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外場經理跟好主廚一樣難找,在米其林的評鑑標準中,服務也是評比的重要準則。我們把目光轉向這過去容易被忽略、卻亟需靈活身段的職位,請態芮Taïrroir外場經理何嘉菱(Viota) 與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老師,分別從服務端與客戶端的視角,來看待外場經理的運籌帷幄。
在國外烹飪實境節目《頂尖主廚大對決》(Top Chef)中,令主廚參賽者最聞之喪膽的挑戰,便是在幾天內分工合作「開一家餐廳」,設定菜單、風格和服務流程。而其中最容易把事情搞砸的,就是被分配到擔任「外場經理」的主廚。不論他在廚房如何呼風喚雨,又宣稱自己多懂得面對人群,任務執行過程裡很少不急如熱鍋螞蟻,或讓場面陷入膠著的時候,更甚者導致自己因此被淘汰。這時主廚總會大嘆:「當好外場經理,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盤子以外的事全歸她管
在餐廳裡,外場經理看似與盤內食物無關,實際上卻是與盤外一切事物的流暢運作息息相關。我們請米其林二星餐廳態芮Taïrroir的外場經理何嘉菱,分享一天的工作內容:從11:30上班開始,到店安排現場的人員到班和工作站就緒,確保每個區域都已備妥;接著和主廚開會,安排今日注意事項。中午客人抵達,迎接一連串用餐相關的細節張羅,包括餐酒搭配、吧台促銷、忌口事項,擔任客人與廚房之間溝通管道。到了下午客人散去,結帳完她必須處理招募、報到、採購等相關文書工作,直到晚餐檔期來臨,再度重複流程。
「簡單說,就是控制整場的速度、節奏與流暢度。」在多如牛毛的工作事項中,何嘉菱歸納出外場經理的核心職責,像是交響樂團的指揮,眼觀四面確保台上演出天衣無縫、每位樂手都能得到發揮。過去她曾在美式餐廳、麻辣鍋店和牛排館擔任共十多年的外場,也曾一度進辦公室工作,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如臨現場」的工作性質,終而進入態芮扛起「門面擔當」。當主廚在廚房與爐火食材奮戰時,她樂於應付外頭熱滾滾的客流。「每天都是例行公事,卻不覺得累。因為每位客人身上都有故事,會帶給你不同東西。」何嘉菱笑得誠摯。
長袖善舞,帶你進行美食導覽
做外場經理,就是必須身段優雅地打一場很容易被低估的仗,特別在態芮這樣的fine dining餐廳。「客人來fine dining就是享受一個旅程,體驗一整套理念,從服務、酒水到餐具,都要環環相扣。身為外場經理,與其在那邊壓力大,不如好好珍惜、照顧每位上門的客人,都能享受每一刻。」何嘉菱打了比喻。她也分享自己的經歷,像是見到孕婦來,在座位主動提供靠枕;若有嚼口香糖的客人,也體貼遞上餐巾紙(供包裹吐掉的口香糖),看到客人手部行動不便,要提醒廚房用有把手的咖啡杯取代無把手的湯碗,以利於客人喝湯,還要記得同桌客人都得一起換,以免突顯當事者的尷尬。像這些細節的關照,不只需要縝密心思,還需要迅速的超前佈署,才能把服務水準拉到新境地。
擁有豐富餐飲經驗的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也提出自己的觀察,認為這過去常被認為「跑堂的」的職銜,蘊含了高深學問與藝術。她提到自己怕冷,有次到餐廳入坐後不必她開口,經理已自動把冷氣調弱並遞上毛毯,就像有遠端讀心術。而她也認為,外場經理需要充分掌控節奏。「這 件事在西餐特別重要,因為每個人進食速 度不一樣,如果上菜節奏掌控好,其他細 節都會一氣呵成。如果一頓飯拖太長,客 人容易疲倦,進而失去對後面菜色的鑑賞力。」葉怡蘭說。
如同搖滾樂團的鼓手,必須抓住最能傳達歌曲核心的節拍。若放到外場經理身上,也反應在「說菜」技巧上。葉怡蘭從客人角度出發,認為外場經理最好省略華麗詞藻,以一般人容易理解的方式,精準扼要傳達主廚的理念與用心。「這需要能力與熱情,以及對主廚菜式充分的理解與認同。這會是現代fine dining最主要的挑戰,當每道菜都是藝術品,外場經理就像美術短導覽員,有一大堆背景資料要記,我都佩服他們怎麼能記起來。」
在客人與主廚之間擔任神翻譯
「其實這份工作最具挑戰的部分,是擔任主廚跟客人之間的翻譯者。」何嘉菱舉例,像是客人沒到齊卻堅持要先上菜,主廚怕破壞餐點風味也不願配合,這時卡在中間的外場經理,要懂得不露痕跡打拖延戰術(「好比,慢慢介紹菜單、餐酒搭配,以爭取更多時間等客人到齊」)力求雙方共識。又或者,曾遇到因為中醫交代不能吃寒性食物的老先生,對菜單上每樣食材百般挑剔,涼的不行、瓜類也不行,但主廚也有他的脾氣與堅持,這下怎麼辦呢?她得一道道菜跟對方解釋主廚選材背後用意。久而久之,原本姿態極高的老先生也被打動,吃完飯態度有了大轉變,從此還每月固定造訪。
就像努力破關打怪,每次遇到新挑戰,何嘉菱回家便百般思索,設想出下次能更圓滿解決的方法。「許多客人對於吃fine dining仍會感到緊張,認為充滿繁文褥節,態芮是充滿台式感情的餐廳,我們會用噓寒問暖的方式,來引領大家進入美食旅程。」
「好的外場服務,讓客人除了享受餐點,心靈上也會或獲得滿足。外場與內場是否配套完整,是我評斷一個餐廳的標準,若能環環相扣、圓熟運作,可以讓用餐體驗提升到新的等級。」葉怡蘭舉例,晶華Robbin’s牛排屋的資深協理劉文秀 (已於2015年過世),和欣葉鍾菜的集團副董事長鐘雅玲,從外場主管一路晉升到管理職,在業界有著神級地位,連餐廳都以之為名,不僅吸引鐵粉客人,甚至可以幫熟客安排私房菜單。「他們充分在位置上發光,撐起最高榮耀。」而葉怡蘭對近年米其林進駐台灣所引起的風潮提出觀察,像更多餐廳為躋身米其林或必比登之列,即便是中價位餐廳,也開始思考如何講究制度化與風範,提昇外場專業。
累積專業的厚度才能留住人才
「過去在歐洲用餐,你可以感受到他們外場都白髮蒼蒼卻很有風範,在這位置上堅守一輩子,層層累積對料理的了解。他們把餐飲文化的厚度,累積成一種藝術,和台灣、美國的外場年輕化形成對比, 這牽扯到很根源性的傳統,反映出這職業是否養成專業體系,是否得到社會的看重。」葉怡蘭說,她也樂見台灣這幾年開始摸索如何把外場發展成完整體系,讓服務本身跟菜色一樣閃閃發光,建構出更好的餐飲文化。
當然,這不表示好的外場經理非得去歐洲或花大錢上餐廳才能有幸遇見,在葉怡蘭心中,台式風味十足的雞家莊餐廳外場阿姨即是在地代表。她們風格直率甚至帶點強勢主控,但身為熟客其實非常樂得交給她們排菜,舉凡哪樣食材重複了,或青菜沒點到,都逃不過阿姨法眼。「她們建議很精準,讓客人覺得被照顧疼愛,也是很有趣的特色。」葉怡蘭笑說。下次上餐廳時,別忘偶爾把焦點從桌上的菜移開,分些心思與掌聲給那些在身邊奔走的外場人員,享受難得「被疼愛」的用餐體驗。
文| 李郁淳
攝影|林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