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將一座城市視為具有生命力、不斷變化的有機體,那麼立足於城市中20年、50年以上的建築物,即是參與城市發展的最佳見證者。位於台北城西的西門紅樓,1908年興築完成,2023年即滿115年,在超過百年的歲月裡,它從日據時代的公有市場化身民國時期的劇院、戲院,再轉型至當代的文創聚落與藝文展演平台,具有不可磨滅的文化價值。
115年的時間洗禮,紅樓的優雅姿態像是穿著三件式西服的白髮老紳士,依然挺拔堅毅地守護著西門町一帶,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城西營運部總監李志勇進一步說明:「紅樓作為古蹟文化資產,像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按鈕,能帶著人們穿越時空回到1908年台北城西區剛興起的年代,一睹彼時的常民生活樣貌,而其建築設計也展現了當時的建築與藝術美學風格。」
6大項展演活動,貫穿紅樓的過去與現在,畫出你心中的西門記憶地圖
西門紅樓團隊透過此次115週年生日慶,策劃了6種不同面向的展演活動——戲劇演出、主題特展、出版刊物、紀錄片放映及專題講座、工作坊,帶領人們了解紅樓的發展過程,與其獨特而珍貴的人文歷史背景,如開幕式特邀全民大劇團演出,劇名《西門町一番地》即取自日據時期的地址:臺北市西門町ㄧ丁目一番地,以不同階段的歷史背景為戲劇文本,生動呈現西門紅樓的百年故事,再現紅樓見證的重要歷史場景及社會變遷,於二樓劇場演出亦是呼應紅樓曾為劇場的空間功能。
西門町是許多台北人的青春歲月象徵,此次主題特展《西門記憶地圖》工作團隊發揮實驗精神,調製5種西門町的街區「味道」,青草茶、咖啡廳、廟宇⋯⋯以嗅覺體驗喚醒每個人心中的西門意象,看看哪一種才是你心中的「西門味」。有氣味記憶,也有心理認知的地圖範疇,「手繪記憶地圖工作坊」即是邀請不同世代的民眾,在集體記憶之外,再加上自己過往的活動軌跡,繪製出一份獨一無二的西門地圖。李志勇總監分享道:「每個人心中所認定的西門町範圍都不盡相同,本次特展延續先前9月古蹟日街區共創系列活動,將其成品作為展品展出,讓民眾參與工作坊不單單只是一天的活動參與,而是能夠成為地方文化內容的共創者。」
《西哈誌XI-HUB》創刊號隆重登場,以文字記錄城西地方的常民生活
經過悉心維護保存與空間營運再利用,西門紅樓每年平均有3、4百萬人次的參訪,其中更有40%為國際觀光客,如今它不僅是西區的文創聚落、觀光門戶,更兼具文化與教育推廣的重要任務。提及未來規劃,總監表示城西營運部希望將旗下3個藝文場館——西門紅樓、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剝皮寮歷史街區,從單點發展串連至線、面,提供整個城西更完整的文化服務。
而作為城西的重要文化中心,有鑒於過往對於此區的系統性文字記錄不多,「我們希望走出紅樓,更深入這片土地,透過文獻蒐集及採訪當地居民、口述訪談等方式採集地方內容,與地方建立起更緊密的關係,並且希望透過刊物模式定期發行,當5年、10年之後,它會是一份具有累積性的重要資產。」發想籌備近一年,結合115週年生日慶,西門紅樓的第一本藝文館刊《西哈誌XI-HUB》喜上加喜於12月同步發行,創刊號特別以「地方味」作為主軸,從西門紅樓今昔時光出發,帶著讀者散步穿梭於西門町、艋舺、加蚋仔的表裏世界,未來預計以半年刊的形式持續出版,成為紅樓與大眾對話的另一重要載體。
西門紅樓115週年生日慶
〚磚釀・地方味:古蹟永續、地味再生〛
時間:即日起~12月31日止
文 | 黃阡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