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9月5日)首航的「澎湖輪」,由「鳴日號」設計師、柏成設計主理人 Johnny Chiu 邱柏文操刀,翻轉交通工具的純功能導向,以「慢活美學」為意象,將船隻化為一座移動的島嶼,帶著澎湖群島的性格,開啟台灣海上運輸的想像。
為往返高雄港與澎湖馬公港的客貨兩用船「澎湖輪」,可載運旅客 600 人、4 台大型遊覽車及 82 台小客車,由台灣設計研究院整合策劃、「本質設計」負責品牌企劃、「博瀚設計工作室」打造指標系統、日本內海造船廠製造,顛覆過往普遍認知的「日本設計,台灣製造」模式,以設計理念、品牌、指標、空間設計,證明台灣近年來大大提升的設計能力,更希望能成為未來交通船的典範。
克服時間壓力、船艙設計的複雜過程
原先預計要花三年建造的「澎湖輪」,因種種原因必須在兩年內落成,是本次最大的挑戰。船艙跟一般室內設計的工法本來就有很大程度的差距,又由於內裝的材料都需經過防火認證,能夠選擇的材料有限,光是牆面換一個顏色就要重新認證一次,施作的時間十分緊湊。
邱柏文提到,最一開始時,澎湖輪的內裝圖是由日本公司方設計的,「日方看到的澎湖,是網路搜尋出來的澎湖名產,他們看不到在澎湖生活的『慢』。」台日團隊間花了很多時間溝通討論,才有現在的澎湖輪。
在海上延伸澎湖式「慢活美學」
澎湖的「慢」,是潮汐、是沙灘漫步、是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划槳,這些元素都透過邱柏文的巧思呈現在澎湖輪上。這艘宛如星級飯店設計的客輪,期望重塑乘客對於海上運輸的既定印象,讓平時習慣搭飛機、快艇旅行的人們能夠慢下忙碌的步伐,細細品味生活。
從細節著手,傳遞自然平靜氛圍
澎湖輪上設有 6 種不同的艙等,參考飯店和商務機艙的內裝,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邱柏文解釋,艙內硬體能變化的有限,但從材質、色系著手,就能讓乘客的感受截然不同。像是座艙的地板選用淺沙色、灰色系,營造出沙灘與岩岸的舒適感;臥鋪房也選用溫潤的淺色木質床架和簾幕,取代過往「台華輪」冰冷無生氣的設計。
在燈光設計上,過往大家常覺得「越亮越好」,邱柏文則認為「有層次的燈光,更能凸顯空間的氣氛和風格」。無論是座艙、臥鋪、餐廳,都大量運用間接照明,可以隨著乘客的需求、船外天色的變化調整光線,看似微小的改變,就能讓整體空間柔和許多。
裡外呼應設計,與大海連結
除了從細節元素中模擬澎湖的慢生活,空間上也和船隻外身設計、海洋意象有所呼應。例如,觀景甲板就繪製跟船身一樣的橘、藍色幾何圖形;經濟艙座椅的配色,也安排從內側的白色到靠窗的藍色,與窗外海洋連成一線;餐廳牆面的弧形色塊,則是船身的外觀剪影。
資料提供|柏成設計 JC. Architecture & Design
圖片提供|柏成設計 JC. Architecture & Design、Lucinda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