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當地泥土植物的開放式幼兒園!日比野設計「JPP Nursery」培養孩子關懷之心

取材當地泥土植物的開放式幼兒園!日比野設計「JPP Nursery」培養孩子關懷之心

專門設計日本各地幼教設施的「日比野設計 幼児の城」事務所,於福井縣敦賀市打造「JPP Nursery」幼兒園,運用當地資源建造土牆、磚牆與木紋地板等,並以開放式的空間規劃,讓孩子從小培養與週遭建立連結,進而關懷他者的能力。

專門設計日本各地幼教設施的「日比野設計 幼児の城」事務所,於福井縣敦賀市打造「JPP Nursery」幼兒園(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專門設計日本各地幼教設施的「日比野設計 幼児の城」事務所,於福井縣敦賀市打造「JPP Nursery」幼兒園(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專門設計日本各地幼教設施的「日比野設計 幼児の城」事務所,於福井縣敦賀市打造「JPP Nursery」幼兒園(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專門設計日本各地幼教設施的「日比野設計 幼児の城」事務所,於福井縣敦賀市打造「JPP Nursery」幼兒園(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JPP Nursery」所在的敦賀市過去作為亞洲、歐洲以及日本各地區的貿易據點,擁有繁榮的港口。幼兒園內便呼應這樣的城市特色,從港口的燈塔發想,打造了一個金字塔形狀的甲板露台,孩子在這裡玩耍時,也在無形間增加日常的運動量。

「JPP Nursery」呼應所在城市的歷史背景,以燈塔為發想建造的露台(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JPP Nursery」呼應所在城市的歷史背景,以燈塔為發想建造的露台(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讓身心障礙的孩子能被完全理解

雖然日本長期以來逐步推廣「包容性教育」,然而由於教員不足,身心障礙的兒童經常面臨霸凌等問題。「JPP Nursery」園區內設有各種功能的活動場所,希望打造一個能讓孩子們互相理解的教育環境,提供的三種服務包含日間幼兒園、放學後托育、生病兒童托育,從0歲起便可使用該設施,最大可接受18歲的青少年。

「JPP Nursery」園區內設有各種功能的活動場所,希望打造一個能讓孩子們互相理解的教育環境(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JPP Nursery」園區內設有各種功能的活動場所,希望打造一個能讓孩子們互相理解的教育環境(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JPP Nursery」共提供日間幼兒園、放學後托育、生病兒童托育三種服務(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JPP Nursery」共提供日間幼兒園、放學後托育、生病兒童托育三種服務(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貼近自然的建材與工法

「JPP Nursery」內部的公共空間,以取自當地資源的泥土製作了三種種類的土牆;外牆磚和木地板的部分,則採納了當地特有植物的顏色和花紋。園內各種隔扇、邊框、家具,都以隨機的木質色調進行搭配,讓整體的氣氛更加自然、融合,孩子也有機會觀察和觸摸不同的材質,認識平時鮮少注意到的家鄉特色。

園內各種隔扇、邊框、家具,都以隨機的木質色調進行搭配,讓整體的氣氛更加自然、融合(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園內各種隔扇、邊框、家具,都以隨機的木質色調進行搭配,讓整體的氣氛更加自然、融合(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JPP Nursery」園內木地板的部分,採納了當地特有植物的顏色和花紋(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JPP Nursery」園內木地板的部分,採納了當地特有植物的顏色和花紋(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另外,在房間彼此連結的「繪本角」交流空間,也在土牆面上設計了迷宮造型,激發孩子好奇心的同時也促進學習。

在房間彼此連結的「繪本角」交流空間,也在土牆面上設計了迷宮造型(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在房間彼此連結的「繪本角」交流空間,也在土牆面上設計了迷宮造型(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園內的配置,讓孩子觀察和觸摸不同的材質,認識平時鮮少注意到的家鄉特色(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園內的配置,讓孩子觀察和觸摸不同的材質,認識平時鮮少注意到的家鄉特色(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開放式空間,讓孩子與週遭交流

一般來說,學校內的晤談室經常是封閉的獨立空間,不過在「JPP Nursery」,晤談室卻是面朝著道路敞開,孩子們能從室內看到外面的街道,戶外的人們也能看見室內的活動。連接庭園的餐廳,也設置了全開放式的推拉玻璃門,一邊用餐還能一邊欣賞前方神社的綠意景色。

孩子在「JPP Nursery」享受開放式空間生活的同時,也透過接觸當地的歷史和素材,感受到和週遭社區以及居民的連結,自然而然地培養關懷體貼、考慮他人的心情,互相尊重、不斷成長。

連接庭園的餐廳,也設置了全開放式的推拉玻璃門(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連接庭園的餐廳,也設置了全開放式的推拉玻璃門(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JPP Nursery」室內環境通透(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JPP Nursery」室內環境通透(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孩子在「JPP Nursery」享受開放式空間生活的同時,也透過接觸當地的歷史和素材,感受到和週遭社區以及居民的連結(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孩子在「JPP Nursery」享受開放式空間生活的同時,也透過接觸當地的歷史和素材,感受到和週遭社區以及居民的連結(圖片提供:幼児の城)

資料提供|幼児の城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主題為「讓生命更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展會現場的重點環形建築「大屋根」邀請到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希望成為團結161個參展國的團結象徵。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開幕,展會現場的重點環形建築「大屋根」邀請到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大屋根」展場交流的中心

佔地6萬平方公尺的木結構建築「大屋根」,是本次世博會的中心活動場域與主要通道,不僅將為遊客提供流暢的動線體驗,還能遮擋烈陽與雨水,創造舒適的休息空間。「大屋根」的內部設計以和諧的空間規劃滿足展覽、互動體驗及大型活動的需求,遊客也能登上建築頂部休憩,成為遊客與參展國之間交流的重要樞紐。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大屋根」是本次世博會的中心活動場域與主要通道(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遊客也能登上「大屋根」頂部休憩(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遊客也能登上「大屋根」頂部休憩(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藤本壯介的設計理念以「在多元中追求的統一性」為核心,建築靈感來自日本傳統木造建築,如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舞台等,融合傳統工藝概念與現代工程技術,並採用接合技法「nuki」讓結構更穩定。整體環形結構直徑達675公尺,高度介於12至22公尺間,步道周長超過2公里,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木造建築之一。擁有壯觀視覺效果的「大屋根」不僅展現了日本傳統建築精神,亦象徵了全球文化交融的未來願景。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建築靈感來自日本傳統木造建築,如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舞台等,融合傳統工藝概念與現代工程技術(圖片來源:Sou Fujimoto)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採用接合技法「nuki」讓建築結構更穩定(圖片來源:Sou Fujimoto)

為避免世博會結束後資源浪費,主辦方也向公共組織與私人企業開放提案,針對「大屋根」的未來提出創意解方,期望將其轉化為永久性建築。未來,「大屋根」或將改建為城市公共空間、社區中心或創意文化園區等多種可能,也十分令人期待。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大阪世博開放各界為「大屋根」的未來提出創意解方(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隈研吾建築團隊的最新力作,位於日本岡山縣的公園內,是一座承載著災後重建意涵的竹造建築。在重創當地的「西日本豪雨」後,團隊特別選用當地特產——竹子,透過竹材的自然曲線與透明玻璃窗構成的空間,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重新定義社區與自然的連結。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這座竹造建築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防災重建公園內(圖片來源:KKAA)

這座竹造建築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防災重建公園內,該地區在2018年7月「西日本豪雨」水災中受到嚴重破壞,而這座公園的基地,正是豪雨造成堤防潰決的地點。日本政府攜手隈研吾建築團隊與當地居民共同設計,重建起這座結合防災、社區活動功能的公園。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這座公園的基地,正是2018年「西日本豪雨」造成堤防潰決的地點(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日本政府攜手隈研吾建築團隊與當地居民共同設計,重建起這座結合防災、社區活動功能的公園(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在公園裡設計了兩座設施,分別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和緊急儲存倉庫使用,兩者以巨大的竹結構連接,就像一座大門般。其中,社區活動中心僅由玻璃窗組成,帶來通透、開放的感受,歡迎居民們入內。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團隊在公園裡設計了兩座設施,分別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和緊急儲存倉庫使用(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社區活動中心僅由玻璃窗組成,帶來通透、開放的感受(圖片來源:KKAA)

橫向向外延伸的竹構造,原料來自於當地特產的竹子,增強居民對於建築的共感。而具有自然曲線的屋簷,通風之餘也為訪客遮擋烈陽和雨水,不僅呼應了日本傳統建築技術,同時也擁抱當代創新概念,展現公園熱情好客的姿態。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具有自然曲線的屋簷,通風之餘也為訪客遮擋烈陽和雨水(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竹構造原料來自於當地特產的竹子,呼應日本傳統工法(圖片來源:KKAA)

從建築之間的留白看出去,一面能看見城市熱鬧的氛圍,另一面則能看見周圍山脈的自然美景,兩者彷彿透過這座建築相互串連,成為完整的一體。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從建築之間的留白看出去,一面能看見城市熱鬧的氛圍(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另一面則是周圍山脈的自然美景(圖片來源:KKAA)

資料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