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架空、改編或再現真實世界,電腦遊戲都給了我們進入另一個角色、成為另一個自己的機會,跳脫日常,只管徜徉於想像;甚至成為許多玩家的創作起點,為當代藝術注入新穎美學。現正展出的「2023臺北數位藝術節」就以電玩為概念,集結23組藝術家共28件作品,探討遊戲的技術文化如何影響當代創作者,並揭示遊戲與當代藝術的交會和未來潛能,邀請觀者穿梭其中潛心遊玩,尋找曾與遊戲共度的記憶碎片。
電腦遊戲吃掉我們的硬幣,擄獲我們的心
由策展人李佳霖策劃的主題邀請展《A-Real Engine》,邀請多國藝術家、遊戲設計師一同展出,表現創作者以電玩元素創造新敘事的心法;同時展出多款修復遊戲機台,重現遊戲曾帶來的純粹歡樂,引領人們回味花光口袋硬幣也甘之如飴的年歲。
《A-Real Engine》直白地將電子遊戲形容成一部充滿動能、驅動數位文化發展的引擎,當代藝術中動力裝置、網路藝術、加密藝術、數位藝術等不同形式,都可以找到與電玩對應的技術驅動力。
如果再深入拆解字義,「A-Real」的否定字首「A-」是對二元概念區分的明確拒絕,向真實/虛擬、線上/線下這類的二分法說不,為什麼?策展人李佳霖認為,這樣的區分可能已經無效、或從未適用,會不會我們總認為的「虛擬遊戲」,其實也是一種現實?
《A-Real Engine》5件亮點作品
・遊走虛實之間,看見電玩中的現實敘事
近年以魔改(modding)遊戲創作聞名的藝術家Brent Watanabe,這次帶來魔改自黑幫、劫犯冒險遊戲〈俠盜獵車手5〉的作品〈著魔〉。在西方經典文學中,時常有「會說話的動物」提出對人際關係、道德與生活經驗的洞見,比如馳名世界的《伊索寓言》主角多是擬人化的動物,牠(他)們勸人正直、勤勉,也告誡我們不要自負、說謊,嘴上常說著關於做人處事的道理。
以此為發想,Brent Watanabe將人類NPC的「靈魂」植入動物的身體裡,讓〈著魔〉中的動物說著人話,好像被附身一樣;主角設定雖與〈伊索寓言〉相似,但內容更像是一部「玩壞掉」的擬人論,用超現實手法說著現實至極的戲謔語言。
另一件作品〈獸人之家〉則在展覽現場呈現遊戲主角怪獸的家,向觀眾遞出入座客廳的邀請,看怪獸一家人在永無止境的居家隔離下,逐步沈迷於網路世界之中。
・創作者對數位世界的提問
熟悉數位世界的步調後,不妨更深入探索,試著思考創作者的各種叩問,如〈悲傷之屋〉發想自佛陀悟道時的偈頌,以電玩遊戲為敘述手法,建立起一張遊戲地圖,試著帶觀者反思——遊戲所蘊藏的理性邏輯、創造的獨特感官,是否能印證它真是現實的一部分?
另一件作品〈權力輓歌〉視野更為宏觀,藉由影片主角海莉耶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的故事,探討科學、政治與種族之間的複雜關係。主角與她所擁有能夠不斷複製的「不死細胞」,都被科學家們稱為「海拉」(HeLa),她與它在數十年之間促成了癌症療法、HIV疫苗開發等多項科學重大舉措,貢獻卻始終無人知曉。究竟這位無名英雄是低調沈默或是遭到噤聲?無聲背後又藏著什麼樣的利益結構?
・重回80年代玩場遊戲
最後請放鬆腦袋,步入懷舊電動間重溫青春回憶!〈請投幣:彭義萍的電動間〉展出多件大型復古遊戲機台,帶觀眾循著〈快打旋風2〉、〈格鬥天王97〉、〈忍者龜〉、〈灌籃高手〉等經典遊戲的引領,重回80年代。
數位時代下,藝術不再限於裝置、雕塑、畫作等具體形式,無形卻可視、可聽、可感受的數位藝術不停壯大,改變著人們理解藝術的方式。而臺北數位藝術節的存在,就是為了消弭觀眾與數位藝術之間的距離,讓更多人知道數位藝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當今必須學習、面對的藝術和創作媒介。
2023臺北數位藝術節「A-Real Engine」
展出日期|
11月3日-11月26日
參觀資訊|
免費
地點與時間|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9:00-17:00(週一休館,週六日及國定假日 9:00-18:00)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11:00-18:30(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