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讓設計成為形塑美好未來的驅動力」為初衷,今年邁入第16屆「臺北設計獎」邀請來自全球的設計專家,以精準犀利的眼光,選出具有時代價值的設計作品,今年的「臺北設計獎」公共空間設計類得獎名單,便以一件件連結自然與人群的空間設計,令人感受到設計的魔力!
以再生建築找到人與自然的嶄新關係
延續臺北設計獎邀請國內外專業人士籌組評審團的優良傳統,本屆也特別邀請荷蘭「Mecanoo」創意總監暨共同創辦人Francine Houben、曾任日本Good Design海外評審委員的Jong-rae Park、普立茲克建築師妹島和世、十彥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林彥穎、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暨主持建築師張清華、「A+U LAB」總監Lawrence Kim、米索空間設計設計總監詹明旎擔任公共空間設計類評審,透過專業視角在眾多報名作品中,選出完美體現創意性、技術性、應用性、藝術性的作品。而藉由國內外重磅設計人齊聚,也讓臺北設計獎成為國際設計人才的交流平台,更提升台北作為設計城市的地位。
經過激烈討論後,最終金獎及 IFI特別獎由日本小野司設計師所設計的「Sumu Yakushima ~Regenerative Life Studio~」奪得。透過「再生建築」改變了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使居民發現與自然互動的嶄新可能,並與自然建立更親密的聯繫。銀獎得主則為由浩 建築師事務所 Hao Architects、一起設計Atelier Let's、瓦豆 WEDO Lighting、Path & Landforms、叁捌地方生活共同組成的跨領域設計團隊,其將設計導入「鹽埕第一公有市場」,不只打開老舊屋頂,迎進風與陽光,也以實用的壁掛式燈槽改善混亂電線,並打造出促進居民互動的開放空間,同時透過重新設計的標誌與指標系統,為老市場注入活力;至於銅獎則由鄭采和、黃丹怡以「TUBE RACK 通用設計自行車架組」拿下,彎折不鏽鋼管打造出結合自行車停放、座椅、路圍、樹圍功能的通用設計自行車架組,成為臺灣狹小人行道上的實用風景。
從公共空間設計,回應自然與人類所需
另一方面,評審團推薦獎則由 tyfa/Takaaki Fuji + Yuko Fuji Architecture & Areano Inc. 以作品「Circularity Cabin」奪得。有趣的是,「Circularity Cabin」的誕生,源於建築所在地因城市道路拓寬,未來土地面積可能縮減一半,為此設計團隊特意設計出易於拆卸、組裝的房屋,且可以與居住者一起移動的房屋,該作品也獲得循環設計獎的榮耀及肯定。
從這些得獎作品也不難發現,公共空間的設計不只是「空間美化」或是建造出高聳入雲的地標建築,更是從自然與人類的需求出發,在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以設計提出解決問題的嶄新途徑。
更多精彩作品介紹,可至「臺北設計獎」官方網站查詢:https://www.taipeidaward.taipei/Category/3131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廣告
文字:郭慧 圖片提供 |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