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開嘉市集「+冰」登場!集結140攤北中南特色品牌,推出限時涼感商品

2023 開嘉市集「+冰」登場!集結140攤北中南特色品牌,推出限時涼感商品

雙月份第三週登場的2023開嘉市集,從4月開幕場、6月+辣主題、7月艸食祭,8月開嘉全新企劃將以「+冰」為題,於8/19、8/20在嘉義文創園區兩天亮相,集結140攤北中南特色品牌,推出限時涼~感限定商品,在酷熱又陰晴不定的夏日,準備擄獲你的涼意。

小檔2023開嘉市集363410895_606983841555333_3359490840021848044_n
2023開嘉市集「+冰」於8/19、8/20在嘉義文創園區兩天亮相。(圖片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2023開嘉市集「+冰」5大亮點

✸ 亮點1:嘉義冰友齊聚一堂

邀集23家嘉義在地品牌限定出攤,包含位於嘉義民雄的精緻義式冰淇淋「尋光小徑」、隱密在巷弄裏的獨立小店「裏隅IN A CORNER」、嘉義款的法式甜點「C’est C’est pâtisseries」、從東京澀谷回到嘉義西區的甜甜圈「Haritts」、游牧於各城市的行動咖啡車「星耀辰咖啡車計劃」,以及第三代回嘉的「湯城鵝行」,將傳統鵝肉美食與新型文創概念結合,呈現嶄新面貌。現場還有花藝、插畫、皮件、金工等職人品牌,包含花藝品牌「幸草Sheen」、「q flower」;手工藝品「odorikoko踊の心」、「仙仙日常」、「嗤漢陶」,多種涼文創等著你來發掘。

小檔2023開嘉市集餐飲 尋光小徑義式冰淇淋
尋光小徑義式冰淇淋(圖片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小檔2023開嘉市集手作 幸草Sheen
幸草Sheen(圖片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 亮點2:全台風格品牌一起回嘉

高雄必訪韓系咖啡廳「共生咖啡」、知名市集吉拿棒品牌「H&H現炸吉拿棒」、自家栽培烘焙「觀九峰咖啡」、來自港都第四代掌舵的糯米腸老店「日腸小室」、外觀可愛又可口美式軟餅乾「KOEKJE美式軟餅乾」,各縣市美味代表也將推出主題限定特別餐點等你回嘉。

小檔2023開嘉市集共生咖啡
共生咖啡(圖片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小檔2023開嘉市集餐飲 觀九峰
觀九峰(圖片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另外,市集也邀請木作、插畫、器皿、皮革、織品、香氛等設計品牌,像是以亞麻與棉麻等天然面料融合插畫手工刺繡的「greensouls」、從台灣經典茶韻為氣味設計視角的香氛品牌「郁郁YùYù」、手工天然礦石設計飾品「扶桑花女孩」,將女子日常賦予刺繡生命力的「隅隅實驗室-1000枚女子展」等近100家設計品牌,帶上你喜歡的作品、適合你的香味滿載而歸吧。

小檔2023開嘉市集郁郁YùYù
郁郁YùYù(圖片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 亮點3:冰的拉!主題限定店家

夏日消暑品牌也將來到市集快閃,包含「弎san cha cafe」推出限定錦系抹茶冰淇淋、「尋光小徑」限定泰國金枕頭榴槤霜淇淋、「觀九峰咖啡」帶來焦糖奶冰磚咖啡,「蔦丘」可愛又涼快的もも白桃刨冰,融化在嘴裡的冰涼,解一身的暑氣。

除了純冰品、飲料,也有許多烘焙品牌推出許多匠心獨具的夏日限定+冰甜點,於手作獨有的細膩口感中更添一層沁涼。「樹皮小姐」冰涼蜂蜜鹹奶油德國麵包、「初茉制甜室」香香冰巧布朗尼、「蘇比黛西」棉花糖小雪山、「C’EST C’EST PÂTISSERIE」冰芯舒芙蕾、「YUFU」阿薩姆奶茶冰淇淋夾心餅乾、「森杉水果室」冰棍葡萄糖葫蘆,匈牙利純素「青鳥原味甜點」馬卡龍冰淇淋三明治等多種冰涼甜點等你一嚐。

小檔2023開嘉市集蔦丘
蔦丘(圖片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小檔2023開嘉市集餐飲 蘇比黛西SOUPYDAISY 01
比黛西SOUPYDAISY(圖片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 亮點4:嘉義三涼合體現身:涼麵、涼菜、涼圓

本次邀請嘉義在地涼麵店「花田涼麵」現場販賣嘉義三涼:涼麵、涼菜、涼圓。當天也會準備特製蔬果麵體(火龍果麵、南瓜薑黃麵、綠藻麵),以及最傳統的黃扁麵供選擇,在炎熱的天氣中也能品味嘉義道地消暑美食,帶來涼爽舒適的體驗。

小檔2023開嘉市集288678038_5274573432624588_6090279507956649474_n
市集現場也將販賣嘉義三涼:涼麵、涼菜、涼圓。(圖片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 亮點5:最嘉冰店指南

除了鹹食的嘉義三涼(涼麵、涼圓、涼菜)外,還有許多嘉義限定的「甜」冰店,比如「一涼製冰所」的餅乾三明治冰淇淋、「桃城豆花」與「品安豆花」的豆漿豆花,還有綠豆粉粿、菜燕湯等、涼西丸等,來開嘉之餘也一同去踩點!

2023 開嘉!PLUS +冰collageLA RUE文創設計
(左)桃城豆花、(右)品安豆花(圖片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2023 開嘉!PLUS +冰 

◍ 日期|08.19 - 08.20 

◍ 時間|14:00 – 20:00

◍ 地點|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林蔭大道

◍ 官網|http://www.chiayiopenpossiblemarket.com/2023

資料提供|LA RUE文創設計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目目非營利首檔展覽《尋常之外》華山登場:看見框架外的教育需求,以「目光魔法」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

目目非營利首檔展覽《尋常之外》華山登場:看見框架外的教育需求,以「目光魔法」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

當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動作,對某些人而言卻是艱鉅挑戰,當一句問候、一場溝通都需要透過「眼神」才能實現——你是否能想像這樣的世界?由目目非營利團隊策劃的展覽《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於 2025 年 4 月 18 日(五)至 5 月 4 日(日)在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 4A 館舉行,邀請觀眾一同走進目光的世界,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看見更多生命的可能。

目目非營利團隊前身為專注於眼動科技應用的科技公司,起初開發輔具協助重度肢體障礙者以眼動控制電腦,滿足他們在溝通、學習與日常生活上的需求。長期投入後,團隊深知僅有科技並不足以支撐改變——還需要教育、陪伴與制度支撐。於是進一步成立非營利組織,投入眼動師資培訓與教育資源開發,並致力於推動融合教育與社會倡議,期望打造一個對所有人都更友善的環境。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本次展覽共分為三大展區:「尋常,之外」、「目光魔法」與「目光所向」。第一展區「尋常,之外」以雨幕與孤島意象打造沉浸氛圍,帶領觀眾抽離日常,進入重度肢體障礙者所經歷的迷宮世界。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動作,對他們而言卻可能充滿阻力與掙扎。透過空間氛圍與敘事的設計,邀請觀眾從他們的視角出發,理解在尋常之外所藏的勇氣與韌性。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孤島象徵著重度肢體障礙者所經歷的迷宮世界,孤立的頭罩希望讓觀眾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嘗試理解他們的世界。(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第二展區「目光魔法」則以奇幻森林為靈感,透過光線與色彩營造出如魔法世界般的場景,象徵科技突破生理限制的力量。觀眾可以親身體驗「眼控互動」的多媒體技術,深入了解目目團隊如何協助孩子透過眼動進行溝通與學習。展區內設有以懷舊Game Boy為靈感的遊戲面板,讓觀眾透過眼動裝置操作視知覺遊戲以及眼動童書,體驗學習歷程,欣賞這群身體受限、目光卻自由的孩子及青年們,共同創作的日常影像故事與眼動作品,並展出目目團隊推出的實體童書與教學教材,感受科技轉化生命的溫柔力量。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運用炫光壓克力營造繽紛的魔法氛圍,傳達透過眼動裝置,目光彷彿擁有魔法的意義。(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第三展區「目光所向」回到現實,聚焦目目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實踐與推動歷程。從眼動科技的教學應用到師資培訓與議題推廣,展現當目光成為語言,每一次凝視都能跨越沉默,串連出理解與陪伴的力量,為社會注入更多溫度與可能。

《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是一場從視線出發的旅程,也是一場通往理解與包容的邀請。我們誠摯邀請您前來參與,一同見證科技如何成為溝通的橋梁、教育的支持與生命的希望。在這裡,每一道目光,都通往一個更加多元與溫柔的世界。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城市上有一顆顆透明圓球,每一顆圓球象徵一位重度肢體障礙者,期望以目光打造共融社會。(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在「目光所向」展區旁有目目的歷年歷程,和眼動師資培訓旅程。(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展覽期間特別策劃多場跨界活動,邀請黃瑽寧醫師、諮商心理師及Podcaster海苔熊、變裝藝術家UG、主持人黃豪平、「維多叔叔的故事歡樂車」與「叮噹媽咪的故事花園」Podcast 團隊、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國立臺北大學張恒豪教授與多位眼動老師,從醫學、心理、教育、影像、故事到法律等不同角度,共同探討障礙、溝通與融合教育的多重面向。活動形式涵蓋跨域講座、親子共讀、紀錄片放映與映後座談。此外,活動期間也將由KAIBEAUTY特別贊助「目光」主題的神秘小禮物,讓我們一同透過目光,重新思考「障礙」與「融合」的意義,感受那道視線所能照見的希望與可能。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展區互動裝置以復古Game Boy的按鈕形式呈現遊戲氛圍。(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特展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中4A館

展覽日期|2025.4.18(五)-2025.5.4(日)

展覽時間|平日 11:00~20:00(最後入場時間 19:30)

     假日 11:00~21:00(最後入場時間 20:30)

更多活動與講座資訊請關注「目目非營利」官方社群,或造訪展覽網站

資料提供|目目非營利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兩年一度的纖維盛會!第2屆「島作」纖維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攜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交織創作和生活

兩年一度的纖維盛會!第2屆「島作」纖維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攜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交織創作和生活

生活工藝市集「島作」,二度舉辦聚焦纖維工藝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歷時9個月籌備,引領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與精選陶藝、花藝、攝影、選品及飲食等生活品牌,將於 4/18~20登場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生活工藝市集「島作」創立於2017年,多年來,為生活工藝創作者及愛好者們搭建交流平台,也創造交換生活經驗與交流情感的場域。成立初3年,市集著眼廣泛的工藝門類,2020年起,發展聚焦「陶藝」的專門主題市集「陶作集」。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而「纖維集」的誕生,則源於島作主辦人孫明華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吳佩珊老師的一場聊天,聊到學生畢業後就業的困擾,主辦人孫明華思索,「那我們大人可以做什麼?即使不是給條很明確的路,但能不能給讓孩子們對於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想像?」

於是2023年起,島作更進一步以「纖維」為主題,邀請台灣的纖維作者們染色、編織、成型,展演纖維的各種可能。

探詢材質&手法,藝術&實用

那市集會如何定義「纖維」?其實除了材質,手法上也納入考量。島作在選擇作品時有兩大方向,一是從材質出發,棉、麻、紗、竹、藤;此外,無論使用什麼材料,只要用到傳統的「鉤、織、編」技法亦可。

一直以來,島作的報名評選核心價值之一,是販售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實用性間的平衡。如今纖維集來到第二回,孫明華比較陶作集的三回經驗,直言纖維集的評審過程更加困難。纖維創作的基本材料超乎想像得多,工法涵納染、繡、編織,每個環節都是創作者的選擇與決定。「纖維是很特別的材質,從材料選擇開始就會有作者的意識。」孫明華說。

2025島作纖維集參展品牌一隅。(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2025島作纖維集參展品牌一隅。(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今年評審團組成包含纖維專門家楊偉林、異材質觀點的金工創作者陳郁君、以使用角度切入的菩薩寺監寺葉本殊,最後加入島作觀點設計師王進明,讓每個邀請與入選品牌皆是一時之選。 

主題定為「交織之間」,則是期待各種關係,不只有淺淺的表面之交,還能有重疊融合的織,產生更多的互相理解,邀集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與精選邀請陶藝、花藝、攝影、選品及飲食等生活品牌齊聚。

擴展格局,進化的展會場景

島作一直期許能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向大家介紹器物在生活中的各種樣態。孫明華思索,隨著時代變遷,溝通管道與創作方式日新月異,現下求效率的快速消費之下,市集作為載體,還能為創作者與使用者創造出什麼新的火花?

於是,島作進一步嘗試跳脫市集的框架,將格局從market(市集)拓展到fair(展會),在空間場域中與多位創作者合作裝置藝術。自去年起,島作的入口意象由被喻為「叛逆建築師」的陳冠華設計製作,他從主題延伸設計的入口意象裝置,不僅為年度主題拉出另一條思考線,更讓入場觀眾感受到島作對於展會呈現的敬意與慎重。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今年則考量纖維的材質特殊性,將以整個展場為視覺畫面,汰換既定塑膠衣架帶來的夜市感,特別請陳冠華打造木製吊架從天而降,為參展品牌提供大塊面呈現纖維工藝的最佳展演。 

編輯出身的孫明華,也習慣想像進入場地就是翻開一本書,以編輯思考安排現場攤位的排列,「誰的隔壁是誰,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而且安排都是有原因的。」每個人在哪個位子?這點也值得到訪者觀察、感受。

目前,島作的陶作集和纖維集都是以兩年一度為單位在進行,「我們始終希望台灣的好作品都可以被看到,台灣有更具有在地性的作家可以提供你的需求。」孫明華分享,「這是我個人很主觀的感受,一個好的作品一定透過不斷的磨練,給朋友用、給自己用、自己不斷地思考,絕對不會是在短時間有很大的改變,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再見時就可以有跟兩年前不太一樣的呈現。」

探索展中展

除了經過嚴格評選脫穎而出的 41 組參展品牌,及受島作之邀的品牌之外,今年團隊特別在展場內規劃了3個「展中展」,讓所有來場者不僅僅是在每個攤位間往返,更是在探尋步移中,發現不同視野觀點的纖維表述。

Dodoer 物物者

剛結束在慕尼黑的展覽《嘟嘟好平安 pin pin an an》,聚集 25 位金工作者,再次從「台灣人的首飾」出發,問了一題:「如果銀樓是台灣人第一件首飾的來源,那台灣人身上還配戴什麼?」就此得到「護身物的配戴」這個答案。歡迎大家透過這個展看見護身符的新詮釋。 

南藝纖維

在島作第一回纖維集得到無數好評的南藝纖維,此次再度加入。經過數個月的徵件準備,在校生及畢業生徵件,經過校內評審老師評選選出18位校生及畢業生一同加入 2025 島作纖維集。 帶著青春與創意前來的作品們,相信能帶來另一番島作風景。本次師生團隊以「型糊染」(作型紙後,塗抹黃豆糊作紡染,是一項很傳統的工藝),經歷無數個日夜,經七次藍染染出完美的藍,在現場不要忘記抬頭欣賞一下這件作品!

實心裡

原定4月於實心裡開展的「RIRI TEXTILE」,將展覽首日訂在島作與更多朋友分享, RIRI TEXTILE 的風格著重自然與手工之間的對話,透過草木染呈現季節流轉的色彩與質地層次。 織物設計簡潔內斂,強調節奏、觸感與空間感,展現克制且細膩的美學語言。

「透過歷年創作者與消費者的回饋:島作不只是個市集, 而是以作品為中介點,提供豐沛的生活經驗交換與情感交流。 」 ——孫明華說。 

(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2025 島作 2nd.纖維集

展期|2025.04.18-04.2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紅磚區 西一西二西五館

完整參展品牌名單&更多資訊 請見島作官方平台|WEBIGFB

購票請點

資料提供|島作 實心裡、文字整理|李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