不是大量複製,而是創作更多獨特作品,也曾有藝術家前輩給予建言,必須要在有想法、靈感的時候多加創作,時常曝光展出,才能讓大家容易記得你。
不只是演員,也是藝術家
在演員、品牌創辦人、母親、藝術家等多重斜槓角色中,孟耿如並不會因為想要特別成為某個角色去執行,而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努力。如同她的創作理念,因為內心有靈感才有美好作品可以與大家分享。孟耿如說,為了讓大家更聚焦於她的藝術創作上,這次個展的藝術家簡歷,將不會寫出她過去影視作品的經歷,而是以藝術家孟耿如的身份來讓大家認識。這次個展上也將會有側拍影像,記錄下創作過程,讓大家看到真真實實創作的孟耿如,不再是透過演員的角色,而是透過作品,認識這位藝術家。
文字|何芳慈
攝影|Kris
彩妝|Sandy
髮型|偕莞瑄
造型|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