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館「文學暢秋日」市集登場!集結以臺灣文學為發想的作品與料理、名作家講座、文學辦桌等亮點

臺灣文學館「文學暢秋日」市集登場!集結以臺灣文學為發想的作品與料理、名作家講座、文學辦桌等亮點

由屾屾市籌劃的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將於10月14日至10月15日舉辦為期兩天的「文學暢秋日」市集,嚴選近百組臺灣各領域創作和料理品牌與會,共同以臺灣文學為創作發想,祭出各式文學限定作品和料理,並帶入女子最愛的文學書桌、漫步野餐系列,同時設計一連串精彩的文學慶典,文學辦桌、文學主題電音派對及名作家講座。

小檔 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文學暢秋日主視覺小高潮色計事務所
「文學暢秋日」主視覺由小高潮色計事務所繪製。(圖片提供:屾屾市)

臺灣文學館「文學暢秋日」5大亮點

✸ 文學愛講!作家交流之日-文學愛講愛講 

一場臺灣文學的在地實驗性活動,發出6位文學英雄帖:鬼才導演作家盧建彰、府城舊冊書店主理人潘靜竹、本冊圖書館出版人Argi、刊物總編輯和策展人黃銘彰,以及中生代女詩人顏艾琳,挑戰簡潔快節奏的極速短講,激起文學交流的火花,臺語饒舌歌手阿雞GLOJ更在現場融合5位作家的詩詞片段,以臺語rap轉換文學型態,臨場再創,說唱出新創歌曲。

小檔 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中生代女詩人_顏艾琳
「文學暢秋日」邀請到中生代女詩人顏艾琳。(圖片提供:屾屾市)

✸ 文學愛呷!文學總鋪師逗陣來辦桌 

辦桌開宴慶祝文學館生日,3位知名文學作家化身總鋪師,以台灣味文學入菜,分別有曾獲得梁實秋文學獎的書法詩人何景窗的「書法辦桌」、獲得楊牧文學獎潘家欣的「剪紙辦桌」,以及臺灣文學獎金典獎何玟珒將重現小說場景,以「小麻將辦桌」入席,文學總鋪師們將以其作品及代表性創作物件化作手路菜上盤,同時呈上點心冷盤和飲料,與民眾輕鬆交陪,體驗最熱情的文學慶生宴。

小檔 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何景窗作家及其著作,將帶來 『書法辦桌』文學桌宴
何景窗將帶來「書法辦桌」文學桌宴。(圖片提供:屾屾市)

✸ 文學開箱!跨領域百人書桌及工作坊,揭開創作神秘三角洲

作家的書桌,是創作靈感的起點,也是最神秘迷人的一隅,此次臺灣北中南近百組工藝、文學小誌及餐飲品牌齊聚一堂,以從書桌到創作美學為企劃,開箱每個品牌的絕對私屬空間,以自己的書桌樣貌出擊,同時分享各主理人嚴選的臺灣文學選書,窺探藝術家們的文學底蘊,讓民眾時刻都沈浸於文學的氛圍裡。

品牌也都將以臺灣文學設計限定商品,來自嘉義的咖啡名店「明明咖啡」以台灣鄉土詩人吳晟的作品《沿海一公里-憂傷西海岸之三》延伸創作有著天空、防風林和海水意象及口感的琴酒抹茶特調。「不務正業書店」以臺灣情色、飲酒文學切入,邀請民眾微醺閱讀。三代目「Thedaywalker 日行者」以臺灣作家楊富閔的小說《花甲男孩》為發想,用雙色蕨餅呈現世代間的價值衝突感。還有首次出攤的台南隱藏版水果塔「seseragi せせらぎ丨水果塔」都將推出文學限定鹹派、無花果蜂蜜優格和蜜蘋果地瓜塔。台南巷弄仔咖啡店「餘事」推出藏寶挖書趣活動,活動當天抽取閱讀卡,就可循線再到店裡尋找文字來源的書籍,將閱讀帶回到日常。

「Thedaywalker 日行者」楊富閔的小說「花甲男孩」為發想,用雙色蕨餅呈現世代間的價值衝突感
「Thedaywalker 日行者」以楊富閔的小說「花甲男孩」為發想,用雙色蕨餅呈現世代間的價值衝突感。(圖片提供:屾屾市)

「une」羊毛氈書籤、「嬤嬤murmur」的臺灣特有種植物皮雕書籤、「TING5」書蟲書籤,伴你入書。「花常在」、「植得其所」及「PPPRoe.Art」則聯合設計植物學家的書房,還有多家書店、小誌、版畫、紙本創作品牌「本冊圖書館」、來自香港的「C.PIC_」、入圍WIA世界插畫獎的「Emily Liu」、「yun grabado/耘版畫」等帶來精彩的文學提案。此次調飲品牌「迷客夏Milksha」亦會結合文學館及一旁月老廟重慶寺,推出「脫單練習曲」單品,購買飲品就可以獲得過香爐的「超高效脫單月老秘笈」 和語錄書籤。大正時期的戲院「戎館」則以葉石濤書房和星空宇宙為概念,以葉石濤作品中的黑橋牌香腸,搭配德式香腸與旗魚黑輪,一同享受文學饗宴,感受台南和文學的美好。

小檔 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嬤嬤murmur」植物皮雕書籤(1)
「嬤嬤murmur」植物皮雕書籤(圖片提供:屾屾市)

小檔 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本冊圖書館」台灣獨立出版及小誌(2)
「本冊圖書館」(圖片提供:屾屾市)

現場還有多項文學限定工作坊,「mmmmm」文學珐瑯戒工作坊;「ERIC LIAO STUDIO」以臺灣山川文學設計毛線微景刺繡體驗;「光山行」結合漆及鉛字,推出「印蒔繪」藏書票體驗。Podcast「喬西咖啡沙龍」主理人將帶領民眾繪製解決生活卡點的「生活藍圖」,同時將全數收益購買繪本贈送給兒少單位,讓閱讀不僅讓自己更好,也讓下一代更好。 版畫家黃森灥老師則以「合羽版」孔版畫,帶民眾製作出屬於自己的藏書票版畫。「物外設計」帶來文字的互動詩籤「烤烤文字現身」,以文學家的至理名言烤出今日的機會與命運。 

小檔 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物外設計」帶來文字的互動詩籤「烤烤文字現身」,以文學家的至理名言烤出今日的機會與命運。_
「物外設計」帶來文字的互動詩籤「烤烤文字現身」,以文學家的至理名言烤出今日的機會與命運。(圖片提供:屾屾市)

✸ 文學愛拍!漫步文學下的地景野餐和360° 環景攝影

臺灣文學館建築已有百年歷史,為保留歷史建築特有的馬薩式風格屋頂、歐日融合圓柱及草原,設計一場戶外文學地攤及野餐區,由美感系品牌「草木」、「老食パン」、「木溪MERCIKTN」聯合推出野餐組合,同時還有台南咖哩名店「咖哩鬥陣」首次打造一間咖哩書屋,分享嚴選書籍,讓民眾可以於文學館外草地野餐、閱讀!「初戀販賣所」則將進行一場重要的城市攝影「文學漫半拍」,結合臺灣文學館建築及台南建築地景,以360度環繞漫步,帶民眾探索府城秘境,拍下文學館20歲最特別的視角。

小檔 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老食パン」文學漫步野餐組合
「老食パン」(圖片提供:屾屾市)

小檔 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初戀販賣所」進行城市攝影「文學漫半拍」解鎖台南拍攝秘境(2)
「初戀販賣所」進行城市攝影「文學漫半拍」解鎖台南拍攝秘境。(圖片提供:屾屾市)

✸ 文學愛唱!小封神文學中式電音派對,膜拜神祇新儀式 

「四四拍唱片行」以臺灣作家許炳丁鬼怪著作「小封神」企劃一場中式電子音樂派對,結合臺灣文學館古蹟建築、文學、電音和戶外封神光雕,在霜降夜晚,吟唱歌曲,儀式膜拜,神明顯現真身,帶來風調雨順,來聽有保庇!小封神電音派對的演出陣容有Kalabebe、渣泥-主唱羅西、DJ H@WARD(四四拍)、Scott Noise(洞穴)、Ten Yu、DJ JamieQ、DJ BERLIN & XIXI!歡迎所有信徒來膜拜搖擺!

小檔 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四四拍唱片行」將帶來小封神主題中式電音派對
「四四拍唱片行」將帶來小封神主題中式電音派對。(圖片提供:屾屾市)

✎ 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文學暢秋日 ✎

活動時間|2023.10.14(六)-10.15(日) 14:00-20:00

活動地點|臺灣文學館戶外場域(南門路/中正路/友愛街)、葉石濤廣場及館內藝文大廳

更多資訊可至屾屾市官方臉書查詢

資料提供|屾屾市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目目非營利首檔展覽《尋常之外》華山登場:看見框架外的教育需求,以「目光魔法」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

目目非營利首檔展覽《尋常之外》華山登場:看見框架外的教育需求,以「目光魔法」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

當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動作,對某些人而言卻是艱鉅挑戰,當一句問候、一場溝通都需要透過「眼神」才能實現——你是否能想像這樣的世界?由目目非營利團隊策劃的展覽《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於 2025 年 4 月 18 日(五)至 5 月 4 日(日)在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 4A 館舉行,邀請觀眾一同走進目光的世界,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看見更多生命的可能。

目目非營利團隊前身為專注於眼動科技應用的科技公司,起初開發輔具協助重度肢體障礙者以眼動控制電腦,滿足他們在溝通、學習與日常生活上的需求。長期投入後,團隊深知僅有科技並不足以支撐改變——還需要教育、陪伴與制度支撐。於是進一步成立非營利組織,投入眼動師資培訓與教育資源開發,並致力於推動融合教育與社會倡議,期望打造一個對所有人都更友善的環境。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本次展覽共分為三大展區:「尋常,之外」、「目光魔法」與「目光所向」。第一展區「尋常,之外」以雨幕與孤島意象打造沉浸氛圍,帶領觀眾抽離日常,進入重度肢體障礙者所經歷的迷宮世界。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動作,對他們而言卻可能充滿阻力與掙扎。透過空間氛圍與敘事的設計,邀請觀眾從他們的視角出發,理解在尋常之外所藏的勇氣與韌性。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孤島象徵著重度肢體障礙者所經歷的迷宮世界,孤立的頭罩希望讓觀眾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嘗試理解他們的世界。(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第二展區「目光魔法」則以奇幻森林為靈感,透過光線與色彩營造出如魔法世界般的場景,象徵科技突破生理限制的力量。觀眾可以親身體驗「眼控互動」的多媒體技術,深入了解目目團隊如何協助孩子透過眼動進行溝通與學習。展區內設有以懷舊Game Boy為靈感的遊戲面板,讓觀眾透過眼動裝置操作視知覺遊戲以及眼動童書,體驗學習歷程,欣賞這群身體受限、目光卻自由的孩子及青年們,共同創作的日常影像故事與眼動作品,並展出目目團隊推出的實體童書與教學教材,感受科技轉化生命的溫柔力量。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運用炫光壓克力營造繽紛的魔法氛圍,傳達透過眼動裝置,目光彷彿擁有魔法的意義。(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第三展區「目光所向」回到現實,聚焦目目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實踐與推動歷程。從眼動科技的教學應用到師資培訓與議題推廣,展現當目光成為語言,每一次凝視都能跨越沉默,串連出理解與陪伴的力量,為社會注入更多溫度與可能。

《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是一場從視線出發的旅程,也是一場通往理解與包容的邀請。我們誠摯邀請您前來參與,一同見證科技如何成為溝通的橋梁、教育的支持與生命的希望。在這裡,每一道目光,都通往一個更加多元與溫柔的世界。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城市上有一顆顆透明圓球,每一顆圓球象徵一位重度肢體障礙者,期望以目光打造共融社會。(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在「目光所向」展區旁有目目的歷年歷程,和眼動師資培訓旅程。(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展覽期間特別策劃多場跨界活動,邀請黃瑽寧醫師、諮商心理師及Podcaster海苔熊、變裝藝術家UG、主持人黃豪平、「維多叔叔的故事歡樂車」與「叮噹媽咪的故事花園」Podcast 團隊、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國立臺北大學張恒豪教授與多位眼動老師,從醫學、心理、教育、影像、故事到法律等不同角度,共同探討障礙、溝通與融合教育的多重面向。活動形式涵蓋跨域講座、親子共讀、紀錄片放映與映後座談。此外,活動期間也將由KAIBEAUTY特別贊助「目光」主題的神秘小禮物,讓我們一同透過目光,重新思考「障礙」與「融合」的意義,感受那道視線所能照見的希望與可能。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展區互動裝置以復古Game Boy的按鈕形式呈現遊戲氛圍。(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特展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中4A館

展覽日期|2025.4.18(五)-2025.5.4(日)

展覽時間|平日 11:00~20:00(最後入場時間 19:30)

     假日 11:00~21:00(最後入場時間 20:30)

更多活動與講座資訊請關注「目目非營利」官方社群,或造訪展覽網站

資料提供|目目非營利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兩年一度的纖維盛會!第2屆「島作」纖維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攜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交織創作和生活

兩年一度的纖維盛會!第2屆「島作」纖維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攜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交織創作和生活

生活工藝市集「島作」,二度舉辦聚焦纖維工藝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歷時9個月籌備,引領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與精選陶藝、花藝、攝影、選品及飲食等生活品牌,將於 4/18~20登場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生活工藝市集「島作」創立於2017年,多年來,為生活工藝創作者及愛好者們搭建交流平台,也創造交換生活經驗與交流情感的場域。成立初3年,市集著眼廣泛的工藝門類,2020年起,發展聚焦「陶藝」的專門主題市集「陶作集」。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而「纖維集」的誕生,則源於島作主辦人孫明華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吳佩珊老師的一場聊天,聊到學生畢業後就業的困擾,主辦人孫明華思索,「那我們大人可以做什麼?即使不是給條很明確的路,但能不能給讓孩子們對於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想像?」

於是2023年起,島作更進一步以「纖維」為主題,邀請台灣的纖維作者們染色、編織、成型,展演纖維的各種可能。

探詢材質&手法,藝術&實用

那市集會如何定義「纖維」?其實除了材質,手法上也納入考量。島作在選擇作品時有兩大方向,一是從材質出發,棉、麻、紗、竹、藤;此外,無論使用什麼材料,只要用到傳統的「鉤、織、編」技法亦可。

一直以來,島作的報名評選核心價值之一,是販售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實用性間的平衡。如今纖維集來到第二回,孫明華比較陶作集的三回經驗,直言纖維集的評審過程更加困難。纖維創作的基本材料超乎想像得多,工法涵納染、繡、編織,每個環節都是創作者的選擇與決定。「纖維是很特別的材質,從材料選擇開始就會有作者的意識。」孫明華說。

2025島作纖維集參展品牌一隅。(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2025島作纖維集參展品牌一隅。(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今年評審團組成包含纖維專門家楊偉林、異材質觀點的金工創作者陳郁君、以使用角度切入的菩薩寺監寺葉本殊,最後加入島作觀點設計師王進明,讓每個邀請與入選品牌皆是一時之選。 

主題定為「交織之間」,則是期待各種關係,不只有淺淺的表面之交,還能有重疊融合的織,產生更多的互相理解,邀集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與精選邀請陶藝、花藝、攝影、選品及飲食等生活品牌齊聚。

擴展格局,進化的展會場景

島作一直期許能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向大家介紹器物在生活中的各種樣態。孫明華思索,隨著時代變遷,溝通管道與創作方式日新月異,現下求效率的快速消費之下,市集作為載體,還能為創作者與使用者創造出什麼新的火花?

於是,島作進一步嘗試跳脫市集的框架,將格局從market(市集)拓展到fair(展會),在空間場域中與多位創作者合作裝置藝術。自去年起,島作的入口意象由被喻為「叛逆建築師」的陳冠華設計製作,他從主題延伸設計的入口意象裝置,不僅為年度主題拉出另一條思考線,更讓入場觀眾感受到島作對於展會呈現的敬意與慎重。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今年則考量纖維的材質特殊性,將以整個展場為視覺畫面,汰換既定塑膠衣架帶來的夜市感,特別請陳冠華打造木製吊架從天而降,為參展品牌提供大塊面呈現纖維工藝的最佳展演。 

編輯出身的孫明華,也習慣想像進入場地就是翻開一本書,以編輯思考安排現場攤位的排列,「誰的隔壁是誰,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而且安排都是有原因的。」每個人在哪個位子?這點也值得到訪者觀察、感受。

目前,島作的陶作集和纖維集都是以兩年一度為單位在進行,「我們始終希望台灣的好作品都可以被看到,台灣有更具有在地性的作家可以提供你的需求。」孫明華分享,「這是我個人很主觀的感受,一個好的作品一定透過不斷的磨練,給朋友用、給自己用、自己不斷地思考,絕對不會是在短時間有很大的改變,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再見時就可以有跟兩年前不太一樣的呈現。」

探索展中展

除了經過嚴格評選脫穎而出的 41 組參展品牌,及受島作之邀的品牌之外,今年團隊特別在展場內規劃了3個「展中展」,讓所有來場者不僅僅是在每個攤位間往返,更是在探尋步移中,發現不同視野觀點的纖維表述。

Dodoer 物物者

剛結束在慕尼黑的展覽《嘟嘟好平安 pin pin an an》,聚集 25 位金工作者,再次從「台灣人的首飾」出發,問了一題:「如果銀樓是台灣人第一件首飾的來源,那台灣人身上還配戴什麼?」就此得到「護身物的配戴」這個答案。歡迎大家透過這個展看見護身符的新詮釋。 

南藝纖維

在島作第一回纖維集得到無數好評的南藝纖維,此次再度加入。經過數個月的徵件準備,在校生及畢業生徵件,經過校內評審老師評選選出18位校生及畢業生一同加入 2025 島作纖維集。 帶著青春與創意前來的作品們,相信能帶來另一番島作風景。本次師生團隊以「型糊染」(作型紙後,塗抹黃豆糊作紡染,是一項很傳統的工藝),經歷無數個日夜,經七次藍染染出完美的藍,在現場不要忘記抬頭欣賞一下這件作品!

實心裡

原定4月於實心裡開展的「RIRI TEXTILE」,將展覽首日訂在島作與更多朋友分享, RIRI TEXTILE 的風格著重自然與手工之間的對話,透過草木染呈現季節流轉的色彩與質地層次。 織物設計簡潔內斂,強調節奏、觸感與空間感,展現克制且細膩的美學語言。

「透過歷年創作者與消費者的回饋:島作不只是個市集, 而是以作品為中介點,提供豐沛的生活經驗交換與情感交流。 」 ——孫明華說。 

(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2025 島作 2nd.纖維集

展期|2025.04.18-04.2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紅磚區 西一西二西五館

完整參展品牌名單&更多資訊 請見島作官方平台|WEBIGFB

購票請點

資料提供|島作 實心裡、文字整理|李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