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是教育不是科技?專訪目目非營利、史汀實驗室的社會實踐心路

創新的是教育不是科技?科技X教育,專訪目目非營利、史汀實驗室!

科技越發達,就往人類心裡鑽得越深,我們發明了科技,也被科技改變了生活,但科技作為一種工具,若能善用,便如同替人類裝上翅膀。藉由專訪致力於眼動科技軟體與教育的目目非營利,以及推廣科技教育的史汀實驗室,探討科技力如何讓教育加乘,讓天賦自由、讓權利回歸。

史汀實驗室提供孩子體驗世界、探索環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能夠持續應用的科技觀念與思考方法。(圖片提供:史汀實驗室)
史汀實驗室提供孩子體驗世界、探索環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能夠持續應用的科技觀念與思考方法。(圖片提供:史汀實驗室)

目目非營利與史汀實驗室在做的事情截然不同,但同樣是在體制外以科技切入教育議題,當體制內的資源與應對機制不足,他們拾起不輕鬆的擔子,致力讓科技成為一種學習的助力、提供學生更多選擇,有趣的是,兩者都異口同聲的說:「創新的是教育與服務,不是科技!」究竟是怎麼回事?

說起「眼動科技」,或許大家比較有印象的是在電影《愛的萬物論》中,霍金博士運用其演講或打字的畫面。眼球追蹤技術已經行之有年,一開始是在行銷廣告方面,主要為蒐集眼睛訊號去做一些操作,只要界面不同,就可以運用在不同機制,如廣告、遊戲或戶外媒體相關。

目目非營利的前身即是研發眼動軟體的公司森思眼動,「研發眼動軟體的時候我們專注的面向不只有輔助科技,其實它有很多不同的應用,我們也連結到像是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等等,因為我們想要很了解實際的使用者需求,拜訪一些案例後,才發現台灣其實沒有組織投入與研究這些軟體,雖然國外有英文介面軟體,但沒有很在地化、讓台灣人可以使用的,比如說繁體注音的輸入法,或是說一些比較接近孩童可以使用的相關介面。」

歌手9m88受目目非營利邀請為眼動童書續集《阿目冒險旅程——勇氣的種籽》創作主題曲〈看向我吧〉。(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歌手9m88受目目非營利邀請為眼動童書續集《阿目冒險旅程——勇氣的種籽》創作主題曲〈看向我吧〉。(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目目非營利共同創辦人Penny表示,投入研究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比較「剛需」的市場,便去探究這些軟體可以研發到什麼樣的程度,例如眼控滑鼠、打字版、眼球認知的圖卡訓練與遊戲,也因為有電腦輔具的政府補助機制,所以一些全癱的身障成人可以申請補助來獲得這個軟體,但後來接觸到很多重症病童,如雷特氏症或是腦性麻痺等出生就是這樣狀況的孩子,因為不符合後天失去使用電腦能力的補助條件而成為資源缺口,「他們有點是被放棄的狀況,去學校其實也都是被動看書、被動聽別人唸故事書,所以我們才認為可能要從協會、非營利組織的方式去做募資,我們自己先培育師資、教他們試試看,才有這個協會的成立。」

目目非營利邀請藝人Sandy吳姍儒擔任一日眼動老師,透過科技軟體與重症孩童互動。(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目目非營利邀請藝人Sandy吳姍儒擔任一日眼動老師,透過科技軟體與重症孩童互動。(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科技產品一直推陳出新,非常多的研究人員在研發厲害的平台、軟硬體是怎麼做的,但比較少人在討論怎樣把科技教得更有趣,其實小朋友所會的東西跟學的方法還是有非常多優化的空間。」史汀實驗室共同創辦人周子鈺觀察,台灣在討論科技教育的單位沒有那麼多,講設計、AI,但較少著重科技跟教育之間的關係,因此她和其他3位共同創辦人致力於科技教育的內容研究與輸出。

「2018、2019年我都有出國去ISTE國際科技教育年會,看到非常多創新的科技教法,不只有很厲害的科技軟體或硬體,而是讓每個老師都能夠導入科技的方法。台灣僅有生活科技課能提升學生資訊和科技的技巧,其他科目通常只能在硬體上改變老師的上課方式,用科技讓原本的教學更順利,但沒有在教學『科技』這件事。」例如大家都教電路,史汀實驗室想的是要如何把電路用更聰明、更可視化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電這件事情。「我們想要把好的科技教育內容讓更多人受惠,甚至是讓學校老師知道這些教學方法,是我們開始做這間公司一個滿大的目標。」

史汀實驗室多為主題式課程,學生的學習成果最後都會以專題形式發表,可從中看見其潛力。(圖片提供:史汀實驗室)
史汀實驗室多為主題式課程,學生的學習成果最後都會以專題形式發表,可從中看見其潛力。(圖片提供:史汀實驗室)

科技工具是為了人類心理的渴望而存在

「科技就是帶給我們更便利有效率的生活,身障者的心理需求和欲望跟正常人一樣,但沒有人為他研發這樣的科技。學習或溝通是每個人的權利,身障者只是缺乏管道。」Penny表示眼動軟體設計如滑鼠移動與自動選字的流暢度,都回歸到人們希望可以怎麼溝通,例如至少要能和家人日常溝通、上網,研發初心都是相同平等的看待。教學總監Mandy則表示:「或許是透過眼動『還』給他們說話的權利,人們才有機會重新思考溝通這件事情。」她更分享,眼動科技其實創新的不是科技,是服務。

目目非營利教學團隊,正中間為教學總監Mandy。(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目目非營利教學團隊,正中間為教學總監Mandy。(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從以往的經驗更明確的確定,眼動的族群比較適合的是重度的肢體障礙者,「我們服務的個案從3∼84歲,95%都是沒有口語能力的狀況,大部分可以分3個階段:前期的育兒認知、青年就業、醫病溝通。」學生如果很早接觸目目非營利,如5~6歲來學注音符號,那小學時便有機會跟一般生銜接起來,甚至可以在普通班上課,學習廣度可以更好,相對困難科目則在特教班。除了課程,目目非營利也有眼動器材可以借用,讓學生在家裡也能練習。而青年就業階段例如學生原本是被幫助的人,而現在也可能成為導師或自己接平面設計或影片製作案賺錢,獲得成就;醫病溝通或人生最後階段的溝通也能讓人獲得尊嚴與安慰。

學生正在用眼動軟體以圖卡辨認學習。(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學生正在用眼動軟體以圖卡辨認學習。(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而2021年目目非營利發起第一本互動式眼動繪本,耗資龐大且製作時間很長,但今年仍募資了第二本。「我們覺得應該要發展下去,今年募資剛結束,第二階段差點達標。第一階段希望捐贈給300位孩童,第二階段希望觸及學校機構,幫助他們更了解身障輔助科技或教材,有第一線服務單位的支持,力量是更大的,也希望捐贈到學校讓所有孩童都可以閱讀,例如紙本可以給一般孩童看,讓他們從故事裡更理解彼此,在學校裡就比較少歧視。」Penny觀察到,不同於一般孩童閱讀資源廣泛如紙本書或互動書、有聲書,各種閱讀互動機關非常精緻、國內外資源豐富,但身障孩童幾乎沒有資源,也因為少了自主性,所以目目非營利就用眼動科技軟體做了孩童自己可以互動閱讀的讀物,並自主掌握閱讀的節奏。

目目非營利投入全台師資培育,讓資源在地化。現在有不同主題課程,學科以外也嘗試才藝課如音樂課,希望未來可以用團體課進行讓重症孩童有同儕陪伴。(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目目非營利投入全台師資培育,讓資源在地化。現在有不同主題課程,學科以外也嘗試才藝課如音樂課,希望未來可以用團體課進行讓重症孩童有同儕陪伴。(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學習科技如何開啟生活中的視野?

深耕於STEAM教育的史汀實驗室,期待孩子能夠透過跨領域的課程,培養同理心、溝通能力與追求自我探索,有系統地養成人文素養與邏輯思考。周子鈺表示,不管在教什麼樣的科技項目如電腦程式開發平台、3D建模軟體、電路板⋯⋯,她盡量讓每堂課的講解時間不超過10分鐘,專案式的課程更應該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習得新技能,並應用在其他學科和生活當中,她希望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有好奇心,「我們希望他是科技的建造者,而不是只是使用者。」

AI時代的科技教育更需要讓孩子了解科技運作的基礎與過程。(圖片提供:史汀實驗室)
AI時代的科技教育更需要讓孩子了解科技運作的基礎與過程。(圖片提供:史汀實驗室)

科技教育的一大重點在於有邏輯的思考脈絡等素養型的養成,所以在這個AI可以幫學生寫作業、寫程式的年代,又該如何說服學生為什麼要了解科技?「AI的發生應該讓培育人才的方法有很大改變,它比較沒有脈絡與架構、直接告訴你答案,所以在這之前有些基礎的東西更該學會,不然擁有答案但無法解釋,重要的是能不能把很多東西串起來,我們沒有要看答案而是了解這件事情怎麼運作,這是我們後來教科技越來越強調的事情。」

回到這個國家在考試或教學的一些方法,她也認為應該要去減少很多低層次、不管用Google還是AI 都能非常迅速找到答案的問題,所以周子鈺開始轉換教學方式,例如開始有很多的面試,不禁止使用ChatGPT、但希望能好好運用它學習,老師成為更多脈絡跟視角的提供者。除了課程、營隊與合作,目前史汀實驗室正在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做一些課程模組,讓小朋友學習以不同的科技工具回應世界議題,而明年寒假則預計要在雜學校準備為期4天的活動「放電祭」,透過多元的課程主題與體驗活動,在遊戲之中培養孩子的自主行動力、邏輯思考力和創造力。

科技的學習不但可以將思考應用在其他學科跟生活,未來更可能從使用者變成創造者。(圖片提供:史汀實驗室)
科技的學習不但可以將思考應用在其他學科跟生活,未來更可能從使用者變成創造者。(圖片提供:史汀實驗室)

啟發天賦、接軌世界,達到自己適合的目標

不過理想的教育究竟為何,對許多熱忱的教育者來說也許是因材施教、適性發揮,找到天賦的開關。而理想的平權共融是什麼呢?也許同情的濾鏡太軟弱,讓權利回歸才更有力量。「或許透過眼動科技可以讓重症孩童開始掌握自己說話的權利,在他成長的過程當中,才比較不會那麼孤單。所以我們教他並非ㄧ定要達到什麼成效,而是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跟需求,這樣才有辦法勇敢面對往後人生的挑戰。」Mandy表示。

而Penny則與我們分享:「之前有身障者跟我們說其實每個人都是障礙者,只是因為他們很顯性,但社交恐懼、情緒障礙可能也是一種心理層面的隱性障礙。非身障者可以更平等的看待每個人而不是只用外觀判斷,我們其實是在克服彼此的障礙創造更好的社會。把同情濾鏡拿掉、給他們更好的工具和環境,大家平等一起生活才可以真的邁向共融社會。」周子鈺則表示:「我們滿強調用科技展現自己或自己喜歡的事情,學生到底有沒有喜歡的事物可以發展興趣?小孩到底想要學什麼?現在的小孩常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專注力很短,但我們工作就是為他打開一扇窗,這些科技工具才會有意義。」人性始終走在科技之前,這些熱忱無私的教育者們讓生命的每一個樣態都能找到希望與啟發。


 目目非營利 

Penny
目目非營利共同創辦人,踏 足眼動科技研發與眼動教育 領域已7年,因看見身障族 群的科技輔具與教育資源缺 口,透過所學的行銷專長推 廣線上募資計畫,為重度失 能、失語的身障者爭取教育資源,推動眼動教育課程。

Mandy
目目非營利教學總監,同時 為協會創始成員之一,兼具 物理治療專業以及6年的眼 動教學實務經驗,有感於眼 動師資的嚴重缺乏,致力於 發展眼動師資培育系統,於 全台各地招募與培力眼動師 資,弭平重度身障孩童的教 育資源落差。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史汀實驗室 

周子鈺
史汀實驗室共同創辦人。「史汀實驗室STEAMLab Taiwan」成立於2019年,主要提供K-12科技教育服務,科技教育為資訊科學,希望讓學生可以常態性接觸多元、有趣、新穎的科技工具,並引導學生自主行動、邏輯思考、溝通互動、創新設計的4大核心素養。2019、2023年皆獲選「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教育創新領袖獎。圖片提供:史汀實驗室

 

 

文|馮興妍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史汀實驗室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3/12月號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

從生活出發,捕捉生命的「躍動」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國際視覺藝術暨攝影展於松菸展出百大入圍作品!

從鏡頭、螢幕看見生命的活力,捕捉躍動的瞬間!生活是人們感受生命最為直觀的方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入微的、貼切的找到生命的活力,而躍動正是這種活力的展現。

第五屆ColorPro Awards以「躍動Momentum」為題,號召各方創作者一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觀察力並反哺成觸動人心的作品。ViewSonic將於1/17()1/19() 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近150件的得獎作品,讓觀展者可以從創作者的視角出發,捕捉每個躍動的瞬間! 

2020年首屆賽事以來,ColorPro Awards已然成為全球創作者不可缺席的年度盛會。今年吸引來自超過100多國的創作者參加,參賽作品數量達10,461件。為了鼓勵創作以及多元的作品面向,本屆賽事特別新增了數位藝術以及生成藝術等獎項,讓創作者透過科技突破傳統媒材限制,促進探索全新藝術形式。 

展覽主視覺以金色作為主色調,象徵創作的豐富能量與高貴質感,並巧妙搭配簡潔通透的金屬展架,營造出現代與藝術交融的氛圍。在充滿人文氣息的展覽空間中,每件作品的故事與情感得以被完美呈現,讓觀展者不僅能欣賞作品的細節與美感,更能透過創作者視角,深刻感受「躍動Momentum」主題中迸發的活力,體驗藝術與創意激盪之美。 

獲獎作品簡介:

 •  靜態攝影類 : 

本次靜態攝影類由來自智利的Benjamín Yavar奪冠,其作品《蟲洞 (Wormhole)》捕捉潛水者準備穿越如蟲洞排列的魚群時的壯觀場景。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靜態攝影類第二名由來自土耳其的Hüseyin Karahan奪得,其作品《游泳比賽(Swimming race )》呈現游泳比賽時,水中的泳者在有秩序地向前進的有趣畫面。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靜態攝影類第三名由來自印度的Mahendra Bakle獲得,其作品《火山騎士Riders of the Volcano )呈現夕陽餘暉中,布羅莫火山旁騎士瀟灑的剪影。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  動態攝影類 : 

動態攝影類第一名由來自埃及的Serageldin Abouibrahim奪冠,其作品色彩的精(Essence of colors透過一系列動態場景,展現藝術家從空白畫布到情感豐沛傑作的自我探索與創作旅程。 

動態攝影類第二名 James Varela 在多種自然場景的切換中,展現宇宙的躍動。 

動態攝影類第三名動能(Momentum由來自英國的創作者Tiger Law獲得,在交錯的音樂和繪畫場景中,呈現出作者對Momentum一詞的獨特觀點。 

  •  數位藝術類 

數位藝術類第一名由來自葡萄牙的António Montanha奪冠,其作品《戀人們The Lovers)》中,金色蜻蜓停留於扶桑花間,展現異國花卉的奇艷之美。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  生成藝術類 (人氣獎) 

生成藝術類別旨在激發和探索新藝術工具的創意潛力,評選流程將先由專業評審初步篩選參賽作品,然後開放民眾進行公開投票,獲得最多票選的作品將獲得最佳人氣獎。 

在生成藝術類獲得人氣獎的是來自印尼的Gilang Ramadhan,其作品 《平靜海中的大浪(Big Waves in a Calm Sea描繪著一個人在大浪中划著獨木舟的刺激畫面。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作品連結

臺灣專區/特別獎作品簡介 

本屆臺灣總共有16件作品入圍,生成藝術類11幅、數位藝術類1幅、動態攝影作品類2件、靜態攝影作品類2幅。 

本次ColorPro Awards臺灣參與踴躍,其中生成藝術類的繳件數量由臺灣奪冠,並有11件作品入圍前30名一同角逐生成藝術類人氣投票獎,展現出臺灣創作者的無限潛力。 

本次ColorPro Awards展中亦特設專區,展出表現亮眼的台灣作品。 

  •  數位藝術類: 

數位藝術類入圍前10名的台灣作品 飄渺覺醒(Ethereal Awakening) (郭子欣) 描繪身穿星光與花朵長裙的女性步入宇宙與自然交融世界的夢幻場景。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  生成藝術類: 

生成藝術類的前10名入圍作品則各具特色,有展現中西舞蹈及武術文化交融的作品 芭蕾與中國古老劍舞的結合 (Ballet with the ancient art of Chinese sword dance)(周耀宗) 貼近生活展現時光冉冉的作品《時光交錯的街角(The Crossroads of Time)(王思婷)、亦有充滿未來感、展現優美光影流動的作品光流 (Light flow) (邱浚豪)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  靜態攝影類: 

攝影作品入圍前一百名的《螳螂蝦的暴力瞬間(張益賓),捕捉水底螳螂蝦的攻擊瞬間,充滿戲劇張力。《Embrace the wave(楊晶婷) 則呈現潛水者與海底世界合而為一的優美時刻。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ViewSonic 第五屆 ColorPro Awards
  •  動態攝影類: 

動態攝影作品中入圍前五十名的《The Competitor (李可揚) 利用台灣北海岸海景與人體的意象表達人類對夢想及理想的追求。《Heart beats(劉俊毅) 呈現愛人徜徉在街道中的樣貌。 

每個人對「躍動」的定義與感受各有不同,而本次展覽透過 ViewSonic 的全方位顯示與投影解決方案,為創作者打造了一個自由揮灑創意的舞台,同時也讓觀展者能透過這場視覺盛宴,深入探索全球創作者的多元視角,感受他們對「躍動 Momentum」的獨特詮釋與藝術表達。 

攝影師郭政彰從專業劇照到日常的影像記錄!以 Sony α7CR 相機捕捉瞬間的生活詩意與感動

參與數十部如《孽子》、《聽說》等電影劇照拍攝、戲劇舞蹈藝文表演紀錄,翻開知名時尚雜誌、街頭巷尾的品牌廣告看板,全都有其作品現身的蹤跡,攝影師郭政彰近乎橫跨所有領域的攝影,似乎只要有畫面,就能循線找到他。儘管非攝影科班出身,郭政彰畢業自電影系,或許因此在他的作品裡更能看見故事與情緒,儘管從業多年,他對於攝影的熱愛從來不減,從工作到生活,他的身上總少不了相機,如今他選擇 Sony α7CR 相機作為隨性拿起的隨身機,以輕便的設計、優異的性能捕捉光影、情感與日常,將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定格成值得回味的影像故事。

7cr
《空鏡》,郭政彰

透過攝影走入「時間之外」的境地

對郭政彰而言,攝影從來不只是單純對於美麗影像的「記錄」,而更近似於一種與時間的對話。「《非想非非想》優人神鼓紀錄片裡有句話提到『時間之外』,我覺得好像也可以用來描述攝影。當AI生成技術不斷在進步,『人』之於攝影與圖像的價值是什麼?我覺得『人』的觀看方式與按下快門的瞬間是最珍貴的,因為你記錄了那個當下的情緒。」郭政彰舉例前陣子家庭旅遊時再度造訪屏東滿洲九棚大沙漠時的感觸,「我以前拍電影劇照時來過這個地方好幾次,這裡的景色變化不大,但我這回看見家人在這裡時,似乎另一個時空下,一起工作的那些人也還在,我覺得這種交疊,好像就是時間之外。」對於攝影,郭政彰總會不經意地流洩出詩意般的描述,就如他描述拍攝太麻里金針山作品背後青山農場父子的故事、於太麻里勘景時巧遇的雨後蜘蛛網、氤氳林木枝幹等等創作情境,這些富有溫度與生命力的幕後故事,在他的鏡頭下,張張都充滿著真實而不造作的感染力。

7cr
《家庭相簿》,郭政彰。
7cr
《太麻里金針山》,郭政彰。

留下生活裡不經意的美好

除了工作,家庭旅行的情境是郭政彰常見的生活創作題材之一,「從我開始學攝影的年代,我一定隨身會帶一台相機,我沒有一定要拍,但是臨時看到有些畫面時就可以拍,雖然現在手機很方便,但是或許對攝影師來說,拿起相機是一種儀式感!」對他而言,攝影是一種自然的延伸,不需要刻意規劃,也不必強求留下那些生活中不經意的美好。他舉例他拍下了女兒爬上沙丘的瞬間,「當時我牽著她走,方向上我完全看不見鏡頭裡的畫面是什麼,只能依靠感覺去拍。」這樣的畫面與角度,帶著溫暖而真實的情感,毫無預設、自然發生,傳遞出郭政彰生活創作時的信仰與哲學。

7cr
《家庭相簿》,郭政彰。
7cr
郭政彰認為,攝影是一種自然的延伸,不需要刻意規劃,也不必強求留下那些生活中不經意的美好。

輕巧便利帶來創作時的優雅

儘管同樣是攝影,生活創作和工作時的狀態卻如同兩個世界,心境與自主性亦南遠北徹,「劇照工作就跟打仗一樣,你會很急,會怕錯過燈光、橋段與必拍的畫面,可是生活創作裡,我覺得總多一份優雅。」沒有目的性、沒有時間性,無論拍到什麼或沒拍到什麼,他從來不介意,「這樣的攝影行為我覺得很優雅。」因此郭政彰分享,沒有工作壓力時,他總是拿 Sony α7CR 相機拍攝,「我曾經有半年因為相機太重而罹患『媽媽手』,肌肉整條發炎,戴著鐵環半年才康復,所以輕巧對我來說太重要了。」然而只有輕巧對於攝影大師來說顯然不夠,「如果犧牲掉高畫質,我何不拿手機拍就好?所以對我來說,隨身機的成像品質也要夠好才行。」

7cr
《精靈幻舞舞團演出排演》,郭政彰。
7cr
沒有工作壓力時,郭政彰總選擇 Sony α7CR 作為生活創作的隨身相機。

值得信任的絕佳拍檔

作為攝影大師的隨身機,郭政彰認為 α7CR 適合用來街拍,「我自己也很喜歡用它來拍後台的工作人員,因為它體積很小,相較來說對於被攝者的『侵略性』會小一些,我拿著它,大家比較不會有強烈的『被拍意識』。」事實上,α7CR 不僅拍後台,由於其優異的性能,以及鏡頭可與工作主力相機 Sony α1 通用,因此郭政彰也將它作為工作的備用機,由於遇過讓自己冷汗直流的設備出包窘境,郭政彰選購主力相機時總是一次買兩台,出問題時能無縫接軌續拍,不過在使用 α7CR 後,他便放心地將備用機的責任交給它,「它的反應夠快,照片品質也夠好,拿著它也不會對我造成重量負擔,與工作機的鏡頭又通用,如果我主力的工作機兩張記憶卡都拍滿了,來不及換卡時,我只要在 α7CR 裝上鏡頭馬上就可以拍了!這樣還有什麼好挑剔的呢?」

7cr
左圖 /《絲釋民與Hsin Hsuan YU的創作~鷹》,右圖 / 《舞者薛喻鮮的獨舞創作--笑與遺忘之間》,郭政彰。

同時駕馭生活創作與部分工作場合,一系列以 Sony α7CR 相機創作的作品,都再次表達出郭政彰對於生活的溫柔情感,而這份情感,也正是這位攝影師的作品中最動人的力量,在裡頭,看見的不僅是美好,更是他對世界的深情觀察與詩意表達。每一次按下快門,彷彿都是這位攝影大師對於時間、日常的感知與記憶,透過相機與鏡頭,將每一個看似平凡的瞬間化為值得珍藏的故事,讓動人瞬間得以因此永遠留存。

7cr
郭政彰透過Sony α7CR相機,將稍縱即逝的瞬間定格成值得回味的影像故事。

了解更多 Sony α7CR https://go.sony.tw/y5x6rne9

文 / Diane Tang.  圖片提供 / 郭政彰攝影 / 李明宜