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淡無奇的一面玻璃,卻因著光線的投射,顯現出陶瓷般的形狀與質感。這是韓國藝術家Sangmin Lee的作品,受到台北故宮博物院陶器收藏的啟發,他以令人驚嘆的打磨技術與高度敏銳的觸覺,精細雕刻厚度僅僅12毫米的玻璃,並巧妙運用光線的特性,模糊2D和3D物體間的界限,呈現出多維的樣貌。
關於藝術家 Sangmin Lee
來自首爾的Sangmin Lee在年幼時期曾被玻璃碎片割傷眼睛,導致視力受損,卻也意外地讓他擁有與眾不同的觀看視角。也因為如此,他選擇玻璃作為媒介,巧妙地模糊2D和3D物體間的界限,讓玻璃雕刻出事物的本質,並透過光線讓觀眾感知其存在。
Sangmin Lee認為,陶器是過去與當下的交會點,在許多宗教信仰中,陶器也是與前人溝通的媒介。他對陶器的熱愛,源自於10年前來台參訪故宮看見的各種陶瓷展品。深受啟發的Sangmin Lee返回韓國後,開始鑽研博物館內的各種陶器,並以其作為創作繆思。
結合精湛工藝與敏銳觸感
結合自己擅長的玻璃材質與熱愛的陶器藝術,Sangmin Lee設計出一系列的陶器,將其形狀轉移到厚度僅僅12毫米的玻璃上,透過近似於浮雕的技巧,讓玻璃在拋光後形成陶器的輪廓。在製作的過程中,Sangmin Lee使用砂紙來雕刻、打磨玻璃表面,以高度的專注與敏銳的觸覺,憑藉雙手感知表面角度的細微變化,創造出多維的形狀。
如同畫家以線條和顏色創作繪畫,Sangmin Lee以不同深度的表面創作形狀。他將玻璃視作一種介質,唯有當光線穿透玻璃時,非物質的形狀才變得可見。
將光影變化融入創作之中
除了精湛的工藝技術,Sangmin Lee更熟知如何運用光影,將光線加入創作之中。若是單看這一塊塊打磨好的玻璃,其實無法從中看出任何具象的物體,但當光線以不同方向、不同強度切入這些玻璃雕塑時,便會投射出不同角度的輪廓,以非物質的狀態呈現藝術家所要傳遞的樣貌,將觀眾帶入神秘的內部世界。
然而,藝術家也沒有特別設定藏家要如何打光、放置作品,反而期望藏家能發揮創意與想像、帶著實驗的精神,以不同角度、強度、甚至顏色的燈光,去照出心中作品的模樣。
資料提供|LEE & BAE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