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灣設計展進入最後一週,前往參觀時也別錯過位於鶯歌陶瓷博物館的《日光慢漫——生活陶瓷設計展》,感受以四季流轉為場景的陶器日常,再到串連食器與地方物產的「一碗食堂」,享用與陶共生的餐桌時光。
以四季為軸線的陶器展示
《日光慢漫》攜手有家攝影工作室共同策展,首先以四季區分陶器創作,映照出人、地方與文化的緊密交融,看見陶之於生活的風景,邀集35組陶藝術家、展出近70件生活陶展品。「春光」呈現各式土器轉化為盛裝繽紛的植器、「夏沏」展示盛夏的佐茶風景、「秋盛」的代表物是準備食藏時使用的容器、「冬聚」則以各式燈具家飾為主體。
花藝、調香、飲食、編織品的跨域創作
除了主角陶器以外,《日光慢漫》亦邀請了花藝、香氣、料理、編織藝術家分別與陶共創。花藝師陳曦特別選用鶯歌山區植物為材料,搭配默默工作室採用鶯歌庫泥土所製作的花器,以沉澱和堆疊為概念,展演陶與花共奏的爛漫春光。
調香師張葳以濕潤陶土香為引,與陶藝家郭師謙共同品茶,調製出具有大地泥質調的氣味,向用心觸碰泥土的人們致敬;飲食作家盧怡安深入了解陶藝家們在家裡愛吃的偏好口味,以及自家器皿的運用,再以秋天的食材如蟹、菊花、桂圓、葡萄,創作4道料理並分享食譜。
成長於鶯歌的編織藝術家tiger milk,則以羊毛氈結合陶片創作,遙望燈火明暗的家鄉,勾畫記憶中的兒時風景,以編織的溫度,述說小鎮人們記憶與情感的依偎。
「一碗食堂」:與陶共食的在地餐桌派對
欣賞完展覽,循著香氣抵達樓下,是《日光慢漫》與擠米Jimmy food place、飲食文化研究者徐仲合作的「一碗食堂」,從前端的現地田野調查、陶藝師訪談到料理選材研發,希望以簡單的料理激發日常飲食想像。菜單上共推出一款定食、兩款冰淇淋、茶點心和飲品,圍繞著紅糟、綠竹筍、包種茶、腐皮四種從田野調查中搜羅而來的食材,將創新手法結合傳統味道,並融入客家紅糟、閩南飯食、新住民甜點等多元族群特色,期待讓每個前來品嚐的人,都能將桌上料理與自身記憶產生連結。
早期的鶯歌、三峽一帶聚居許多客家人,也發展出客家紅糟等飲食文化代表。「一碗食堂」的招牌料理「釀香豬排鹹炊飯定食」,便是將米麴香氣濃郁的紅糟肉,以日式炸豬排形式呈現,玩轉釀酒醃肉的傳統風味,再搭配以台灣鹹粥為發想的清爽時蔬炊飯。
兩款創意義式冰淇淋也以紅糟、三峽綠竹筍為主角,其中「甜甜鹹鹹紅義式冰淇淋」在單純的味道中帶入發酵層次,讓大家重新認識風味可甜可鹹的紅麴;「筍泥琴酒風味義式冰淇淋」則以夏日的涼筍沙拉為靈感,打成泥狀後進入製冰工序,並搭配琴酒風味點綴。
茶點心為主廚擠米特製的「脆皮黑糖蜜包種茶粿」,由坪林包種茶製成的Q彈茶粿,搭配永順豆皮的乾脆腐皮及手工柴燒的黑糖蜜,兼具口感和多種風味層次;而發想於新住民文化的「摩摩喳喳風味水果茶」,則以在地茶加上天然水果風味的珍珠,製成飯後一杯繽紛多彩的甜美滋味。
為「一碗食堂」選配現代與傳統並存的食器
作為製陶重鎮,鶯歌的器皿文化亦沿著日常飲食型態改變、發展出在地特色。其中,以粗製的白陶畫上靛藍竹葉、花邊的「古早碗」就是最能代表鶯歌早期庶民生活的器皿,本次也與新太原藝術工坊合作陶瓷貼花,為「一碗食堂」創作專屬碗器。其他的器皿,則兼含了俐落的設計與傳統器型元素,採用視覺上更為年輕的作品,也選用像是腎型、菱形等器形增加豐富感,讓「一碗食堂」呈現家庭料理般的樣貌。
《日光慢漫——生活陶瓷設計展》
展覽日期|2023/10/06-10/22
展覽地點|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 1F、B1F
資料提供|鶯歌陶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